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pic.wenwo.com/fimg/7561280190.jpg
栾静媛咨询师原创文字,新浪首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字部分不要做改动,配图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心理咨询师栾静媛
在近期咨询中,遇到好几位来访者在提起自己的问题时,经常把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影响等等看似很专业的词语挂在嘴边,来访者说:自己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圈的文章里提到原生家庭对人的伤害和影响等等,觉得自己家自己的父母和那些文章里的差不多,所以,当他们真正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时候,往往会带着这样一个观念进行归因——我的问题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在这个角度下提出,现在的我该怎么办?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甚至是违法犯罪性质的实质性伤害,但是,解决我们眼前现实性的实实在在发生的心理问题的切入点却不能仅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出发,对此一定要有明晰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一些网络营销号,为了增加点击率和流量,文章角度会放在如何激起读者的极端情绪为出发点,唤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和宣泄性依赖,而被煽动起来的负面情绪,不断唤醒着读者曾经遭遇过的心理创伤,然而,流连文章本身并不能起到任何治疗作用,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情绪不断被激起来创伤不断被掀起来,一次次的重复着创伤性体验,然后追逐着营销号进行评论和负面宣泄的恶性循环,虽然当时觉得很解气,但是,自己内心的创伤会越来越被撕裂,加深着心理伤害。
那么,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思维和行为模式究竟起着怎样的影响?在哪种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原生家庭的角度去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呢,以下是我在多年个案咨询的基础上给大家归纳总结的心理问题程度与咨询角度之间的关系。
在对照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何为原生家庭,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原生家庭包括:亲生父母与子女,或者继父母与子女,养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小家庭;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除了父母与子女,还有婚姻和血缘构成的整个家族,如果你没有生活在一个家庭的氛围中,比如说是孤儿在孤儿院中长大,或者长期流浪,吃百家饭长大的等等,不是这种以家庭为单元的成长环境,但是,它都属于你的原生家庭,就是你从幼年起开始接触并生活其中的一个成长的环境,都可称其为你的原生家庭。
以下是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心身伤害与咨询角度的具体建议:
一,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父母或是抚育人长期的持续的身体以及心理伤害,如造成身体受损的暴力行为、性侵犯、衣食短缺等,精神方面的侮辱谩骂、诅咒、冷暴力等,这些伤害行为包括来自父母或抚育人对你的直接伤害,也包括来自外界对你实施伤害后,作为父母或者是养育人在明确知道你遭受了创伤的情况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甚至有助纣为虐的行为。
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严重影响着当下生活的质量和身心健康,不仅需要处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问题,更要对心理进行深层次的复愈,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一因素,可以作为一个主要的咨询方向进行妥善处理。
二,与第一种情况不同之处在于,在成长过程中并未受到来自身体的直接伤害,没有肢体的暴力行为,吃喝用度未受到影响,但是,受到来自父母或者养育人长期的持续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冷暴力和伤害,除了侮辱谩骂、诅咒、冷暴力等,值得注意的是还存在一种具有隐蔽性的伤害,如父母或养育人在亲戚朋友同事邻居面前对自己表现正常,和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也比较正常,但是,回到家庭中关起门来,便会对你实施精神折磨,或是对你进行个人的情绪发泄。
由此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可以把原生家庭的影响作为心理调整的辅助目标,在咨询中与其他目标配合共同调整。
三,区别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父母或养育人在日常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的暴力行为,情绪自控力差,脾气容易爆发,但不是持续的长期的或者无原因无理由的发作,父母或养育人表里言行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他们的肢体粗暴冲动行为和情绪爆发的表现,是其一贯的行为处事方式,他的情绪起伏和行为有规律可循,与周围熟悉或陌生人之间都或多或少的发生过冲突事件。
那么,由此受到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困扰,引发的现实性问题,就不适合把原生家庭影响作为主要咨询方向,如果一味僵化的把关注点放在原声家庭影响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问题的强化。
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一样,都有轻重缓急,严重程度的划分,好比感冒了,需要吃药,偶尔的伤风,也许可以自愈,而严重的疾病则需要住院甚至开刀,心理问题亦然,所以在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需要根据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轻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角度,恰当的治疗方向。
而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心理问题的诊断和归因方面的问题,而是实在的病灶和治疗的突破口,在缺乏准确评估和保护来访者内心的情况下,盲目或是生搬硬套一刀切都一味归因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上,就好比无论是谁来到医院门诊,大夫都把他推到手术台上开一刀,而那些只管揭疮疤却不管疗愈的行为,实在是过于简单粗暴,更可能造成二次伤害,遇到这样的最好远离。
而来访者在选择咨询师的过程中,除了了解对方的职业资格,理论流派方向,工作经验资历等方面,更要通过咨询师的言谈举止,或者咨询师在网络中的文字、语音、视频等内容所呈现出的个人风格,了解咨询师在除了专业理论和知识掌握的能力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咨询师是否有足够的共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咨询师是否令你产生一种温暖踏实的感觉,所有成功的心理咨询的基础,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充满了信任共情温暖基础之上的。
所以,来访者在做心理咨询时,选择那些专业技术能力强,同时充满了人性的温暖的咨询师是最佳的选择,作为普通的来访者,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有限,那么有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了解咨询师的文字表达的观点,如果个人从心里感到契合认同咨询师的某些价值观,认为他说的有道理,这样就能够建立一个信任的基础,同时,感到对方充满了人性关怀的温暖,合眼缘,这样自己的问题都会获得妥当、妥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