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亲之路】柔然传奇般的崛起与中原的和亲

(2010-12-03 15:37:23)
标签:

木骨闾

漠北

柔然

文化

分类: 和亲之路

文/思文

柔然是北魏时期的一个游牧民族,在五世纪初建立政权,成为北魏政权的一个有力的骚扰。柔然这个古族,在普通的历史书上,也没有什么记载。

事情还得从公元前4世纪说起,鲜卑西部拓跋氏在一次战争中,掠得了一名俘虏,他身材高大,体质强壮,膂力过人,而且骁勇善战。于是,拓跋氏赐名“木骨闾”。

“木骨闾”在鲜卑语中,是“秃”的意思。就这样木骨闾成为拓跋部中的一名奴隶,他鞍前马后地为拓跋氏掳掠人马,征服部众,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拓跋氏便激赏他,从奴隶上升为一名骑兵。骑兵的生涯正合了木骨间争战的本性。

 

柔然的名称出自于车鹿会。车鹿会是木骨闾的儿子,也是柔然部族具有政治形态的重要人物,他深知木骨闾部毕竟弱而可欺,部族要想强大,必须依附一个强大的政权作为靠山。于是,他向拓跋部表示了归顺之心,车鹿会可是个有野心有远见的人,他有勇也有谋,他亲自率领人马,带着马匹牛羊,貂皮兽毛,去向拓跋氏进贡。他们屈膝奉上贡品,嘴里唱着感恩与颂德的歌,感谢拓跋部保护他们,就好像父亲保护孩子。这就是宗主国和属国关系的面目。

     出生于柔然部第一次分裂的背景下,他是木骨闾第五代后人,地粟袁·木骨闾的孙子。地粟袁死后,柔然便分为东西两部。长子匹候跋继承父亲居于东部,次子组纥提则居于西部。

 

自木骨闾归顺拓跋部出来后,柔然族度过了几代少有战事宁静的日子,后几代的首领,居安思想一代比一代强烈。他们望着草原上的日出和日落,刮西南风的时候迁往漠北,刮东北风时则迁往漠南。按照他们的想法,自然是草原上的主宰,一切都因遵循自然规律,生生灭灭。东西两部是由地粟袁亲自划分的,他虽然分给两个儿子一人一部,可他让长子继承他的东部,其实也就含蓄表达了长子继位的决定。这个决定激怒了次子组纥提,这便是后来他投靠雄踞塞外匈奴的缘由。

 

是组纥提的儿子,他亲眼目睹了父亲与伯父的王位之争,那时他还是个少年,可他觉得祖父以分部来平衡父亲与伯父的争执是一件蠢事。可是父亲的死,社心头便掠过一丝不安的预感。他觉得将要出的事了。

可能他遗传了始祖木骨闾的基因,马一到他胯下便会飞奔,弓一到他手中便会飞射。社还承继了先祖车鹿会的头脑和政治才能。

 

登国九年,也是公元三百九十四年,社的时机来临了。这是政权交替如星移斗转的一刻。前秦亡了,北凉起了,前凉亡了几十年,西凉将起,后燕中兴之时,北燕正准备登场,西燕亡了,南凉起了……

他率领着他的部众背弃了归顺拓跋部的父亲组纥提·木骨闾。社说:一个儿子倘若要做汗,第一件事就是背叛父亲。

 

大魏初建,危机四伏,长孙肥的追击是社自立可汗道路中的第一战,它使社在事情开头就遇到挫折,对他的决心、胆略、命运均是考验。可是,长孙肥的追击没有摧毁一丝一毫社的野心,只是使他走上了迂回的道路。社掉转马头,由西转向东方,去投奔他的伯父匹候跋·木骨阊。

 

投奔匹候跋这一招令人起疑,匹候跋也深感危险来临,匹候跋忽然心生悲哀,社好似看出了伯父的狐疑,翻身下马,参拜伯父。匹侯跋便派出他的四个儿子,押送社裔及部众去往南边五百里以外的荒原驻扎。这样,社便处于匹候跋的软禁之中,成了半个阶下囚。他那四个堂兄弟毫无父亲匹候跋的忧患之心。他们摆出主子的样子,他们领悟不了社的非凡之气。社的反叛如草原上的风暴骤起,一天,他突然将伯父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一个堂兄弟提在手里,另外几个堂兄弟闻风而逃。社将那小子提上马鞍,一路奔向匹候跋。匹候跋自从社到来,就没有一夜合眼。因此,当帐前呼声四起,马蹄声碎,他反倒镇定下来。多日来悬心等待的这一刻终于来临了。他走出帐篷,看见社在篝火前投下的身影,他的一个儿子在马下抖索,他的部众已被降服,刀箭落地。社的部众已占领了营地。社杀掉匹候跋做了可汗,统一了漠北,建立了一个柔然、高车和匈奴等组成的柔然政权。其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接茫茫戈壁,北到贝加尔湖以南,包有准噶尔盆地,一直和天山以南的焉耆相接,是一个蓬勃发展的严重威胁着中原王朝的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社在位时,曾与北魏多次交战,但大都失败。

 

拓跋硅登国年间(386395),柔然损失惨重,社曾一度被北魏俘获。但因害怕北魏,又越过沙漠向北迁徙。

    并不甘心屈服于北魏。那时,姚兴所统治的后秦。“南至汉川,东汝、颖,西控西河,北守上郡”,势力强大。社为了与北魏争夺大漠南北的统治权,便与姚兴和亲,结成联盟,共抗北魏。

     

    天兴五年(402),北魏拓跋硅出征姚兴,后秦起而反抗。社听说后积极行动,配合后秦,南北呼应。为了分散北魏的精力,造成北魏后方不稳的局势,社从参合陂进入北魏,在豺山和善无北泽一带抢掠,北魏虽派常山王元遵率领万名骑兵去追赶也无济于事。在此后的天赐三年(406)、永兴元年(409),社先后两次侵扰北魏,抢掠人口和牲畜,有力地支援了后秦。

   

    永兴二年(410)。社死了,他的弟弟斛律继立,号称蔼苦盖可汗(410414)。斛律虽北并贺术也骨,东破譬历辰部落,取得了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但对北魏还是心有余悸,不敢南侵,北部边境由此也得以安定下来,出现了牛羊布野的繁荣景象。

     

     柔然要想发展,还要结交其他势力。公元411年秋,斛律向北燕献马3000匹作为聘礼,要求与北燕和亲,娶冯跋的女儿乐浪公主为皇后。北燕大臣素弗等人认为:“前代旧事,皆以宗女妻六夷,宜许以妃嫔之女,乐浪公主不宜下降非类”。冯跋则对他们说:“女生从夫,千里岂远!朕方崇信殊俗,奈何欺之!”遂宣布同意柔然的求婚。不久,就派游击秦都率领2000名骑兵,把乐浪公主护送到柔然。

     

     神瑞元年(414),斛律又与冯跋和亲,将自己的女儿出嫁给冯跋为妻。北燕和柔然将要交婚时,斛律侄步鹿真对斛律说:“女小远适,忧思生疾,可遣大臣树黎、勿地延等女为媵。”所谓为媵,就是跟随公主出嫁冯跋。这种制度起源很早,在刘熙的《释名》和《易经·归妹》篇里均有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还保留着媵制的婚俗,到了战国以后,媵制已经衰落。魏晋时期媵制遗风虽然存在,但人们很少施行。步鹿真之所以要让大臣之女为媵,完全是想挑起斛律与大臣之间的矛盾。斛律看出了他的用意,没有答应。

    步鹿真又对树黎等人说:“斛律欲令汝女为媵.远至他国。”以此激起树黎等人对斛律的不满。于是,树黎与步鹿真等人在深夜令勇士将斛律捉住,连同准备出嫁的女儿一起送到了北燕。

 

斛律和女儿到了燕都和龙,冯跋给了他上谷侯的爵位,在辽东为他建筑漂亮的馆舍,“待之以客礼”,并把斛律的女儿纳为昭仪。不久,斛律要求回到塞北,冯跋对他说:“弃国万里,又无内应。若以强兵相送,粮运难继。少也,势不能固。且千里袭国,古人为难。况数千里乎!”斛律一再要求,冯跋只好派单于前辅万陵带着三百名骑兵护送他回去。万陵害怕远差,只送到黑山,就把斛律杀掉而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