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8月,对我们一批进入寿宁一中的教职员工来说,十分难忘。或许那一年是寿宁一中进教师较多的一年了,共分配和调入了26位教职员工,记得刚好是分配13人,调入13人,有夏鹏、叶灵、吴秋苹、肖传辉、谢宁、卢建辉、周道奇、郭正然(已故)、张恒富、陈健、蔡寿霞、毛祥平、钱秋娥、许北羽、徐御寿、吴文秋、吴长发、刘善林、周贵德、张高帆、梅芬、李春惠等。或许现在的一中人只记得现在仍在一中的教师,其他只隐隐约约听说过名字,但都为寿宁一中的发展默默无闻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许多调离一中之后仍以不同形式在关注寿宁一中的成长与发展,更为寿宁一中的发展献计献策。夏鹏离开一中之后在企业界打拼终有成就十分不容易,但凡一中之事都责无旁贷。叶灵离开一中在省招生办,为寿宁及寿宁一中的考生努力谁都不会忘记!叶灵几年前还去援藏担任西藏林芝地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现回来在省教育电视台任副台长。夏鹏、叶灵等是寿宁一中78届高中毕业,可以说,以夏鹏、徐开濯、叶灵等60后的一大批领军人物的寿宁一中78届在当今不同领域确实表现不俗,现在也可以说寿宁一中以他们为荣的,教育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当然也不是那几个人或那几届校友对一中的关注,而是无数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群,我只想说不要忘记!此处单说1981年调到一中的一批现仍在一中的教职员工许多已是学校的教学中坚力量——吴文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小有名气,还是省级骨干教师;吴长发在学校和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先后担任过学校的教研室、政教处主任,任教了多届高三毕业班,教学成绩均不错,现在是为教职员工服务——在学校工会任职;梅芬老师、李春惠老师成为中学英语教学的佼佼者,寿宁各中学大部分英语老师都是梅老师或李老师的学生;张高帆老师教物理严谨认真,曾担任校办公室主任、总务处主任,现是校工会的副主席;周贵德老师在教务处做教务员,本职工作认真负责,征订课本、排课调课等出错较少,是难得的教务员;刘善林是学校的“万金油”——本职工作是实验员(其实验室曾被评为市先进实验室),但份外事基本上是义务劳动,诸如工会工作、学校的音响播放工作等,由于刘善林老师人缘不错,评高级职称很顺利,成为寿宁一中史上没教过书的高级教师,当然,实验员本身是可以评职称的。关于刘善林老师有空真要说说他的轶事,多着呢!应该说寿宁一中每年教职员工都有进进出出,凡在一中工作过的教职员工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是不能否认的。或许在我的文字中可能会记忆不了每个人,但内心里肯定有其影子闪动。从心灵深处上说,要感激蔡友三校长。蔡校长是1978年的8月到寿宁一中任校长的,至1984年8月调到县文明委共6年时间,那时刚处在求学高峰,寿宁一中云集了寿宁县教育界的精英,师生配合,教学相长,氛围很好,自习课、晚自修时间每个教师都纷纷抢占,根本不说什么报酬,所以那几年寿宁一中教学质量相当好。1981年一中学生数不到1200人,但教职员工却达到了120多人,按说是完全超编,但蔡校长之意是要逐步培养本土教师,因为外地教师终归要回去,那时一中进人基本上是校长说话算数,所以当时的前后几年进了许多教师,事实上确实是若干年之后教师队伍基本本土化,担当起寿宁教育之重任,至于现在从东北等引进是另一种情况。蔡校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校管理人性化,关心教职工,大家都非常尊重他,旧校区的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实验楼都是在他任上拔地而起的,大大改善了一中的办学条件,说起寿宁一中,我们不能忘记蔡友三校长,我个人也不例外,可以说,是蔡校长引领我进入一中并和一中结下不解之缘的。蔡友三校长离开一中至退休之后,一中相当部分教职工或一中校友依然会不时去看望蔡校长,记得2005年我还陪同高中79届的校友沈兆武先生一起去,沈兆武先生在一中学习参加高考进厦门大学,毕业之后在福州事业发展很好,是福州康居集团总裁,沈总不忘一中(1998年校庆沈总为母校捐款3万元人民币),也不忘当年的蔡校长,难得回来一次,一定要抽空去看看蔡校长,这事令人难忘与深思——感恩这一美德在回归!我在任校长期间的每年春节都会带校班子到蔡校长家走走看看,然而蔡友三校长夫妇被病魔折腾,蔡友三校长更是顽强与疾病抗争十几年直至2007年方离开人世。历史不能忘记,当我们展望未来时,也要正视难忘的历史,去追忆,去思索,去憧憬,去奋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