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图解服装专业办学方向及定位

(2008-01-12 15:26:22)
标签:

职业技术教育

教育

就业

民办教育培训

服装设计专业

分类: 教育培训资讯

    纵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其实都是由具有特色的"专业圈子"所形成,这就是我们习惯上称谓的"行业圈"。

(论文)图解服装专业办学方向及定位

 

 

 

 

 

 

 

 

 

 

 

 

 

 

 

 

 

 

 

 

 

 

 

 

    所谓 "行业圈"在我们传统的 "象牙塔"式学院派体系中很少问及。老师非常熟知的是自己教育的圈子,或者是个人专业上的圈子。但是对于象牙塔里的学子们,也就是 "学生们将来的圈子"却考虑得很少。这样,所谓的"因材施教"也好,理想主义的"培养目标"也罢,其实落在实处的还是一种 "理想"而已。笔者认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根本点是 "实",如果没有这个 "实",职业技术教育与其他层次的教育就没有特色比较而言。由此,研究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要从 "实"开始,另一方面要抓住职业特色。

(论文)图解服装专业办学方向及定位

    对于高校的服装专业来说,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服装工程,尽管专业名词上有一定的区分,但是,方向定位和特色并不突出。近二十年来洋洋洒洒、铺天盖地的服装专业办学风起云涌,似乎培养 "大师"人才之道尽在其中。而从 "实"看,洋洋洒洒之中还是平平凡凡,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研究专业特色、方向定位,也没有从实处着手.在这里我们引述 "圈子"这个词来看行业,意图是寻找 "受教育者"在服装行业圈子中的位置,思考我们的服装专业办学方向和定位。下面我们先通过这样一个图1看看服装行业的职业范畴和岗位延伸关系。

    纵观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服装行业"这个大的圈子在实际中可以延伸更广阔的领域,但是,我们要说明的是,一个服装专业不能没有自己的培养目标,更不能没有自己的主体专业方向,在这样一个具有广阔领域空间里寻求自己的特色和定位尤其重要,否则,一个专业就显得不伦不类。所以,此图的意义在于了解行业市场的空间,在巨大的空间里找到能适合自己特色的条件,如:区域环境、学生资源、办学能力、人才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空间等因素。由此,画好自己的圈子,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尤其重要。"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了解同类学校和专业状况也是定位准确的依据,那么,目前国内不同层次的院校服装专业规格、目标和层次又如何呢?图2可以简明地分析这一点。

    图2可以基本看出目前国内不同层次的服装专业的普遍状况,这种状况的存在不是单纯的专业本身定位误区,而是传统计划经济依然存在的意识问题。其实通过此表不难看出,谁实实在在面向市场,谁就会获得巨大的空间,正所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通过图1、图2分析,职业技术教育如果能把握并确立服装专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和人才需求实用率,将是专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也是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所在。为此,具有特色的方向和定位是能否确立自己实际的位置,是能否区别于同类专业培养模式,并且寻求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的实际依据。无论什么教育,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最终都将归于行业市场中,使得人才有效于职业、岗位。从上述调子"的引述可以看到,行业与行业之间具有关联的一面,也有独特的性质。行业是一个"大圈子","大圈子"生成 "职业"和铺位"的"小圈子"。"专业"的概念不是培养人才 "一专一业",所以,服装专业的特色不是专业本身的形式区别,而是人才培养途径的模式区别,这正是我们发展和建立特色专业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认识和思考。

    综观全国服装专业办学的思路以及培养目标和途径,我们发现:市场的实际人才需求与院校服装专业培养意识具有一定的距离,这正是形成 "学院派与企业派"矛盾的一个方面。为此,分析不同层次、不同目标和途径的办学理念,对于挖掘人才需求空间,突出专业办学特色,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如何建立一个 "学院与企业"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专业人才库“ 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的服装教育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多年来形成了"学院派"的设计、生产理论体系。尽管 "学院派"具有明显的"纸上谈兵"弱点,但是,却为中国11装的发展提供了文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等理论依据;在当今的品牌之争、人才之轧技术之争时期、技术人才已经被喻为 "企业的生命"。而由此引发的教育如何为企业社会服务,输送合格人才,已经成为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学校,为人才培养目标和途径如何顺应市场需要进行着创新改革的动因。由于服装市场的特殊变化因素,适合于国情和行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必将会迅速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和企业改革的大趋势也推动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教学改革。

    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分析是专业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改革的前提。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专业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理论学术性人才,这一类人才主要为企业科研部门不断注人新的技术指导和产品;另一类是应用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但是,同类专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建立更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改革尤其重要。

    由于服装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具有独特的流行、时尚和时间的多纬度个性风格。因此它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实用的本质,并且包含了"美学"与"技术"的多重性。首先,它既要培养服装技术型的能力,又要培养具有现代审美观的觉悟。而不是把目光仅仅放在 "过去"和 "现在"的时间段上,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发展的眼光和良好的预ml能力。其次,我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将因时因地而宜,适应 "动态"的发展规律。但是,总的目标和方向定位将是我们立足之本,也是特色所在。

    确立职业位置,构造行业空间方向,是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实现培养目标和因材施教的手段。从实际的角度分析学生心理来看,学生人学选择从事服装专业并非是充分的理想,学生不仅对服装专业非常陌生,甚至是不热爱。但是,当学生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必然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性条件有所认识,由此,初级阶段的教学,引导学生热爱服装专业,对专业产生很浓厚的兴趣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盲目的一刀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己经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基本心理素质和特点,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个性特长,对于学生的理想和就业方向选择具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从心理上来说,经阶段的学习,学生也会思考一个问题:"我现在学的这些东西有用吗?我将来适合做设计师呢还是适合做样板师、工艺师、营销者呢“ 等等。虽然面向社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也存在着机遇和环境等因素,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方向确实是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自身发展个性特色和事业追求的目标。

    由此,切实有效地把握学生心理素质特点,有效地对 "人"教育,而不是对“机器人"教育。这种专业方向性的培养手段探索,将使我们形成一个观念上的更新,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实是实现特色和方向定位的重要途径。

    我们认为:特色不是扬长避短,因为避开短处也许就避开了一个人才需求空间。而“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人精我多"才能占据自己应有的空间,才能具有兑争意识和延伸发展能力。
    注:本篇论文已刊登发表于《辽宁高职教育》杂志,作者:李乙震(曾用名李军),辽宁省十佳设计师,大连市十佳设计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