古建筑重建是一种倒退
(2009-05-14 10:40:38)
标签:
故宫天坛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孔庙孔府修旧如旧杂谈 |
分类: 有脚的心灵 |
古建筑重建是一种倒退
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红火,很多地方都挖空心思发展旅游业。这原本是好事,既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带动城乡就业、增加当地百姓收入。但笔者发现,不少地方热衷于依据历史资料(或者根本没有详实的史料),大规模恢复重建历史上可能存在过的一些古建筑,以此来培育所谓的旅游亮点。此举是一种极不明智的选择,有些则完全是一种愚蠢的倒退。
第一,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亲山亲水、亲近田园、亲近自然的休闲游,才是真正吸引游客目光的。而古殿宇寺庙、古民居街巷,虽然始终会吸引一些游客,但总体上属于一次性消费、类别选择消费的景点。比如看过北京故宫、天坛,看过曲阜孔庙、孔府,看过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其他的古建筑就大多不必看了。除非专门搞历史研究的,普通游客大多不会有兴趣看第二次。而普通游客是旅游消费的绝对主体!
第二,从很多重建古建筑的属性来看,充其量只是当年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知名度,本地人可以津津乐道,对外地人来说只是一个概念。而重建往往耗资巨大、占地面积可观,通过接待游客收回成本的周期很长,颇有些得不偿失。同时,不少地方存在着雷同建筑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比如这样那样的“一条街”、“影视城”等,造成了不应有的浪费。当然,对于在历史上曾经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些经典建筑,需要恢复重建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第三,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来看,消失的建筑大都让它消失好了,可以给游客留下很多值得怀恋的缺憾美。这总比在一片喧哗声中,让人感觉“终究是假的”要好。如果确属真正的古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修缮一下还可以;如果现在只留有一点点遗迹,或者纯属书中记载的地方性建筑,还是不重建为好。否则,按照目前的势头建下去,几十年、上百年后的中国大地上,到处是展现不同朝代风格的复古“假”建筑,那情景,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