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亲之路】商族的崛起与中兴都借助于和亲

(2011-08-31 22:14: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亲之路

 

文/思文

 

 信史时代,只能从商朝开始。那么,商朝是怎么来的呢,文献中关于玄鸟生商的最早记载,说的是相传契母有娥氏简狄在洗浴时因吞玄鸟蛋而受孕生了契,所以,契又称玄王,玄王生商。呵呵,是老天让玄鸟生出一个商族来,这个商族几经迁徙,最后迁徙到殷地,又叫殷商。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在古书上又称为“鳦”。这个玄鸟或者说燕子就是商族的图腾。

 这就是各族流行的创世传说和人祖传说,内涵反映了这个民族对自己祖先来源的记忆。一般说来,这种传说都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尽管看起来有点神奇,却具有相当的历史真实性。

 

商族,为我国古老的东方部落,商族从殷契始,到成汤灭夏建商朝为止,历经了14世,处于奴隶社会初期阶段,经济形态基本上仍处于游牧状态,所以,成汤前就已有过商族的八次迁徙。其活动范围在黄河下游,不超出今豫东、冀南、鲁西之间。

商族经过长期发展,至十四代汤时,国力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掉临近小国和韦、顾、昆吾等国,成为势力强大的部落。此时,夏国国君夏桀荒淫残暴,酷虐百姓,引起国人的强烈反抗和朝臣的背叛。汤于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带着本族人民由东向西发展,这样必然要与夏发生冲突。成汤任命伊尹为辅政,在伊尹的辅佐下,发动了对夏桀的战争。从灭掉夏的同盟部落开始,第一步灭葛,接着消灭夏的羽翼——韦、顾、昆吾等,最后集中力量进攻夏桀,双方会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之野,最后,夏桀败了南逃,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从此,夏灭亡。汤成为商朝的第一个王。

 

成汤之所以顺利灭掉夏就是有了伊尹的全心辅佐。伊尹是桀母简狄出嫁时的一个陪嫁奴隶,此人虽然身为奴隶,但博学多才,后为汤所用,辅佐左右。汤还将爱女太姜嫁给伊尹。伊尹本意发誓隐身独居,不问世事。但迫于汤的三番五次诚挚的相请,更由于当时夏桀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国无一日安宁。还有就是汤的一番苦心,体恤民情,四方声援,一番难以拒之的诚心,还愿意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太姜嫁于伊尹,以表自己是何等器重他,是如此地信服他的真才实学、智谋和胆略。伊尹虽然出身奴隶,却心存高谋,他认为汤是真正的伯乐,不以其卑贱的身份而要重用于他,可见他的才华是真正有用武之地了。汤如此之诚心,已感动了苍天,伊尹于是答应汤,并与太姜完婚,太姜貌美如仙,体贴备至。伊尹更是与汤团结一心,同心同德。伊尹成为汤之乘龙快婿,为汤孝忠不二,竭尽其才能辅佐岳丈,一举灭了夏。汤当上商王,命伊尹为宰相。

   

成汤建国后维持了一个阶段的稳定局面。此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战争也逐渐平息。夏桀暴政留下的诸多苛政、刑法都得以废除,人民不用再受夏桀的残暴统治。而在商汤的统治下过起了没有像夏桀那样残酷至极的生活,不用再担心因一时之错而带给全家甚至全族的灾难。人民为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求之难来的安定社会环境,都积极响应商汤的政策措施,发奋生产,耕作于繁田之间,带动了商族经济的发展和提高。

   

此时,商代以农业经济为主,主要生产工具有木、石、蚌器,青铜农具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还普遍使用木耒耜(leisi{(今在殷墟发现了3000多件石镰,而且成千成百埋在一坑,并有使用过的痕迹)}。可见,当时农业所取得重大的成果。商朝的农作物种类甚多,卜辞所见的谷物有黍、稷、麦、菽、稻等,经济作物也很丰富。畜牧业和狩猎业发展了,狩猎在商代既是生活的辅助手段,又是贵族们游娱的主要活动,由此可知,商代文明也逐渐多样化。

 

    此外,手工业取得重大发展,特别是青铜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发展和兴盛起来。在丝织业、建筑业、漆器制造业等中也有许多的突出成就。商朝的商业和交通发展起来了。商朝初期就出现了用贝随葬的现象,根据埋葬人的身份地位不同,殉贝少至一枚,多至几百枚,而一个大墓甚至殉贝达6000多枚,除海贝玉贝外,也有青铜贝。此时还出现了将文字刻在甲骨上的现象,还有了金文,它们都有贝字可见,可见当时贝已起到货币的作用。交通包括水和路两种。商代文化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天文历法知识也有了新的进步,商代甲骨文就有关于日月确切记载,还出现了历法。甲骨文上已采用十进位制,还记载了许多疾病的名称。商人迷信,无日不合,无事不卜,他们还保留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殷代的上帝神权威性极高,包括自然神和祖先神的职责,也都集中于上帝一身,它还是商政权的直接保护者。商汤在此时期,借助人民的拥护,为巩固统治建立了“学校”,有了“学”字和“大学”的名称,最早的学校教育可能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商朝初重视青铜制造,青铜艺术成了这个时期的文化焦点。统治的稳定使得君臣民有闲暇来陶冶和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音乐和舞蹈成了必不可少的调剂生活的“营养品”。进入了阶级社会后,舞蹈划分一部分由专业舞蹈者担任,专供王室、贵族祭祀及享乐用的仪式和表演舞蹈;另一部分继续盛行于下层百姓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活动中。传世的商青铜器多是礼器,它们作为随葬品,出土时往往是按等级组合排列的。另外,礼与乐是密切不可分的,贵族行礼时,往往以乐祥和。早在殷商时期就有贵族“以乐助食”“钟鸣鼎食”的现象,商朝这一时期的文化得到了大的发展。

  

    从商朝早中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可见,君臣间所进行的婚嫁对于统治者巩固自身的统治是有利的,我国从古以来大多都是这种以婚嫁调节君王与大臣之间关系的手段。

   不久,商朝第四位国王太甲继位之初,暴虐昏庸,于是四朝辅国大臣伊尹把太甲放逐到桐宫。太甲居住在桐宫三年,悔过反善,伊尹才把太甲迎回到都城西毫,而使他重新主持国政。这三年期间,他们的政治中心仍然经常转移,直到盘庚即位前还有过五次迁都,最后盘庚把都城从奄迁到殷,殷就成了商朝的统治中心。

 

   

盘庚是成汤的十世孙,商代第二十位君主。盘庚统治时期,由于种种社会问题,大臣们都贻于政事,并且私传王令,更有甚者更改上传政策,耽误政事。而百姓也不再勤于耕作,偷闲于农事间,使得生产产量急剧下降,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盘庚为了达到迁都殷的目的,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想尽所有办法,最终天不违人愿,迁都至殷胜利完成。后来,由于水患而引起民众的不满,边疆也不断受到外族的侵扰,其中一个名叫黎的邦国逐步发展起来,这引起了商王统治者的注意,他逐步通过一些措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疆之患。这个措施就是历史上常用的以和亲的方式解决的邻国之患。

   

外嫁和亲公主是盘庚的爱女子伊公主,子伊公主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备受父王的喜爱。她还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许多有关国家政权与民间的知识,她年纪轻轻就饱读诗书,国中都公认的说她能干,还遗憾地表示子伊公主如果是一位王子,肯定就是下一代王的后继者。子伊一直非常关注政事,她知道她不能像王子那样参与政论,所以她下定决心要为国家为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子伊公主常到父王那里,常听到一些关于边疆事宜的话,她非常佩服她的父王,深深地感觉到作为一国之君的不容易。一直想为国为民出力的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主动向她的父王提出嫁到黎国去,她要以这种古老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邻国和亲的方式来达到平定边疆祸乱的目的。她的初衷感动了国王,所以国王为了成全子伊公主的请求,只好忍痛割爱将最疼爱的女儿嫁到了遥远的地方——黎国,从此,黎国向商朝称臣,这种君臣关系一直持续到殷末年,西伯侯也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反汤打败向殷称臣的属国黎国为止。

   

子伊公主的外嫁黎国,使得商朝边疆得到了安定。

   

和以往一样,公主外嫁对于调节和缓和民族矛盾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并且带去了本国的先进的技术和一些手工精良艺品,如青铜制品等等。还带去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将本国文化带到那里,丰富黎国的文化。然而,在此过程中,商朝人民也逐渐融入到黎国人民当中,加强了民族间的大融合。就在两国人民长期的频繁的交往当中,促进了彼此的发展,他们互相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互相引进先前各自所没有的农作物品种,经济作物品种,冶铁技术等,这时期商代的青铜制作工艺也传人了黎国,而黎国的许多实用先进的耕作技术,这时也传入了商朝。就在这一来一往中,实现了两国经济上的交流,同时,也实现了文化上的交流。两国人民互通有无,实现生产的发展,还彼此通婚,实现了民族的进一步的融合。

   

和亲它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对和亲本身的态度,也就是对双方联盟的态度。

通过公主外嫁这样一种和亲方式来解决许多用武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在古代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主外嫁有利于缓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争取国与国之间缔结盟约,不但有利于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自然同化和融合。无疑在中国历史的斗争中,公主外嫁和亲是一种平的象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