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解决问题中成长——雨露的学习体会

(2012-04-09 18:52:09)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灵成长互助读书会

2012 4 9 晴

 

下面是雨露读《少有人走的路》的一些感悟,我可以感受到她越来越多地在生活细节中察觉自己,剖析自己,踏着坚实的步伐向心灵成长的方向迈进。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就会带来新的痛苦。各种问题结队而来,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懊丧、恼怒、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道自由和舒适为何物。心灵之痛,通常和肉体之痛一样剧烈,甚至更加难以承受。正是由于人生的矛盾和冲突带来的痛苦如此强烈,我们才把它称为问题:正是因为各种问题接踵而来,我们才觉得人生苦难重重,悲喜参半。

人生是一个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启发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问题是我们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用《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话就是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份礼物!)为解决问题而付出努力,能使思想和心智不断成熟。——《少有人走的路》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少有人走的路》的开篇语,这几天,由飞尘朗读的这几句话一直播送在我的耳畔。当我在接收到一份“礼物”,从一开始的不愿意承认事实(会生气会埋怨,会心痛会不愿意,不原谅他人不原谅自己)直到可以接授它(事情已经出了,已经解决了,已经恢复了),这一整个的过程中,这声音一次次将我拉回到当下,让我面对真实的事实(即事情并不大不严重,在可控范围内),而不是躲到情绪的怀抱逃避一切。

每当我的痛苦情绪将责任的孤舟推开,我发现它的远去,只会让我停滞不前,并且更加的痛苦。每当我的手指指向别人时,眼前出现读书会员的文字:逃避责任的人总是把矛头指向对方。每每此时,我默念着书里的词“承担责任”。用意识之光照亮那个不愿承担责任的自己,而不是别人,慢慢放下对情绪的需要。我告诉自己,情绪解决不了问题,出现情绪,只能说明自己没有其它的解决办法。每当原生家庭的种种人生危急时刻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可以觉知,想起这件事只是胜肽的需要,它不起作用了。就在情绪的潮起潮落之隙,意识之光和忽明忽暗之间,我终于看到了迈向成熟之路。像绿野仙踪里的金地毯。我不再为自己的幼稚不成熟而哭泣,我找到了真正的方向。

这个过程中,我都站在自己(小我)旁边看着自己,我找到了自己(真我)。

打开礼物的时候,我接收了,

宽容,宽容错误,对自己对别人的;

接纳,接纳事实,对当下对过去的;

放弃,放弃危机,对现在对未来的。

 

我把书里的触动我内心的文字抄录下来:

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缺少了这一环,你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困难。局部的自律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完整的自律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自律究竟包括那些技巧呢?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自律包含具有积极意义的四种人生原则,目标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回避痛苦。

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不少人不敢面对现实,或者无法放弃早已过时的过去,以至无法克服心理危机和精神危机,所以只能止步不前。我们不妨按照人生危机发生的时间次序,权且简单地加以归纳:

1.         不需要过多考虑外界要求的婴儿时期

2.         想象中无所不能的幻觉

3.         完全占有父亲或母亲(或者二者)的欲望

4.         童年的依赖感

5.         父母的扭曲形象

6.         自以为拥有无穷潜力的青春期感觉

7.         无拘无束的自由

8.         青年时期的灵巧与活力

9.         青春时代性的吸引力

10.     长生不老的错觉

11.     对子女的权威

12.     各种各样暂时性的权利

13.     身体健康的独立性

14.     自我以及生命本身

总体来说,这些危机是我们在迈向成熟的人生中,必须放弃的生活环境、个人欲望和处世态度。

从《遇见未知的自己》了然了情绪模式的自动化机构的运行模式,人生各个阶段的各种危机即是胜肽的能量源泉的其中之一。(原生家庭的父母并不是虐待孩子的牛鬼蛇神,我们也不是要妖魔化原生家庭的父母,但是,他们并不是不会给孩子带来伤痛,这种伤痛驻留在内心就变成一个危机。最求自我心灵成长,为的是减少会带给自己孩子的这种伤痛。)

在我们每次面对问题时,危机释放出负能量。就像德芬写的《好好爱自己了吗?》(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732e50100yqcp.html)的那个“三岁的我”:

“长大后的德芬,相貌出众才华洋溢聪明伶俐,早就遗忘了这个伤痛。可是只要有人对我凶我就会抓狂。亲密伴侣对我臭脸相向、生我的气不理我的时候,也会让我恨不得杀了他。因为,当他那样对待我的时候,我又回到了那个漆黑的楼道中,被他阻挡在门外,恐惧、哭泣,觉得自己就会这样死在这里。”

如果用意识之光照亮它,看到它,就可以让情绪这部永动机失去动能,让自己真实的活在当下。

“但是,她需要的不是鲜花糖果,她要的不是强势抵抗,她要的也不是粉饰太平,她要的只是一个真实的、深切的拥抱,跟她说:我看见你了,我能感受到你的痛,我在这里,跟你一起感同身受。

是的,她就是需要被认可、被看见、被拥抱、被接纳。如是而已。而这件事情别人做不来的。再多的金钱、再多的爱情、再多的读者、再多的赞美,都没有用。她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否认、隐藏、一直不敢去面对的那个部分。她要我正视她。她要的只是我的安慰,不是其他任何人事物。”

用意识之光照亮这些危机,会短暂地释放伤痛的负能量,就像缓缓放掉气的气球,只剩下干瘪的一小块,最终放弃危机,轻装的活在当下。看似对原生家庭的控诉,对父母错误的声讨,都是为了放下胜肽的需要,好好地爱我的父母、伴侣、孩子、我们的家人。不要质疑我们的爱,真正缺乏的不是爱,而是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从玻璃那里获得了很多跟母亲沟通的语言和方式,听着她们家三代人在一起的语言可以感受到她们之间浓浓的爱。

读书的过程,豆妈会醍醐灌顶地阐述清我们看不懂的内容,感同身受我们的眼泪,面对我的问题她从来不会说:你哪里错了;你哪里不对;你该这样做;你该那样做……。同时,她也是极透明的,不保留的。她会把好博文分享给我们,会给大家一起做案例分析,会让你自己发现自己问题的症结。一个人的问题只有自己能够解决。唤起一个人的意识之光比直接说出答案要花费好几倍的气力。这就是我敬爱她,觉得她伟大的地方。从大家身上获得了无限制的接纳和包容,获得了生活的其它空间没有的能量和爱,感谢读书会所有的成员!我从博友的留言中也汲取了很多力量和启发,同样感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