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家庭中,很多年以来,拼死拼活的最大最沉重消费有两样,一样是房子,而另一样就是子女的教育投入,如此之外,如果说还有那就是医疗,这个暂且不说。在此仅说说教育,在我眼中,教育的腐败和体制的不良顽症已令人痛切入骨、恨之无奈,或只缘天下父母心。
我们可怜的家长如果说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当从幼儿园就开始上演,如果罗列其中的一些现象,搞不清楚是体制问题还是腐败问题。
接送孩子问题
接送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到初中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几乎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代劳,如果不是家长只能提前下班去接?什么样的工作能如此天长地久的提前下班接送孩子?每到接送时间段,司机都很清楚,凡是学校的路段还是绕行为好,不然接送孩子的车辆必然赌死一条路。
谁敢不接不送?没那个胆,因为人人皆知的道路安全、拐卖儿童等等,只能一句话,没办法。
儿童的书刊问题
尽管每个幼儿园或者社区都有一些可以免费去阅览借阅书籍,但哪有家长不为孩子买几本书刊的?但我很疑问的是为何一本儿童简单画册就那么几页甚至很劣质却20、30元一本,如今都知道最好赚钱的方向是儿童消费,但是不是离谱了?
学习班问题
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我们现今社会普遍形成的一种风气和流行培养模式,那就是凡是能学的都去学,别人家的孩子学我们的孩子也不能差哪,于是,小小的几岁孩子便开始了背负着学习的重压,各种花样的美术、舞蹈、钢琴、表演、主持、书法、武术、棋艺等等,孩子累不累?家长累不累?不说谁都心中有数,但是,又能怎么样,哪个家长又真正的懂得教育?所谓的懂点,恐怕就是那点虚荣心、攀比心和一种自虐式的用对孩子的期望和成就去弥补曾经自己年少时的遗憾,不是吗?
我本人的观点是不反对让孩子在童年时尝试去学点什么,这也是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的一个时机,但坚决反对以家长的兴趣去逼着望子成龙,如能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才是家长最重要的,不然,你即便学得再多其实孩子最终还是样样都会点但没有一样是特长和具有发展潜质的未来。更没必要把根本不具备的那种天生具有的比如美术、舞蹈、音乐潜质去逼着学,我个人觉得有些技艺是带有基因的,也带有天分的。说实话,祖宗三辈都没有画画的、没有舞蹈表演家的你硬要让孩子成为画家、成为舞蹈家是不是太不现实了。
送礼的腐败现象
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开始给孩子的老师送礼、送钱,首先想选个好幼儿园,基于我们教育的腐败和教师队伍中的越来越多败类,不得不逼着家长不论送到哪个幼儿园和学校都还是不放心,也都期盼着更多的是老师格外对自己孩子的呵护和关照,所以,你送我必须送,且我要比你送的多一点,恶性循环,得以让贪得无厌无耻的一些教师得寸进尺,而如此我们就形成了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教育培养孩子的套路。
你不觉得现在的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很缺乏吗?你不觉得现在的孩子虚荣心都很强吗?你不觉得现在的孩子抵御压力和坚强的一面在缺失吗?我们的家长在选择学校的开始就隐隐的有一个心态,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跟家庭环境和身份地位乃至教养都很好的同学为伴,又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自卑感,所以,只能重金投入,希望以孩子的成长和成就改变家长的那颗自卑心和虚荣心,而很少家长会在自身的学习提升中去给孩子做榜样。要知道,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家长的修养和品质绝对影响孩子的品格。所以,可能很多家长知道自身的不足希望藉此从给孩子一个好环境来改变这些,但这是懒惰心态也是不良教育心态。
给老师送礼,也有着家长观念上的问题,也是社会存在的不良风气,有人说:有谁逼着送了吗?是的,没有谁逼着送,但官僚和腐败难道是明着逼着送的吗,有很多事往往是表面阳光背地恶毒。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家长不需要再使用给老师送钱送礼的方式去劳心的培养孩子时,我们的教育或许就有一些希望了,否则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送礼和接受的双方都是教育的腐败者。
补课的顽症
如果说让孩子业余时间学学课程之外的一些特长技能培训我觉得没问题,不可能学校什么都面面俱到把什么都开设的齐全。但是,最基本的义务教育阶段科目却总是出现课堂上完不成或者不讲,而一些可耻的教师诱惑家长让孩子补课去参加学习班,这种现象已不是个别,也令人深恶痛绝。
试问有几个教师在下班后不担当一些补课班的老师?尤其是初高中的教师?难道课堂上的课时不够用吗?如果真不够用那是不是学校的教学计划有问题?教研怎么做的?如果不是,那是学生上课不听讲不好好学了?那学校的管理制度呐?要学校干什么哪?非要这种把责任推向家长负担和社会补课才能解决?不是吧?
教师是一个良心的职业,如果你做教师了就不要再想着成为老板成为企业家,就像如果你是公务员你是干部那你就不要再想着成为世界首富了,因为你要是想建议你还是离职去实现你的梦想吧,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竟想美事,也不跟你谈你的职业和职责什么为人民服务了。可惜,我们的教育已经是产业化了,这是一个很悲哀的事。
我个人观点,还真不如形成国立教育和私立教育明显的两种形态,既然国立教育那就完全义务教育,私立教育那你就完全产业化办出本质上的特色来,不要像今天这样国立不国立的,私立不私立的,私立夹杂官方,否则没法办下去,国立的还要想着创收搞腐败,说实话,都什么玩意这。
我做过教师,但辞了,或许自身清高孤傲,或许是自己无能,深觉不能胜任教师了,也因为实在不能如心所愿,也因为不想去做一眼就能看到头的退休时间表了。在大学里太恶心的评估,太恶心的勾心斗角职称评定虚假论文,太恶心那些一拍脑门就随行就市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规划了,还有那些虚假的就业指标数据,太多了,教育太虚了怎么做教育?
学区房怪相
我总搞不明白,教育和房子什么时候扯到一起了,且那么的令人关切,那么的诱人。学区房,不就是显现出教育的一种极大的不平衡和经济利益的互相扯蛋吗,坑的还是老百姓,又给了一个贪腐者捞金的好空间。所以说,教育的分配不公和体制的纰漏是造成一切恶果的根源,这不是逼着走贪腐之路走非人情不能正常渠道办事的秩序吗。
朋友为了让孩子去所谓好的学校不得不研究去买学区房,计划买完读完书再卖了,一切为了孩子,有何办法?哈哈,我觉得这也算是搞活经济了吧。说实话,这教育真是能把人折腾死。是不是家里有点钱能实现这一点,那没点钱是不是也只能罢了,那就问题来了,是不是农民工或者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能享受那下等的教育资源了,农民工穷苦人家的下一代孩子还是农民工,穷人永远是穷人,富人永远是富人?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大不平衡,考大学不是还是那些资源最好的学校机会最多吗?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学校一样给了平等的机会吗?没有,至少一个学区房就足以说明问题。
大学与就业的悲哀
能考取好的大学是每个家长的期望,毕业了能有个很体面的工作更是一种期望。其实这些年来考个大学比以前容易多了,大学的普遍扩招差不多不管怎么样都能混个大学上上,但毕业了呐,不用说了,一句话该干嘛去干嘛去吧。
想一想看一看,每个家长是否为孩子算过一笔账,在教育的成本上投入了多少?从幼儿园开始,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辈子或许都在忙碌的是房子,忙碌着孩子的教育,当你忙的差不多了,医疗的投入将会接着你来,当然你可能有保险,但是话说到这,什么的保险都不如身体的健康和心意的良好感受最保险,因为总是有太多的变化因素了。
本文瞎扯到此一吐为快,最后祝天下为孩子操劳的父母健康、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