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儿童速写教学心得笔记

(2011-07-07 18:38:44)
标签:

转载

分类: 美术活动
很中肯很专业!

    速写是积累创作素材,捕捉灵感最基础的方式。它自己本身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出现。儿童画速写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进而锻炼观察能力、提高手脑协调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孩子们通过作品展示出不同的个人特色,这是很不容易的。而要想继续保持这种状态,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总结、调整。

    我们的小集体年龄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潜意识主观摹写阶段。一个是有意识客观再现阶段。孩子们有的状态介于两者之间,有的虽然年龄大,但是心理成熟较晚,画面的状态还是停留在前一阶段。

    在深入分析作品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语言。展现作品的个性特征、风格面貌的媒介就是作者的艺术语言。每一位杰出的画家都在漫长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已独特的语言构成。这种语言构成是隐性的,它带有一种模糊性,甚至艺术家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评论家无数次的解读大师作品,又无数次误读的原因。它本身的这种模糊、不确定性,使创作者投身其中不能自拔、同时又带给艺术作品异常神秘的魅力。小孩子的速写作品同样也是有语言构成的,只是这是一种最初始的状态,也是最珍贵的状态。因为这是人与自然、与自己心灵最真诚、最直接、不受任何影响的真正意义上的无障碍交流。现代的大师们都希求自己拥有孩子的眼睛和心灵就是这个道理 。个人艺术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尊重这种规律,粗暴的介入和干涉就会阻断艺术语言形成中的自然选择机制。后果就是找不到方向、无所适从、徒劳无功。相反,我们尊重这种规律,因势利导,不仅是作品易于形成个人风格、艺术生命更具有持久力 ,而且,对于儿童创作者个体来说,创作本身更是一种自我心理治疗的过程。

    现在我们来分析孩子们的作品:

    首先是潜意识主观摹写阶段。潜意识主观摹写是指这个年龄的孩子作品特点既不同于涂鸦期(1-3岁)又不同于写实期(8-14岁)所画人物有一定的模式倾向,从自己个体出发的内容大于客观模特所具有的信息,或者,从模特所给的信息导出潜在的个人主观的对事物的理解。元元、小昭、三宝、桐桐属于这个范围。小昭年龄要大一些,但是画画的状态属于这个时期。他们的作品:

[转载]复活节画彩蛋

 

[转载]美术欣赏八大山人和速写

元元作品,具有这个时期的典型特征。从鼻子的造型我们可以看出来,她对事物的理解带有主观成分。

 

[转载]复活节画彩蛋

 小昭作品,在小昭的作品中,这幅画妈妈的作品,很能说明他的感受力,有些神似。

水墨体验

小昭一直以来都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特色,与众不同的想象力,用笔果断而大胆,就目前来看,我认为这得益于他心理年龄偏小。

[转载]美术欣赏八大山人和速写

三宝的作品,三宝有着超乎这个年龄的丰富,但是从细节处理看还是属于这个时期的。

[转载]美术欣赏八大山人和速写

桐桐这张画的非常像,整个画面把握的很好,这是找到感觉很成功的一幅,很概括。从整个画面特点来看也是属于这个时期的。

   这个时期的作品理解的误区就是,不会画的很像,恰恰相反,当孩子们找到感觉之后,不仅像而且还是很自然的神似。

   我在这些孩子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几乎不存在不会画的现象。我体会,在指导的时侯,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作品,尊重孩子的感受,以个体的自我完善为原则。家长们可以说诸如:真棒!没想到画的这麽好!神似!你观察得真细致!这样的话语。

   第二阶段:有意识客观再现。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个体有很强的写实意愿,目标就是要真实的在现模特。

豆豆、丫丫、堃堃、巴都属于这个时期。这个时期手脑协调有所提高,受外界因素影响增强。[转载]豆妈当模特

这是豆豆的第一张速写作品,画的是同学Sarah,画的很像,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卡通影响的痕迹。我认为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是很自然地事情,有很多孩子就是通过画卡通画,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投入艺术创作的。这也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没有任何必要强制孩子放弃卡通。因为强制要求,一定会伤害孩子画画的热情,阻断艺术语言形成中的自然选择机制。但是,作为老师,当孩子出现僵化、概念化倾向的时候,我们是一定要积极引导的,我的方法就是鼓励捕捉神态、注意细节刻画,以自然为老师。经过几次后,豆豆的作品发生了变化。

[转载]体验黑白画

画的感觉很像,已经开始深入观察了。

[转载]豆妈当模特

这是丫丫的第一幅速写作品,明显带有唯美的倾向。这种倾向使我有一丝忧虑,担心由此形成僵化概念的模式,一直要求她仔细观察模特,尽量争取让其作品呈现自然面貌。几堂课后,我发现着这种唯美倾向对于她来说是很自然地状态。丫丫后来的作品

[转载]体验黑白画

堃堃是刚来的学生这是第一张作品:

[转载]美术欣赏八大山人和速写

这张作品貌似不是这个时期的,因为这是第一张。当我们看到隔了一天之后画出来的作品,就了然了。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堃堃的作品偏重理性,喜欢探究形式下内在的逻辑。

这个孩子,在第一次上完课后回去连着三个晚上画到11点,后两个晚上由于期待上课,索性不画等着。孩子们获得尊重与自由以后有多么大的能量啊!

巴的观察力敏锐,有激情。这可以从她的第一张、第二张作品中读出来:

[转载]豆妈当模特

 

[转载]复活节画彩蛋

这种有激情的孩子,经常会面对的问题是:在不断地类似练习中,随着新鲜感的减弱,灵感消失后,作品质量会有所下降,会面临体会信息很多,却无从下手的局面。这是这种热血质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巴最近画速写的状态低迷就是这个原因。这种情况也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指导原则是鼓励孩子画自己看到的,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同时做情绪疏导。误区是:给她画或者降低要求。

    这阶段的孩子们,经常会出现为难情绪 ,抱怨不会画。

    针对这段时期的孩子,家长可以赞赏得更细些。可以说:“腿的骨骼画的好!”“头发画的好”“手画的好”“真是神似啊”这样的话。因为对这时期孩子笼统的表扬,可能让孩子有被敷衍的感觉,有时,反倒起反作用。

    以上作品,除去堃堃的自行车是被集体的力量感染回家画成之外,其它都是在集体中完成。结合我们的欣赏课体会(参见博文参观央美乌非齐博物馆展览),集体创作的环境的确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保持孩子们的兴趣,请有孩子学画画的家长们一定重视起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