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豆妈视点 |
2008 4 3 晴
挫折教育无须吃大苦
早上7点左右,豆豆正在卫生间对着镜子梳头,妈妈在卧室擦油,爸爸还躺在床上(因为他动作快,所以每天可以晚起一会)。
突然听到豆豆在隔壁卫生间跺脚的声音。
爸爸有点不安地妈妈说:“你快去看看,豆豆好像发脾气了!”
妈妈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肯定是因为梳不好头!”
经过两个月的锻炼,豆豆的头发已经梳得很不错了。然而,她还没有达到驾轻就熟的地步,妈妈三分钟可以搞定的头,她得梳十几分钟,而且,有时仍有半天弄不好的情况。昨天晚上洗了头,今天的头发肯定不大好梳。
这时,豆豆已经开始哭了:“怎么老是梳不好……哇…哇…”一边跺脚一边哭,动静还挺大。
爸爸还在床上躺着说:“哎,你就不能过去帮一下吗?”
妈妈:“我不去。现在去了她脾气更大,而且会朝着我发火!”
豆豆的哭声还在继续,听起来非常烦躁,她是在用哭发泄对自己的不满。
豆爸有点听不下去了,半真半搞笑地用被子“呼”地一下盖住自己的头,佯装哭喊到:“我可怜的女儿啊!你这狠心的妈啊!你以后怎么当姥姥啊……”(不过这些话隔壁的豆豆是听不见的。)豆妈被逗得直笑,对豆爸说:“这就是挫折教育!”
上学的时间快到了,妈妈朝卫生间喊:“还剩下最后五分钟了!”
不久,豆豆整理好下楼了。
妈妈看了看豆豆,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说:“嗯,梳得还不错!”事实上,并没有平常梳得好。
豆豆的情绪已经平静了,问妈妈:“我的眼睛还红吗?”看来豆豆担心老师同学看出她哭过呢!刚擦干眼泪的眼睛还稍微有点红,但妈妈说:“不红了,一点也看不出来!”
豆豆终于心态平和地按时出了家门。
其实豆爸是很看重一个人抗击挫折的能力的,他常讲起他小时候吃过的苦。比如,一次为了给帮爷爷卖瓜,在架子车底下睡了一夜,被蚊子咬得满身是包,但第二天拿着卖瓜得到的6块钱时真是自豪万分。回家后,发现二弟(也就是常常留言的豆的二爸)也挣了六块钱,可人家是通过卖野槐树籽挣来的,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成本的!这让豆爸大为光火。
现在想来,其实被蚊子咬得满身包确实让豆爸受了苦,但却没有让他体会到什么是挫折,挫折感是在得知二弟轻松挣钱后才体验到的。所以说,挫折和吃苦并不是同一个概念。现在人们常说,生活条件好了,孩子都没有机会感受挫折了,我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对。
挫折,犹如幸福一样,它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和体验。当事不如我意时,我们就会经历这种感觉,它与客观的物质条件不一定有多么大的关系。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时,自行车练了很久还是不会时,功课无论如何就是搞不明白时…..不论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些挫折的体验人类都一样要经受。如果家长在孩子经历一个个小的不如意时不过多干涉,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产生挫折感的事情、自己所采取的态度、行动以及结果之间的关系,相信孩子就会逐渐发展出对待挫折的健康心态。
附:太阳花对此文有十分精彩的评论和补充,为了与大家共勉,把她的这段文字也添加在这里:
“加一点我自己的体会:以同理心接纳孩子面对挫折时的痛苦,以信任心鼓励孩子面对,以无条件的爱心忽略孩子的不足并赞赏孩子的努力——这些正是你做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