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徐御寿)

标签:
教育文化 |
http://s9/mw690/001qDLr0gy71O3ovc5a98&690——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徐御寿)" TITLE="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
这好像是一段让人忘却的历史,但依然有人终身难忘!
时间应该前移37年前,也就是1979年的5月至1981年5月这两年间吧。
那是一个特殊的校园,来了一批精挑细选、不同行业的精英组成的特殊教师队伍,用特殊方式引来了一群特殊的学生。
之所以说是特殊的校园是因为原来就不是学校,而是一个部队的留守处,印象中应该是86师的。位于宁德古田县城不远的西山,十几座平房错落有序,有山有水,还有一条公路从门前穿过,尽管汽车来往尘土飞扬,仍是交通方便。经过简单改造,居然可以成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田分校了。
一所学校的组建自然要有一批教师,那时还真是服从组织分配的年月,那条件的简陋居然也引了凤凰入巢。在短短的时间里,果然从宁德各县精挑细选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才组成了一支教师队伍,没有讲究有没有教师资格证了,应该也是不要的,因为能有勇气走上讲台的实在不多,况且还是高校!
高考恢复第二年的1978年,参加高考人数是610万,而计划招生数是40.2万,全国录取率是6.59%,中小学教师短缺严重,实现跟不上形势。对宁德地区而言,问题更为突出!万般无奈之下出奇招,扩大招生,生活自费!想想要有何等勇气啊!正在备考1979年高考的宁德地区一批学子就此在上不着村,下不落店之时来到了西山,之前那当什么什么家的梦想就此破碎!想想有份职业也心安理得,而有48位稀里糊涂的男女更是报了连高考都没有的生物专业,似乎人生的起点要在此开启。
以下是生物班当年所在地生源名单:
连江:林超、林前利、肖俊武、滕福星、郑星、蓝孝程、刘敖宁
罗源:龚永禄、王飞、赵颖
宁德:叶莹、王命兴、何雀云
古田:刘国亮、杨少霖、傅密、苏子英、陈碧琳、黄章平
屏南:陈传华
周宁:谢承最、肖春明
寿宁:吴志雄、陈光新、卢润祥、徐御寿、黄羽海、龚桂壬
福安:林焕棠、陈春良、缪爱容、刘增森、颜元培、郑同、赵逢俊、谢小燕、缪智文
柘荣:陈守榕、王晓舟、陈勇
福鼎:刘星亮、卓少东
霞浦:孙绍锦、郑其松、侯万明、张榕霞、陶楫、吴燕云
在西山校园的一个角落平房,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班实实在在诞生了,48位“黄浦”首批学子还真是在这里长出翅膀、激情飞扬,共同把青春点亮、去扬帆远航,演绎人生美好旅程!
我们不会忘记恩师!牟广钦、俞际序、宋伯阶、刘德模、林梦藻、郑佃官、黄丽琛、林孝钦、黄福霖、陈钢、刘招龙、姚更青等,当我输入这可圈可点的名字时,我相信唤起我们的记忆是那般深刻而挥之不去!他们在西山站立人生,在三尺讲台挥洒汗水——情系教学,心系学生,钻研教材!我们的作业本上留下他们优美的点评,评卷上留下他们真情的鼓励,教室、楼道、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留下了他们给我们辅导与谈话等太多的动人场景!有时他们拖着疲倦与憔悴依然走上讲台,竟然忘却一切痴情投入!他们是那时代教育脊梁!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不会忘记校园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有我们太多的足迹,后山的茶园留下我们漫步的脚印,化工厂澡堂有我们留下的污垢,影剧院座位有我们节省生活费光顾百分钟留下的余热,简易舞台有我们跳圆舞曲的脚步。我们不会忘记在实验室女生为我们缝被的温暖情景,不会忘记食堂那水中的黄泥土和海带土豆汤,不会忘记在WC前排队的尴尬,不会忘记公路上晨练时的宁静,不会忘记为生存而努力却无法改变的抗争,不会忘记在“华东屋脊”黄岗山的惊险经历,不会忘记霞浦下浒的美丽沙滩和三沙港的军舰雄姿,不会忘记刘同学拉起手风琴引燃了全班唱歌热潮,不会忘记毕业之夜的不眠长谈,不会忘记在武夷山三港百年教堂前的深思,更不会忘记同学们在翠屏湖郊游的欢歌笑语!
我们不会忘记同学情!1979年的5月,当400多位来自宁德各县(自然包括连江、罗源)相聚在西山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是同学终身,而生物班的48位更成为终身同班同学!虽然那时有几位大哥已为人父,,但也还有几位小弟不会减数分裂(也难考证),从此拉开了宁德地区培养中学生物教师的历史使命!“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们知道,那个年代已经让我们失去太多了,所以,上理论课时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上实验课时求证严格,注重观察;野外见习时团结协作,学以致用;虽然个别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同学们的适应能力真得好,自然也对上了老师的普通话方言暗号,偶尔也分不清谁标准了。我们正如48棵精心栽培的树苗、花朵,花匠浇灌水分、剪枝、上肥,精心呵护而一天天长高。虽然有20多门学科,但师生共同努力,还真是在一年半时间里硬把要三年学完的课程啃下来。那时,没有山珍海味,粮票计划安排,月生活费9至25元不等,更说不上饕餮盛宴;没有手机,更没有电脑,似乎单调无味,但校园生活依旧精彩,好像还有更多的时间是打发在同学间增进友谊上的,陈同学“表姐”到男生宿舍探望并与陈同学加强联系时就让许多男生闷在被窝里差点中署,是不是还有个别男女同学传递过纸条也不好考证,只能说,同学们的地下工作万分老道!曾记得,同学们还在与林大哥陈大哥讨教生儿育女“遗传密码”时,却不知道,班上个别同学已经是暗流涌动了;曾记得,男生宿舍还在戏言颜同学与林同学十分般配时,却不知道,人家已经是暗送秋波了;曾记得,吴同学在学校排球场上“秀”身姿时,却不知道,已经与另一位吴姓女同学有了火花了;曾记得,毕业季考虑去向之际,却不知道,古田苏同学与柘荣陈同学已经没考虑距离了,呵呵,当许多同学回过神时,似乎机会已经不多了,也是基本没有了!
古田西山,作为校园确确实实在高校举办历史中是昙花一现,只办了两届,但先后有近千位学子在那里开启人生的梦想。走上工作岗位,虽有挫折、但更有担当,事业与家庭始终是主旋律!当许多生物本科生还在整装待发之时,而我们已经抢占了宁德中学生物教学的制高点,尽管高考生物占分比例是从30分到50分、70分增加至取消又到恢复,我们依旧攻下一个又一个教学“堡垒”,成就自我!48棵小树开技散叶,现如今已经森林一片!至今仍有20多位在教师岗位上坚守清贫!诸多因素造就了其他20多位同学成了政界精英、商界翘楚、艺术才子!少于联系或未谋面不代表忘却,彼此的生活轨迹不在一个轨道上,或许剩下的就是回忆!但同学之情是刻在每位同学的心灵上的,所以这回忆永远是美好的,也是幸福的!
岁月如歌,时光流逝如白驹过隙,离开古田西山,同学们各奔岗位至今已经35个春夏秋冬了,期间的1998年与2000年,在宁德母校曾经相聚也是十几年前的话题了。我曾三次回西山,印象深刻中的一次是在依然守在西山(现属古田县职业中专学校)战斗的傅密同学陪同,当走到当时所住宿舍时,是那么亲切又那么陌生,宿舍内的小同学一片茫然,不知所云,再到当年教室,周围已经是杂草丛生,大脑难以重现当年情景。我伫立长久:当年?现在?未来?
感谢时代给予我们实现许多梦想的机会,在资讯如此发达之今天,48位同学都暗号对上,真是我们满满的幸福!当年,我们年轻,现在依旧年轻,老树长出新芽,我们的第二春正开始萌发——愿平安、快乐与健康伴随每一天!
http://s14/mw690/001qDLr0gy71O3txi8Zdd&690——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徐御寿)" TITLE="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http://s13/mw690/001qDLr0gy71O3ukCU40c&690——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徐御寿)" TITLE="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
http://s5/mw690/001qDLr0gy71O3uWocc04&690——回忆在宁德师专求学的日子(献给同学35年聚会)(徐御寿)" TITLE="一段难以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