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思文
思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137
  • 关注人气:15,5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首电视剧《黄道婆》创作花絮之一

(2015-08-29 22:31:10)
标签:

文化

分类: 发掘历史
                              文/思文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么大的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草稿完成时已达七十二万字(72万),除了二月份没有动笔之外,之后的7个月是一直在写。想想三、四月份的时候,北京的天气还有些阴冷,我每天至少敲击键盘敲出一万多字,然后还要反复琢磨推敲,生怕出现常识性的或者史料上的错误。就是去考察历史背景,体察环境时,也是在构思之中。有时累的有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但是,激情引发的创作冲动,竟然使我们停不下笔来。

    回首这八个月的创作之路,我们究竟写出了什么?

    这几日,偶有闲暇,和帝王探讨这个问题,我记录了一些片段,和朋友们共享。


一、这是第一部以平民百姓为主角位历史前进动力的电视剧。在宋末元初宽松的政治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当时很幽默,做出的事情也很动人感人,初显出来的商品经济的故事非常精彩。海上丝路和陆上丝路并举,使生产生活的范围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所谓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品,就是使中国形成“男耕女织”的历史过程的展现。(注:男耕女织社会的完成就是占城稻【三季稻】和长绒棉的引进及纺织技术的完成为标志的。)不是政治上宣传的那种所谓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中发生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如: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成,几乎完全是老百姓自己创造出来的,官府对此贡献不大,不论是宋王朝还是元王朝,并没有对此有主动的行政行为,这个过程被以往的历史学家忽略了,可它具有的艺术性文化特色,各种小人物的表演是如此的动人。比如,占城稻的引进者“是个驴嚯嚯的人”至今我们也不知他的姓名,但从他开始,只要“男耕”就可以吃饱肚子。占城稻可以收三季,当时有个不成文的法,就是土地出租者只可以收一季的租子。

黄道婆及其师傅等人引进海岛棉,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长绒棉,黄道婆在黎族纺织技术上加以改进。一亩棉田的产品可以换2—3倍的稻子。从此,在不妨碍家务的情况下“女织”,就可使人穿暖了。

由此,中国进入或曰形成真正的男耕女织社会,可是,任凭怎样翻阅史料也很难找到来自官方的指导。元初,忽必烈在中原华北一带建立“社”,就是将战争中形成的流民组成一种叫“社”的组织,拨给他们土地,初期是五十户一个“社”,这种社有国有的性质。姚枢在河南行中书省的时期,同意一些“社”可以全部植棉,以棉代粮。这是官方对一种已经形成事实的承认而已。
回首电视剧《黄道婆》创作花絮之一

 

二、从历史事实当中提炼出来的人物思维,包括语言、风情矛盾几乎和现在的80后90后有着相一致的思维方式。主人公有的出身是农民,而出身于市井、商贩、手工业者的更多一些。如:说走就走、孝而不从、体验刺激(四妮【黄道婆】就是典型代表。注,此时的黄道婆叫四妮)、构想庞大(如四姑【黄道婆】设计的“劫持皇帝,收回被征用的船”。小神女和黄道婆带领二十多个女子拿下官军二年时间四万人拿不下的黎乱主峒。注,此时的黄道婆叫四姑)、黄道婆从占城进口棉花、三锭纺织机和广幅布的成功,通过贾似道解禁黎锦的贡品资格,成为商品。从爪哇进口紫藤,出口、短裙内裤和瓷器等。包括黄道婆回到上海广泛传播纺织技术,完成了以棉代麻的过程,都具有现代人的行事风格,但又确实见于史料记载。这本身就有具幽默色彩。比如,有人问:当时人怎会这样办事,会要回扣,贿赂官吏推销商品?会逃税?和这些年中国社会发生的一切似曾相识,好像是借古喻今。帝王会拿出一堆史料。官员包养乐技,吃花酒找商人买单,当时都有发生。

贾似道的改革虽然解决了朝廷的财政问题,但是,使刘整叛变,使官场离心离德,是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没有刘整叛变,南宋再坚持几十年没问题。他的到来和力争,才使忽必烈放弃了以和为主的方针,“不要进贡要一统。”改变了打下四川,再顺流而下攻击的战略,从而直接转向攻打襄阳。这可是对太祖成吉思汗的制订的战略的改变啊,那也是个只要是太祖说的就不能变的时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