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载体与目的基因的酶切与连接

(2010-08-23 11:03: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学资料

体与目的基因的酶切与连接

1.末端结构

对载体进行酶切处理,要注意酶切片段的末端结构以及黏性末端的碱基组成,载体与插入DNA的连接方式有如下几种:

(1)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载体和插入DNA,二者能正确连接,但不能确定方向(见图1);

(2) 用不同限制酶切割(同尾酶),所得单链突起能互补,二者能正确连接,但不能确定方向(见图1);

http://s16/middle/4e11b416g8e74eedcb8ff&690

 

(3) 用不同或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载体和插入DNA形成平末端,能连接但连接效率低,而且不能确定方向(见图2);

http://s13/middle/4e11b416g8e7519de854c&690

(4) 用不同的限制酶(非同尾酶,双酶切)切割载体和插入DNA,而且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能连接,也能确定方向,这种模式被广泛应用(见图3)。

 


http://s5/middle/4e11b416gd90b97196514&690


2.脱磷酸化处理(防止载体自连的一种方法)

如果载体仅仅用一种限制酶切,在与插入DNA连接的时候,也能进行自我连接,因此有必要将载体DNA末端进行脱磷酸化处理,以防止载体自连。当脱磷酸化的载体与插入DNA连接后,磷酸部位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而产生缺口,具有这种缺口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修复酶系统修复完成。对于双酶切形成不同黏性末端结构的载体和DNA连接,可不进行脱磷酸化处理。

 

http://s9/middle/4e11b416g8e7862c4df88&690

【参考文献】

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与技术.陈德富.陈喜文.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0-1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女儿成长岁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