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3种野菜的名称与功效,大家看看很有用哦!

(2014-09-15 16:15:00)
标签:

健康

时尚

文化

分类: 道修与健康

1、车前草(车轮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Oib98dcIHfiaxfvX9V6kGKL72dQticcRLRtG3cDC2bpb3s1icJY8oH5cFA/0

车前草功能: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主治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暑湿泻痢,衄血,尿血,肝热目赤,咽喉肿痛,痈肿疮毒。

车前草的食用方法:春季或夏季采集幼苗及嫩株,洗净后用开水烫熟,捞出切碎,加盐、味精、蒜泥、醋、香油或花椒油凉拌食。或将车前苗去除杂质,洗净,用开水烫一下,挤干水分稍晾,用花椒、蒜片、葱花末炝锅后,放入该菜快速煸炒,其味亦很鲜美;或用洗净的车前苗,用开水烫后,加入到鸡蛋、排骨汤中做汤食用;或者将洗净、烫过的车前去除水分,晾干,切碎,拌入肉馅及调味品做馅,可蒸包子,煮饺子,烙馅饼等,其馅十分鲜嫩;或者将车前与大米同煮。


2、蒲公英: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ibunXOxc1mwtjwVTIrzyT19FTU5wbkC57kIPfCicjM3sw6tibVDzqXSrg/0

蒲公英又名黄花苗、婆婆丁、黄花地丁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带根全草,多生于山坡、田边、路旁、河滩及旷野中,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分布。

蒲公英药用价值:蒲公英最早见于唐朝《新修本草》,称其味苦、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等功用,是一味极其常用的中草药。

蒲公英的食用方法:蒲公英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野菜,主要食用部分为叶、花、花茎、根。其嫩叶、未开花的花蕾、根状茎均可食用。挖其嫩幼苗,开水烫后,冷水漂洗,炒食、凉拌、做汤。风味尤佳。


3、苦麻子:(苣荬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YU7NXdvyvheicFqZZz6vL5SbEibkY5rdC1oBDKLe49v718Hia3TR1T9ibg/0

【别名】荬菜、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苦苦菜、败酱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排脓;凉血止血。

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痔疮;急性菌痢;肠炎;肺脓疡;急性阑尾炎;叶血;衄血、咯血;尿血。


4、苦碟子 :(满天星)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dJo3iaxQNic4g5ceicaiaTYNb6bl77aUM6Kn9XXxfx4xVVGKiaXDQRg7gNA/0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止痛。治阑尾炎,肠炎,痢疾,各种化脓性炎症,吐血,衄血,头痛,牙痛,胸、腹痛,黄水疮,痔疮。

【原生形态】抱茎苦荬菜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许。根粗壮而垂直。茎直立。根生叶排成莲座状,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倒向羽裂状或羽状缺刻,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惭狭成柄,花期通常不萎落;茎生叶基部抱茎。花期春季。生于山脚、路边、疏林。


5、野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EW6IiaHsgpMGJf9dynH9GsBvpum93TlPQJ615oZoibtKPmZ81Z3steGQ/0

又名薤白、薤根,藠子,小独蒜,薤白头小蒜、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主要吃法有拌豆腐、炒腊肉、炒鸡蛋、小蒜白木耳粥等。野蒜能通阳结 、气导滞。常食对降低血糖有益。


6、灰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0z0MzmabnM8RmqoYVpiaoy09JUyoVOvia9RVK25pfz89mOJzLMElZorQ/0

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磷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稀有的促脱皮甾酮、鞣质成份,具有抗癌、清热、减肥等功效,并对流感、乙型脑炎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春天采集粗壮嫩绿的幼叶,经沸水焯后炒食,或制成灰菜干烧肉、炒肉丝,也可腌渍来吃,是我国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


7、马齿苋: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Y6uGiaxicCvc9Rsx8CxGWkXqj7ChjF1b4yEGHtQfK0Ih8dPuZpwjdkQw/0

又名马齿菜(蚂蚱菜)、马齿草、五方草、长寿菜:一般为红褐色,叶片肥厚,象倒卵形。它含有蛋白质、硫氨酸、核黄素、抗坏血酸、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由于其中含酸类物质比较多,所以吃的时候会觉得稍有些酸味。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水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8、苋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3YPibeGIe4kn2S2b7iaDqvQ5svUMtbM3Nic60NdMqQZCib3S9gHe7bwziaQ/0

俗称西甜骨,是一种开绿白色小花的野菜,俗称“人青草”,春夏之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而食用则以春天所萌发的嫩叶为佳。苋菜生长较快,每当春雨过后,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苋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较多的氨基酸等。苋菜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都比较高,红苋菜所含的铁质比菠菜还多。近代医学介绍,苋菜由于含铁及钙质较多,是贫血患者、婴儿手术后及骨折病人食用的佳蔬之一。


9、榆树钱: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EW1zlC0vlicTcDrMeO9ulFfSf1YP66JehYP9jicpBHckRqQKjjnfdBIQ/0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
榆钱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
榆钱汤:把榆钱洗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煮沸。届时搅进鸡蛋白,洒进少许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绿相间,十分悦目,闻之清香,食之滑润可口。榆钱糕:把洗净的榆钱跟面粉、食糖或食盐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状,放入笼屉中蒸15分钟。香糯宜人。榆钱羹:把榆钱与玉米面或小麦面和食盐放在一起加水搅成糊状。锅里水烧开后,将其徐徐倒入锅中,边倒边用筷子在锅里按一个方向搅动,等水再次煮沸即可停火食之。榆钱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钙、铁和维生素A等成分。


10、猪毛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DHDHOQT0O62MP4ocXkVL1TuDY98lG9IcLyEmibH0lQh4iaapq0ukfozw/0

别 名,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猪毛缨。

一年生草本,高30-2500px。茎自基部分枝,枝互生,淡绿色,有红紫色条纹,生稀疏的短硬毛。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主高血压病;多病;眩晕;失眠;肠燥便秘。


11、刺槐花: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oTS93JXNtZeV1qZGlj7AwNKiaVOAuWsZzzU8lQXoFly2u5bLoPwIgGw/0

又名:洋槐、胡藤,落叶乔木或灌木,高至25米左右。,叶质薄,鲜绿色。花序腋生,花白色,甚芳香。

【功用主治】止大肠下血,咯血,又治妇女红崩。


12、黃花菜: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mApC8qtBiauWwibtKFXY9JkyGibq10qtVD8ujaibvt4TycUlABDC62dBxg/0

【别名】萱草、忘忧草金针菜、健脑菜。

【功用主治】养血平肝,利尿消肿。

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13、艾蒿:

http://mmbiz.qpic.cn/mmbiz/lNPCEgIJ5XbWV6K9trfamibLoIzIhzyXZXKB56wSib1IGhesyR4WaiaXB1J1OZ6jNia9Zh7uDDWvupI4OAnR2YgEvA/0

又名棉花草。

功效与作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鲜嫩艾草包水饺、艾草叶煮面、艾草褒鸡、艾草煮鸡蛋艾蒿可以炒肉吃,也可以凉拌,艾草可以用来泡水,用泡的水洗澡对皮肤很好作用: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