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亚健康”是健康的劲敌!

(2008-04-18 15:58:54)
标签:

亚健康

健康

保健

新闻

科学

文化

美容

养生

中医

专家

护肤

中药

医药

药善

瑜伽

健身

教育

分类: 亚健康acbcdc《知识》
 
★“亚健康”是健康的劲敌!
“亚健康”是健康的劲敌!
 
     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由于长期透支健康,很多人不是这病就是那病,有的人甚至英年早逝。
"英年早逝的悲剧屡屡重演"
    我国“英年早逝”悲剧大都发生在45~55岁年龄段的中年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3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7岁,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超过老年人的两倍。近5年来,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院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中科院系统在职科学家平均寿命只达到52.2岁。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社会精英们遭遇如此悲剧呢?英年早逝者91%是因为后天自身因素。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不能不说是牺牲在亚健康的沼泽里。以新闻工作者为例,在知识分子中,他们是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亚健康分布密集的人群。近两年新闻界噩耗不断,60岁的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50岁的《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51岁的《海南日报》总编辑邹爱国等相继去世。今年上海10家主要新闻单位联合搞的大规模调查表明,去世的新闻工作人员中,死亡年龄高度集中在40岁至60岁这个年龄段,占78.6%,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职人员中,健康者仅为18.4%,患病者为8.9%,其余不同程度处于亚健康状态。
    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只要注意还可以恢复。但可悲的是,许多知识分子却在亚健康的沼泽里越陷越深,最后失去健康甚至生命。不久前,北京1866名知识分子接受了体检,结果显示,患有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症、白内障、高血压病、癌症等疾病者的比率竟高达84.6%,尤其是40~59岁组的患病率高达90.4%.
    专家认为如果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10将死于肿瘤,1/5将死于吸烟引起的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1/10的人有希望安享天年。
谁能把知识精英拉出“沼泽地”
    我国许多专家都主张应当将亚健康等与工作有关、受职业有害因素损害的职业多发病纳入调整范围,因为这样有利于对知识分子健康的保护。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于永中教授说,他和他的同行们会继续努力,把亚健康等与工作相关疾病定为职业病的意见,提交给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委员会。然而,专家们并不认为知识分子的亚健康主要由国家负责。因为,即使亚健康没有列入我国职业病的范围,但劳动法和其他一些法规做了相关规定,可是在现实中,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休假制度等很少有人当回事。
    究其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面临的残酷竞争压力是一个重要原因,平时做不完的工作让知识分子们陷在亚健康的沼泽中无法抽身。某公司一位软件编程员无奈地说,一旦有项目要做,必须从早到晚、从深夜到黎明,否则思路中断很难继续下去,自己恨不得不睡觉,还谈什么8小时工作制。虚弱、头疼、没胃口,是他工作两年后的“收获”。他去医院,医生明确告诉他是生活的没规律和精神紧张造成的,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要求他今后注意休息。他说,在这个行业,这些症状很普遍,大家都是忍着,继续更努力地工作。
    据了解,在国外,尽管一些国家的职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公司会给员工提供各种休息娱乐,缓解这种紧张状态。在国外,半小时午休制度、带薪休假制度、定期查体制度等都强制执行,公司认为这会令职工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这种健康观念是目前中国许多单位,尤其是大多数企业老板未能正确认识的。不过专家们相信由于未来50年中国对知识分子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规范单位健康用人制度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许多调查结果表明,近一半的知识分子生病坚持照常上班;近八成的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近半数人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无法保证,都是因为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的原因。调查表明,知识分子对自己要求严格,对事业期望值高,他们最担心的是自己专业能力有限,并希望通过超负荷的工作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有这样一个痛心的事例,新民晚报的一名中年记者因病痛得佝偻身体,还坚持出门采访,在门口被部主任拦下,急送医院,结果查出已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去世。所以,深陷亚健康的沼泽,知识分子自己应该负最大的责任。
注意身体给自己的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更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有些接近于健康,有些接近于疾病。关键看你如何善待自己。
    专家说,亚健康状态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就像互相衔接的区间车一样,从健康驶向疾病。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它约占知识分子的25%~28%.如果放任这种失调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潜伏着向疾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知识分子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被专家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知识分子中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在知识分子亚健康人群中,最危险的是有超过10%的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处于“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未求诊断。这部分知识分子多是那些忽视查体、漠视健康的人。
    专家认为,知识分子走出亚健康,除了保持平衡的生活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善待压力外,进入30岁的知识分子应完善定期体检制度,留心身体发出的异常信息。伊沙多尔。罗生福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内科医生和健康专家之一,他说,感谢上天赐予我们各种身体的危难警讯,让我们好好地珍惜这些有用的信号。这样的信号有很多,如不痛不痒逐渐增大的肿块,持续性消化不良伴消瘦,久治不愈的干咳伴痰中带血,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或大便习惯性改变,久治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皮肤溃疡、疖、痈,经常性头晕、头胀痛、胸心痛等。尤其是出现“潜临床”状态症状应立即找医生咨询,因为其有可能向真正的疾病发展。
    亚健康又称“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是典型的“亚健康状态”,表明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专家们认为,当你频繁出现非疾病原因的头晕头痛、目眩、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悸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易怒、焦躁等症状时,说明你已过于疲劳,身体需要调整。如果同时伴有性欲降低、性功能衰退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时,说明你已严重超负荷。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受不了而传递出来的信号,提醒你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最好到医院查查体。 
 
 
 

亚健康网:http://www.acbcdc.com.cn ★“亚健康”是健康的劲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