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秦汉、魏晋南北朝名句
(2012-09-13 09:20:53)
标签:
杂谈 |
秦汉名句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刘邦《鸿鹄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司马迁《史记》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李延年《佳人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无名氏《古艳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新序.善谋》
魏晋南北朝名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刘义庆《世说新语》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江南无所有,聊送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昭明文选》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李白(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随”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杜甫(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将群山和泰山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抒发登山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寄情于物,生动描绘了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一片凄风苦雨的衰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的沉痛心情。
(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写景寓情,展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隐寓凄凉之情。
白居易(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春天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王维(十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通过“直”“圆”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孤寂。
(十二)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杜牧(十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评史抒怀,一改传统看法,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作者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隐忧。
李商隐(十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十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刘禹锡(十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十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李贺(十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二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岑参(二十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形象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王勃(二十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诗主旨句,以说理来言情,体现了旷达爽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离别之伤感一扫而光。
孟浩然(二十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王昌龄(二十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以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古代边关图。隐含对战争不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参考资料: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