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题中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2008-08-08 11:25:56)
标签:
标准答案不同平衡杂谈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8 8 阴
一道题中折射出的教育理念
早上,妈妈在工作,豆豆在做暑假作业。她突然过来问妈妈一道题该怎么做。
这道题大概是这样的:
妈妈给小胖猪穿衣服时,小猪大喊:“不穿不穿,这衣服一点都不好看。”
小花猫不讲究,穿上妈妈买的衣服,戴上妈妈买的帽子出去了。大家都说:“小花猫真漂亮。”
请问:小猪和小猫谁做的对?
留的答题空间很小,根本写不了几个字。
豆豆很为难地问妈妈到底谁做得对。
豆豆:“妈妈,是不是小花猫做的对?”
妈妈:“姑姑给你买的那条蓝牛仔连衣裙,妈妈和姑姑都觉得特别好看,而且姑姑还是花了好多钱给你买的,你穿了吗?”
豆豆:“没穿,我不喜欢那条裙子。”
妈妈:“那妈妈允许你不穿吗?”
豆豆:“允许。”
妈妈:“妈妈允许你不穿,是因为妈妈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妈妈觉得蓝色好看,可你喜欢粉色。那你就错了吗?”
豆豆:“哦,那小猪做的对?”
妈妈:“其实很多事情并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豆豆:“那1+1能等于3吗?”
妈妈:“能啊! 爸爸妈妈结婚又生了一个你,不就是1+1=3吗?”
豆豆大笑:“1+1 能等于7吗?”
妈妈:“生5个孩子不就行了?再说,要是妈妈把两小碗饭到进一个大碗会怎么样?”
豆豆:“变成一大碗!”
妈妈:“那1+1不就等于1吗?”
豆豆想了想还是挺为难:“那怎么写呢?这就这么小的地方。”
妈妈:“出题的人可能是想让你写小猫对。”
豆豆犹豫了半天说:“我觉得小猫是对的,因为她能体谅别人的心!”
妈妈朝豆豆伸出大拇指:“对,从这方面讲小猫是对的。可小猪就错了吗?她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感觉会很痛快。如果家里只有一顶帽子但你不喜欢,外面特别冷,你到底戴不戴呢?”
妈妈希望她说戴,然后引入审美是在满足温饱之后才能考虑的问题。
不料豆豆说:“那我就戴羽绒服上的帽子!”
妈妈大笑,说这也是个办法,关于温饱和审美的话又咽了回去。
商讨了半天,妈妈也没给出豆豆明确的答复,不知道是否把她搞糊涂了。
过了一会,妈妈看了一眼豆豆的作业,只见她写道:
他们做得都对。我会像小猪那样做。
从这道题我感受到,追求标准答案的心理早已深深埋在大家的心中。我用“大家”而不用“老师”这个词,是我知道这不仅仅是老师的问题。不信你给孩子出几道题试试,再跳出来分析一下自己出的题,看你能跳出这个圈多远。如果不经过用心学习和研究,人们都会趋向于用自己老师的方式再去教授自己的学生和孩子。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在网上查询了大量的力学教学方面的教学资料。无意中发现一些美国孩子学习“平衡”这个概念所采用的方式——拍DV小片。有的孩子拍摄了生活中许多平衡的画面(比如,两个重量基本相同的孩子让跷跷板处于平衡状态),学生则作为主持人讲解这些现象;还有两个孩子合作,一个表演一个讲解,表演的在单杠上怪相百出,讲解的则说明各种情况下的平衡含义……这样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却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创造性,而且妙趣横生。想想看,这样学来的概念我们会在考试后就忘掉吗?我们会觉得学习毫无用处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