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亚健康健康养生保健美容中医 |
秋季养生知识----蛔虫
夏天,人们常吃生蔬菜、瓜果,又喝凉水,是感染蛔虫卵最多的季节。蛔虫卵进入人体以后,先在小肠里孵出幼虫,大约经过2小时,便钻进人的肠壁,经小血管至门静脉,随着血液在人体内循环,进入肝脏、心脏,4至5天后移到肺部。幼虫在肺内经过两次蜕皮,穿过微血管入肺泡,再经过气管入咽部,然后被咽下,经胃再次到达小肠,并在小肠中定居下来,发育为成虫。从蛔虫卵到成虫这段“旅行”大约要70天左右的时间,目前各种驱虫药都只能驱除成虫,而对正在“旅行”途中的幼虫是不起作用的。所以,夏天感染的蛔虫卵只有到了秋天发育为成虫才能被驱除。
蛔虫不但吸食人体的营养,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如肚子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消瘦,烦躁,易怒,磨牙和失眠等。蛔虫一旦窜入胆道,可引起胆道蛔虫症,进而可并发胆囊炎或胆管炎。常见的胆结石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由胆道蛔虫引起的炎性渗出物和蛔虫卵、蛔虫残片形成的。蛔虫在肠内互相缠结成团,还能造成肠梗阻。有的蛔虫还会从人的鼻孔、嘴里爬出来。可见,蛔虫绝不是什么“消食虫”,而是名副其实的“害人虫”。
预防蛔虫要把好“病从口入”关。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瓜果、蔬菜洗净后再吃。教育儿童不要趴在地上玩,不要吮手指头,因为土里常有蛔虫卵,易沾附到手上。搞好环境卫生,人畜都不能随地大小便,并在对粪便做无害化处理后再用于施肥,以减少对蔬菜、水果、土地的污染。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定期进行普遍粪检和驱虫。驱虫时用药量要足,以防引起蛔虫乱窜而带来严重后果。
前一篇:秋季养生知识-----减肥
后一篇:秋季养生知识----肛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