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2008-06-09 01:02:4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亚健康

新闻

咨询师

健康

检测师

保健

美容

减肥

养生

中医

瑜伽

健身

分类: 亚健康acbcdc《知识》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节后上班恐惧症主要存在于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群中。
    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过节期间休息不好,或者饮食不规律引起的“节日综合征”。实际上,他们担心的不是上班本身,而是要面对自己无法承受的巨大的工作压力或者是一直存在的人际障碍。
   

现象:节日也会导致心理障碍
    节日期间,人们都希望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可是心理学家发现,总有些人因不注意节日期间的心理调适而导致心理障碍。
    对于一些平时在高度紧张状况下工作的人群而言,节日长假未必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尤其是“白领一族”并不是很适应清闲的生活。他们一旦无事可做,反而容易出现抑郁、失落、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反应。心理学上将其称之为“节日心理失调症”。
    心理学家认为,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人的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以使人们能够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上述状态中停下来无事可做的话,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加上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于是,有些人便会出现抑郁、焦急、忧伤、失落甚至心悸、失眠等身心健康的问题。
    对于这种心理失调症,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应该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尽量松弛自己平时那种高度紧张的思维运作模式,真正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假。在春节的长假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听听音乐、读本好书……都是很好的休闲方式。
   

原因:高发人群多因压力大
    节后上班恐惧症主要存在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并且对现有工作不是很满意的人群当中。一方面,平时工作压力太大,使得不少上班族感到身心疲惫,几天的假期好不容易放松下来,调整到比较舒适的生活状态。初来上班,自然会对工作产生逃避、厌倦心理。另一方面,对现有工作有诸多不满,经过长假的一番考虑,有了换个地方的想法。从现实看也是如此,节日长假之后是跳槽的高峰期。想跳槽,工作起来自然更没干劲了。
    在日常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已经相应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一般来讲,不超过三天的短假期还较容易适应,时间长了会不适应,情绪就容易出现障碍、紊乱。这是长假中许多人彻底放松,把平时的生活节律打破了。一种是平时工作压力大的人,接连多天休息,放松的时间过长。就像一根弹簧,拉得太松后恢复不了原态。另一种是在长假中把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搞得身心疲惫,打乱了生物钟。这两种类型的人都不能达到休息的目的,造成了情绪障碍,表现出来就是疲劳、烦躁、不思茶饭等功能性紊乱。
   

分析:从休闲进入工作状态需时间
    患上节后上班恐惧症的以年轻白领居多,他们对上班有说不清楚的恐惧,不喜欢上班,希望能再多放几天假。专家认为,节后上班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虽然表现各异,但对上班产生恐惧这一特点是相同的。节后上班恐惧症诱因有很多,比如分离性焦虑,或改换工作单位重新适应新环境,以及人际交往困难等,或在工作或其他活动中失利、挫折或有遭到委屈、羞辱的经历。“不愿意面对压力、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贪图舒适和放松不是罪过。我们的身体和神经就像是久绷的琴弦和急速行驶的车一样,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人力资源专家杜若这样分析道:休息时车速自然减缓,琴弦的张力也松弛下来;从休闲状态再度进入工作状态,汽车提速需要一个切换过程,拉紧琴弦也不能太快太急。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知道长假之后人们害怕面对上司、同事、客户等种种人际关系及工作压力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身体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对自己不要有太多的勉强和责备,通常调整几天,很快就能重新适应。但是,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节后身体反应也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告诉我们,目前的工作压力可能过大,已经到了自己无法承受的地步。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也让自己不愿面对。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则需要学习如何给自己减压。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恢复工作时的起居时间表,注意戒烟控酒。
   

预防:长假开始时就应注意调节
    大多数节后惧怕上班的人都可以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复原,适应日常的繁忙工作,症状严重的可以借助药物恢复。但医生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学会积极地自我调适,事前做好过节计划。要因人而异,但原则是不能破坏正常的生活节律,不可过度休息,也不可过度劳累。比如,睡懒觉可以,但不能天天蒙头大睡,比平时多睡一个多小时就应起来健健身、逛逛街。玩时不要过度,适可而止,通宵达旦打麻将,不分昼夜上网,都是不可取的,平时从事体力劳动多的人,长假里看看书,听听音乐,是很好的休息。精神压力大的人,假日里则应多运动运动,还可以多和家人聊聊天,享受烹调的乐趣。
    假期中最好从上班前一两天开始就为后天进入工作状态热热身,在家理理工作头绪,思考思考问题,看看有关书籍。同时,尽量吃清淡一点的饭菜,让劳累的肠胃也歇歇。假日最后一晚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恢复工作时的起居时间。
   

措施:尽量让自己开心
    上班恐惧症的主要表现是拒绝上班,为了达到不上班的目的,起初可有头痛、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无力等诉说,企图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允许暂不上班,以后当单位令其上班时,则会焦虑不安,即使勉强在单位,也表现得畏畏缩缩,不与同事说话,下班后如释重负。
    心理专家称,休息对人们来说其实是一种调节剂,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之所以有些人在心理和生理上有不舒服的感觉,除了工作压力外,在于个人自我心态的调节,有的人会休息,探亲访友、聚会娱乐一样没耽误,自己也休息好了,到上班时精神焕发,而有的人对休假没什么安排,一放假把原来的生物钟全打乱了,喝酒、熬夜,假期结束了,人也精疲力竭了。如果自己真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的时候,不要盲目应对,以免引发更多的恐惧,许天红医师认为,节后来心理门诊的人多,在近年来已是常见现象,预计更多的人上班后还会有疲劳、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等“上班恐惧症”症状。因此,许天红医师建议说,长假结束后,要多做开心的事,找朋友聊聊天,避开烦恼,有意让自己不去想烦心的事,多留意一下自己的精神状况,多让自己开心,或经常去空气清新的地方走走换换环境。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网:http://www.acbcdc.com.cn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咨询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第九期“亚健康咨询师”面授班·招生简章

一、培训特色:

  ★揭秘篇:
            快速掌握中医秘诀并能运用中医一剑封喉之绝技!

            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文字,传授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
  ★文化篇:
            中医文化蕴含我们民族的文化和思想体系,经过历代承传下来。

            其无形资产价值巨大。因此,每一个掌握和运用它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将它继承和发扬。
  ★实用篇:
            经过五千年临床实践的验证。即学即用,无需任何辅助设备与物品。
  ★现代篇:
           古为今用,可以为家庭成员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亲人和朋友的“健康天使”

二、讲师介绍:

  ★常海沧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           副秘书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亚健康学》                       编委
    ——《中医药亚健康临床指南》           编委
    历经数年潜心研究的“中医养生在亚健康产业中的战略优势”学术成果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评价;其创立的中医养生速成培训体系在全国引起轰动,健康产业领域多家企业接受过他的养生培训,众多聆听他教诲的人士,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力神奇地提升。

   常海沧率先开展亚健康养生保健专业普及教育,在业界掀起巨大浪潮!
  ★赵健坤
    少林寺罗汉堂第32代武僧,法号释行贵;轨迹拳学创始人—李紫剑先生的亲传弟子。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平易运动养生法”首席讲师,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特邀主讲嘉宾。其主要研究方向:内家拳、“易筋经”、“洗髓经”、“易筋洗髓经”、国学经典等。


三、课程介绍:
  ★《面授课程中医技能训练:
   (一)整体观是中医活的灵魂;

   (二)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三)精气神是重要的生命元素;

   (四)望而知之,神奇的中医健康评价观;

   (五)通过声音;气味辨识脏腑虚实;

   (六)沟通中评估顾客的寒热;

   (七)切脉一招鲜;

   (八)朴素的唯物辩证观——五行学说;

   (九)慧眼识病因——浅析六淫、七情;

   (十)纲举目张,知微见著,尽在八纲中;

   (十一)药食同源,巧补人生;

   (十二)养生十方保健康;

   (十三)迅速识别最常见中医症型;

   (十四)中医养生在亚健康产业中的战略优势。

  ★《平易运动养生法系列—古传五禽戏
    平易运动养生之古传五禽戏,是《赵健坤》老师依据古籍经典,用特有的象

形思维的模式来解读汉代名医华佗所创的五禽戏,与现广为流传的明代版本有所

不同,分为庚桑熊式戏、羡门虎式戏、士成琦鹿式戏、费长房猿式戏、亢仓子鸟

式戏五个部分。

  ★《网络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 78课时 ★(网络课程)
分为导论、中医学与古代哲学、脏象、气血精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

养生与防治等九部分(详见大纲)
亚健康知识 共10课时 ★(网络课程)
⑴中医学特色优势与亚健康防治;
⑵亚健康与养生预防;
⑶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症;
⑷亚健康的中医调控,亚健康与平衡医学。

 

四、面授培训时间:
  二○○八年09月20日 

 

五、培训地点: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办公楼408室

 

六、学习费用:

    人民币2980元/人

   (此费用包含了教材资料费、培训费、证书工本费等)

 

七、报名流程:

  从中和亚健康培训网、招生代理或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处拿到报名表→交一寸照片两张、填写报名表、交费、领取学习须知、学习卡→按学习须知参加学习。


  ★官方网站:http://www.zhsh.org.cn   http://www.acbcdc.com.cn


  ★咨询电话:010-6415-5565     手机:1369-336-3336

              010-8692-1379           138-1129-2129

                                      138-1129-2829
  ★邮政编码: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一村55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办公楼    
   

八、网上报名:

     http://www.acbcdc.com.cn/baoming/shenqing.asp

http://www.acbcdc.com.cn/news/images/ggt.gif--《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TITLE="★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

http://www.acbcdc.com.cn/news/img/hongmo_1.gif--《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TITLE="★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http://www.acbcdc.com.cn/baoming/shenqing.asp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文:

http://www.acbcdc.com.cn/news/pic/pf.jpg--《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TITLE="★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

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成立大会:

http://www.acbcdc.com.cn/bbs/UploadFile/2007-8/200782720151870835.jpg--《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TITLE="★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

 

http://www.acbcdc.com.cn/bbs/UploadFile/2007-8/200782817133246536.jpg--《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TITLE="★亚健康知识 --《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

 

亚健康咨询师部分学员合影留念: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咨询师面授班学员培训: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钓鱼台专家座谈会:

  王国强副部长在《专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

★亚健康知识 <wbr>--《亚健康“与”节后恐惧症》

 

中和网站:http://www.zhsh.org.cn

                        

                        亚健康网:http://www.acbcdc.com.c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