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抄秦汉、魏晋南北朝名句

(2012-09-13 09:20:53)
标签:

杂谈

秦汉名句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刘邦《鸿鹄歌》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李斯《谏逐客书》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呜则已,一呜惊人。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汉司马迁《史记》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汉李延年《佳人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韩婴《韩诗外传》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无名氏《古艳词》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
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刘向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汉•刘向《说苑•建本》)
强驽之末,力不能穿鲁缟。刘向《新序.善谋》

魏晋南北朝名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刘义庆《世说新语》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西晋陈寿《三国志》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二十首之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江南无所有,聊送一枝春。南北朝陆凯《赠范晔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北朝谢灵运《登池上楼》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昭明文选》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来源:刀客   

 

 

李白(一)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以新奇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以月作使者,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和关切,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以自比,希望被明主发现,在政治上大干一番事业,体现了坚定乐观的信念。

(三)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写诗人面对黑暗现实激起满心的烦愁苦闷,似水难断。前句的比喻新奇、自然,富有生气,为千古名句。

(四)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

由山地荆门来到旷野楚地,李白初见平原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字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写出了旷野的一望无际。

杜甫(五)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由个人困境推及他人,体现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和博大的胸襟。

(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将群山和泰山对照,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抒发登山的决心和壮志,表现出一种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

(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寄情于物,生动描绘了安史之乱之后,长安城一片凄风苦雨的衰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的沉痛心情。

(八)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写景寓情,展示时代沧桑、人生巨变,隐寓凄凉之情。

白居易(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运用比喻,抓住色彩,描绘春天江南万紫千红的绚丽景色。

(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以对偶、拟人写出西湖早春生机蓬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王维(十一)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通过”“二字,以简洁的线条配合,描绘出了雄奇苍茫的塞外风光,也流露出了作者的孤寂。

(十二)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汉江临眺》

赞景用典,以襄阳守将山简自喻,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杜牧(十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评史抒怀,一改传统看法,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十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鞭挞沉溺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表现了作者对唐王朝将重蹈南朝亡国覆辙的隐忧。

李商隐(十五)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运用比喻和谐音展示了恋人间生死相伴的真情,体现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现多用来赞颂追求事业者的奉献精神。

(十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诗人想象将来与亲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亲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刘禹锡(十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十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一改古人悲秋之调,盛赞秋天的美好。寄予作者虽遭改革的失败,仍不气馁的精神。

李贺(十九)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以设问句式,昂扬的激情,尽抒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之情。

(二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岑参(二十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冬雪,极富浪漫色彩,形象描绘出塞外大雪的壮美,让人感到茫茫大雪中的一片春意,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好奇。

王勃(二十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全诗主旨句,以说理来言情,体现了旷达爽朗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把前面的离别之伤感一扫而光。

孟浩然(二十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由近及远,抓住青绿之色写出山村风光的清幽恬静和盎然生气。

王昌龄(二十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以互文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雄浑悲凉的古代边关图。隐含对战争不息的谴责,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参考资料:明日之星 唐诗名句赏析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重点名句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 

        6、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司马迁《留侯世家》 

        8、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汉书马援传》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1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1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1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 

        1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1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1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苟子劝学》 

        19、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 

        2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1、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 

        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2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 

        2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28、桃李不演,下自成蹊。——司马迁《史记》 

        29、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3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3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一《易经》 

        3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33、甚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3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3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一《论语颜渊》 

        3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政》 

        4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4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班固《汉书》 

        4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 

        44、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4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4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4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 

        4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 

        4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5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5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5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庄子》 

        5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说苑》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身。——李斯《谏逐客书》 

        56、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