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校情结(二十七)——献给母校寿宁一中(徐御寿)

(2014-08-19 22:05:11)
标签:

教育

寿宁一中

徐御寿

非仕之士,自有其标

   ——记寿宁一中校友、福州大学教授郑仕标

 

                                             徐御寿 苏丽华

      http://s8/mw690/001qDLr0gy6Lndrl50rd7&690      其实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老师,走过你的身边,会微笑颔首;

      其实他只是一个一心钻研科学的学者,一直是深居简出,默默无闻。

      让他一鸣惊人的是,1998年他获SCI系统论文数全国个人排位第四名。这一名次,让人们知道,福州大学还有这么一个牛人——郑仕标教授。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最为重要的一个,历来是世界学术界密切注视的中心、争相角逐的焦点。作为世界公认的文献统计源,SCI目前已成为衡量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甚至是惟一尺度。

      十多年来,郑仕标教授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4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0年影响因子7.180),20篇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A》,其论文被他人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引用近1000次(其中1篇被引用近500次)。他每年有10篇左右论文被SCI收录。据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每年SCI论文总数都在10篇以下。也就是说,单从SCI论文这项指标来看,他一人就可以顶一所大学。

       《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在物理界是仅次于《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学》)的国际顶尖学术期刊。每一个搞物理学研究的人都渴望能够在此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他已经发表了4篇。他在近十年来国内发表的高影响力国际论文中排在第十位,也是量子信息这一新兴科学领域唯一进入全国前十位的高影响力国际论文的学者。

       郑仕标,1970年出生于寿宁县凤阳乡。在上高中之前,他从没到过县城。1984年中考被寿宁一中录取,高一仅学了一个学期后在家自学,1985年参加高考被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成为师大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年仅15岁)。1989年本科毕业先后在寿宁二中和凤阳中学任教。对物理的执着使他燃起考研的渴望。他边教学边备考,1992年考上福建师范大学物理学硕士研究生。这其中还有个小波澜,他本来打算参加1991年的考研,却粗心的错过了当年的报考时间。而今这也成为他人生回忆中博君一笑的一笔。1995年他本欲求职省某科研单位却不尽如愿,继而再次选择考试,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想来那一个不如愿却是成就了郑仕标更完美的人生。

       读博期间,郑仕标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篇,其中15篇是国际论文,是他的导师所培养的博士生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他提前半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98年任教福州大学电子系(现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时年32岁,成为福大最年轻的教授。

       我们再来看他获得的一系列奖项: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第六届福建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年被教育部聘为2006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奖”。

面对那么多奖项,郑仕标最看重的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长江学者”(这两个奖项在福建省属高校中皆属首次),是因为这些奖项使他更加坚定了做学术的信心。在学术界都重视应用型成果研究的当下,郑仕标坚持“科学的本质是求真的过程,而不是求用的过程”,始终坚持着基础理论研究。

       如果你认为郑仕标是一个追求名利的人,那么他会告诉你:出名就学术科研来说,可以争取更多的科研资源,吸引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就科研本身来说没多大关系,因为理论研究更需要的是定下心来安安静静、踏踏实实地工作。

       如果你认为郑仕标的一切只是基于他的聪明和运气,那么他会告诉你:他并不聪明,勤奋和兴趣是最大的因素,同时要有一定的方法。科研会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更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所以对待科学要有探求真知而甘坐冷板凳的心态,

       如果你认为郑仕标的研究是枯燥无味的,那么他会告诉你:做学术在探索思考时会很耗精力,无时无刻心里都会想着,这是枯燥的;但另一方面,当你突然找到答案,找到解决的灵感时,就会豁然开朗,是一件特别快乐、有意思的事情。

       郑仕标从小就对科学有一种崇拜向往的感情,这一路走来,他慢慢明确了自己的最爱。四十不惑的年纪,郑仕标认准了自己的教书科研之路。虽然获奖无数,但他最在意的是在学生看来自己是一名“认真教书、认真做学问”的老师。他深信: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学生一生。他希望自己和学生在这个略显浮躁的学术圈里,尽量不要浮躁,尽量踏踏实实去做事做人。他认为这是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郑仕标教授的研究课题是量子力学、量子光学、量子信息等多门学科的交叉领域,也是当前国际前沿热点课题之一,不仅在验证及丰富量子力量和量子光学的基本原理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在量子信息领域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郑仕标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处于国际先进甚至是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他已经有三项理论成果被该领域国际最权威的研究小组——出过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研究小组用实验验证。该研究小组2000年发表在《SCIENCE》上的论文就是采用了郑仕标的理论方案。

      由于在科研工作中的显著成绩,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他投来了橄榄枝,特别是几个沿海城市的高校开出的条件更巨吸引力,但都被他婉拒了。郑仕标坚守福州大学,坚守90平方米的“陋室”搞研究不是为了名利,福州大学培养了他,给他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他不会离开。而出国他更是不会考虑的,出去虽然挣钱多,但成果挂在别人名下,是给外国人打工。“我从事的是纯理论研究,主要是出思想,在哪里都是可以做的。”

      他可以为了研究一个月不出校门,他可以为了研究忘记节假日,他空闲下来也只是散步爬山。对于未来的自己,他从不做更多的展望,只想这么一步一步把学术的道路走下去;对于他所带领的团队,他则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在全国甚至国际有一定影响的人才梯队。

      2011年7月的一天,寿宁一中的几位校友相约在福州大学边的怡山大厦相聚,郑仕标教授聊得最多的话题是当年的老师及同班同学。或许是愈少愈显得弥足珍贵,虽然在寿宁一中学习只有半年时间,普通不起眼,但给他留下的回忆依旧许多许多。在谈笑中,郑仕标告诉我们,选择当老师与搞科研是他最快乐的事。

      许多人的一生,或求金钱或求名誉,然总难如愿。而就是这么一个对客观世界奥秘执着醉心的人,不官不仕,却在不经意间,拥有了一切。

       这就是被学生评价为“低调的牛人”老师——郑仕标。

 

后记:此文源于吕纯振编写的《寿宁乡贤》,与屏南籍苏丽华老师一起写就于2011年7月。郑仕标教授如按届次应是寿宁一中87届,但高一时(1985年)就参加高考被福建师范大学录取了。几年过去了,郑教授在学术上又上一层楼了,未来的“两院”院士名单必将会有郑仕标教授之名(2013年为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据了解,闽东籍院士只有古田县的周良辅教授,),我们期待着!也愿有更多寿宁一中学子在不同领域都是建树!现特再刊出,是为预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