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红花是一种控制精神的手段吗?

(2007-09-10 23:37:17)
标签:

教育杂谈

平等

精神控制

人治

法制

分类: 豆妈视点
 

孙瑞雪老师很久没有更新的博客终于有了一篇新文章:平等,你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在文中,她犀利地指出我们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不平等观念。她举了一个例子:表现不好,就得“扣除你的小红花!”她认为,这实际上是老师对孩子在心理和意志上的控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奖励小红花在小学和幼儿园中多么普遍?!而且家长和老师都可以看到,这种做法是多么的行之有效——孩子们拼命地表现得符合获得小红花的标准,从而达到我们让他们守纪律、爱学习等正面的目的。如果扣小红花是对孩子心理和意志上的控制,奖励小红花又何尝不是呢?难道这种被利用了多年的方法是有问题的吗?

然而我心里又隐隐感觉,孙老师是对的。

最近浏览的不少优秀大孩子家长的网站。有一位优秀的小姑娘担任队干部班干部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同班同学的关系却越来越难。简单的说就是,当孩子们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时,就会有一批孩子不再愿意服管,尽管这种“管”是为了让他们遵守纪律,按时完成作业等。记得一位读者留言大意如下:同是孩子,为什么有人可以管别人而其他人就得服他管呢?这种班干部制度实际上是封建君主制的遗毒。也许在我们中国心中根深蒂固地认为,官就是用来管人的,这种不平等关系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用孙老师的观点来解释,恐怕就是:老师用班干部这种特殊身份在心理上控制班干部,而当班干部企图控制其他同学时,则遭到了反抗。无独有偶,另一位留言说,他的孩子当班干部时和同学闹得也有些僵,后来为了自己的快乐放弃竞选,此后的一年与大家相处十分融洽,还被称为民间司令。第三年他仍不想竞选,却被同学们硬是推上了中队委的位子。

这种对比能否说明孩子对平等天生的渴望以及对不平等天生的反抗?

 

又想起一位中学老师令人深思的一番话,此话也曾经让我们在网上争论不休:

“我的父亲是一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也是我高中时的任课老师。家、国不曾相通,师、父确是并举的。喝过酒到六七分,他的话题偏偏就要落在从事终生的教育上。他对中学教育的总体评价是不及格,批语是:“毁人无数”。以下是他的原话:好成绩(的人)往往太听话,受害最深,丧失灵性。那些调皮的、捣蛋的,从小学到中学,紧箍咒箍上十来年,差不多都给毁了,一个个唯唯诺诺、充满奴性。只有少数人意志坚强,有反叛精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加上被老师忽略,反而有空间生长。结果捱了过去,还能成器。

(摘自王怡《在作弊中慢慢成长》)”

 

用孙老师今天的观点来解释恐怕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好学生受害最深?因为他们更多地受到老师的精神控制,因此也更多地丧失了倾听心灵召唤的能力!

 

早就听说,美国的一些学校,对学生的正面行为不表扬,对负面行为也少批评,当时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今天虽仍不认为这是理想的教育方式,但却多了几分理解与感悟。

不平等的观念,官本位的思想,形成的必然是人治的社会;

平等的观念,民本位的思想,才有可能走向法制的社会。

 

教师节之际,当别人不断向我们祝福与感恩之时,谨以此文与同行们一同反思与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对联
后一篇:豆豆上火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