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膜、卵黄膜与透明带

标签:
卵膜卵黄膜透明带 |
分类: 发育生物学 |
按:这是一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要了解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就可略知一二。有些人只知道旧的知识,殊不知,在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概念在不断更新,一些旧的知识已经要把它淘汰。看过一些书籍,在作者没有做多大的研究的基础上,抄袭很严重,而且引用一些过时的资料,如一些畜牧学方面的,关于卵子的结构和受精的描述存在一些错误,可能会误导下一代。本文主要基于张天荫和陈大元两位学者的研究,对卵膜、卵黄膜与透明带作一个系统的论述。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学者简介:
1.张天荫,1932 年12
月生。江苏苏州市人。
1954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57
年山东大学生物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童第 周教授.1960 年为讲师,1988 年晋升为教授。1984
年为发育生物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发育生物学学会理事,显徽与亚显徽形态科学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动物学科组评委,中国科学院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开放实脸室主办的《发育生物学与生玻生物学》(英文版)幼委,山东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蔽).委。19 , 2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著作有《动物胚胎学》(编委)、《 发育生物学》(幼委)、《动物胚胎学实脸指导》 (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翻写了5
个条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发展战略― 动物科学》(编委).其中《发育生物学》 一书获1992 年国家教委教材全国优秀奖。撰写发表了有价值的科研论文30
余摘,主要涉及低等脊椎动物孵化及其机理、动物的受精等领城。
2.陈大元,1933年4月14出生于江苏。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胚胎学专业,师从童第周教授和张致一教授,现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际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
1. 关于卵膜
2.
按照上述参考文献的定义和分类,海胆、鸡卵、两栖类的卵黄膜都是都是卵巢内形成的一种分泌物,属于卵膜的一种而不是生物膜,彭奕欣[3]主编的《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1990)是这样定义卵黄膜的:“紧贴在卵表面的一层膜。属初级卵膜,具有保护的功能。它是在卵巢内形成的。一般认为它是由滤泡细胞的分泌物组成,卵本身也可能参与卵黄膜的形成。”那么,卵黄膜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和透明带有什么区别呢?陈大元的《受精生物学——受精机制与生殖工程》P18-19里描述了卵黄膜和透明带的形成:“动物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和滤泡细胞的细胞膜都会突起形成微绒毛呈犬齿状互相平行穿插,它们的分泌物充满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膜形成的微绒毛和滤泡细胞的微绒毛之间,这些分泌物在哺乳动物叫透明带,在其他动物则叫卵黄膜。”卵黄膜或透明带包被在卵母细胞的质膜之外。任何动物的卵子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任何动物卵子细胞膜都会突起形成微绒毛,受精时,皮层反应名委(cortical
reaction
3.为什么会把卵黄膜和卵质膜混为一谈?
海胆胚胎在发育生物学历史上很重要。海胆不仅因它美丽透明的胚胎,更因为它能激发许多有关生殖的想法,因此成为研究极早期发育的很好材料。
早在1890年,就用海胆卵和精子进行了受精的开创性工作。甚至在今天,海胆卵仍然是研究受精、卵子激活和胚胎细胞周期的最好系统。然而,海胆并不是研究所有事件的良好模式生物。用它研究突变就不现实,因为海胆世代的周期很长,而且在实验室中很难使幼虫通过变态期。成熟的海胆在当年不能用,必须从其自然的海洋栖息处移走,这可能还有物种保护的问题。这些缺点和特异的优点相平衡。卵和精子可以大量地获取,卵子很小(直径0.1mm)、是透明的,包裹在一个透明、易于剥离的膜(胶状外衣)里。它可以在水中甚至在显微镜下发育。人工授精后,它们完全同步发育,直至孵化出幼虫,这个过程需要1~2d。
http://s4/middle/4e11b416g8dd1337a1e73&690
http://s15/middle/4e11b416g95e979988cae&690
而对于卵黄膜,早期人们有 oolemma 、yolk
membrane,现在名委使用vitelline
http://s6/middle/4e11b416g8dd1a546b345&690
http://s6/middle/4e11b416g8dd1a63812d5&690
N-细胞核
[1] 张天荫.动物胚胎学(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0.
[2] 陈大元.受精生物学——受精机制与生殖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
[3]彭奕欣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生物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224.
[4] Mull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