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成长琐记 |
2014 11 22 晴好
上周四,豆妈在外培训。晚上与另一所高校的女老师同住一个房间。两人聊天时她问13岁的豆豆是否逆反。
豆妈说:“不逆反,我们家比较宽松。一般家庭环境越宽松,孩子越不逆反。”
她听了没说什么。
不一会儿,豆豆的电话来了,先说很想妈妈,后来就压不住兴奋地说:“妈妈,你不知道今天我们在学校吊成什么样儿了?”
豆妈很有兴趣地等待下文。
豆豆说,这一天她发起了一个游戏,就是每当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他们就站起来原地转群,在老师转回来之前又赶忙坐下,不能让老师发现。
豆妈问这个游戏有什么胜负指标,答曰一是单次转圈次数,二是单日累计转圈次数。
问有几人参加,说开始六个,三男三女,后来更多。
豆妈问是不是平日最淘气最屌丝的几个,豆豆说不是!令她惊奇的是,平日特别老实文静的同学竟然也有人参加。
数学老师向来敏感严厉,上数学课豆豆同学学乖没敢转。某次老师刚一转身,豆豆就看到两个同学立刻起身转圈,她自己先忍不住笑了起来,老师听到动静转身查看,那两个同学迅速坐下。老师觉得肯定有情况,但没发现究竟是怎么回事,又狐疑地转身写黑板去了......
豆妈想象那场景觉得非常有趣,忍不住哈哈大笑。想想又问:“你们这么转,还能听得进去老师讲的课吗?”豆豆说没问题,豆妈说那等我回去检查一下你的基本概念掌握得如何。
豆妈又不无困惑地问:“你们干种事的原动力是什么?”
豆豆斩钉截铁地说:“犯二!”
听那无比淡定坦然的语气,豆妈简直以为“犯二”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啦!
放下电话,同屋的老师说:“你家还真够宽松的!她干这种事不说她,你还笑!要是我肯定会训她的!”
豆妈笑着说:“我觉得我女儿挺好的,这说明她善于在枯燥的生活中发现乐趣。要是老师认为她扰乱课堂秩序而惩罚她,我一点意见都没有。但我不说她,这是她和老师之间的事情。”
同屋说:“我发现你确实比我想得开!”
周五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时豆妈跟豆豆学这段对话,她听了眼睛一亮,然后开心的笑了。她大概没想到,这么吊的事情她妈妈竟然还能总结出那么高大上的说法。
豆爸说:“我也觉得这没什么,我小时候老师转身的时候我还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呢!”
一家人又嘻嘻哈哈相互调笑一番。
一起吃饭的潇潇姐姐说:“你们这样的家长确实是少数,一般家长还是希望孩子乖一些,这些事情肯定是要禁止的。”
后来,同屋老师若有所思地问我,豆豆是否说过没意思不想活了之类的话,我说没有,她每天都很快乐。
前一阵期中考试,豆豆觉得自己没考好不太开心。不过一顿可口的饭菜过后,豆豆说:“吃过饭我感觉心情好多了。”
豆妈搂着豆豆的腰乐不可支,豆豆有点不满地说:“有什么好笑的? 你吃完饭心情不好啊?”
豆妈笑着说:“我就喜欢我妞儿的简单快乐,吃顿饭心情就好了,再吃快蛋糕幸福感就会爆棚了吧?”
豆豆听到蛋糕二字,做了一个垂涎欲滴、无限向往的表情。
豆豆去上形体课的时候,豆妈就跑出去给她买了两小块蛋糕和一些甜点。
等她回来看到桌上的蛋糕,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哈哈哈,生活如此美好......”
豆妈立马接到:“引无数屌丝尽折腰!”母女二人一下子笑作一团......
同屋又说起网上流传的一篇文章,那是一位优秀中学教师的女儿,孩子非常优秀,各种优秀,绝不是想象中的书呆子学霸,然而在国外才上了一年大学就自杀了。很多人想不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豆妈也想起网上广为流传的王朔的一篇文章《当我们羡慕别人时我们在羡慕什么》。全文都在讲保罗是如何如何的完美,直到最后一句:
总之,保罗是如此的完美,保罗的生活也是如此的完美,我想我们注定要羡慕他,羡慕他一辈子,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直到那一天。
那一天,保罗在家里用枪打爆了自己的头。
追求完美,或许可以让我们达到某一种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不完美才是人的真实状态。当我们力求完美时,那个生命就不再是我们自己。
而做自己,才是每个人心底的最强音!
当外界要求的完美与做自己的原始动力发生冲突的时候,上面两个故事中那些完美的人儿的选择是:结束自己的生命......
或许,不完美的才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