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阳人丁村人类人猿早期智人马坝人文化 |
我们都知道,史前史是非常枯燥的。说的不是骨头就是石头。这确实很让人遗憾,但也没有办法。人类学家也想找一本人猿写的书《我们的进化策略》,可惜没有,而且,是真的没有哦!
那么我们人类学家只好拿出盗墓贼的本领,把各种各样的古代骨头掏弄过来,然后用各种诡异的手段来测定它们的年代。史前史的书籍上到处都是这些骨头的图片。历史学家们也信心十足地指给我们大家看:这些骨头脑容量越来越来,身子越来越直,个子越来高,这些专家非常热中于挖骨头。在爪洼,在南非,在东非,在中国,他们的铲子都在奋力的刨土。这些骨头都变成了无数的学术论文和教授的岗位,也把猩猩和人类之间的空隙大致填满。
人类的诞生与发展:
人类诞生于500万年前,也就是说恐龙灭绝6000万年后人类诞生了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
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在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2、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今天我说的是晚期原始人,也就是早期智人,原始群后期的人类体质已相当进步,学术界称为“早期智人”,也叫“古人”,距今约20万年至10万年之间,当时人类的婚姻只能在同辈间进行,叫做“血缘群婚”,这是人类婚姻形态的一大进步。在我国已发现的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类有马坝人、长阳人和丁村人等。
马坝人
距今12.95万年至13.5万年,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一种古人类型,属早期智人,是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代表。是迄今为止广东省唯一的古人类。
马坝人眉嵴粗厚,眶后部位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质。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虽然比生活在五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仍保留猿人的特征:眉骨前缘向前突出,头顶盖低平,前额部向后倾斜,口吻部阔平尖出。
马坝人遗址为两座石灰岩孤峰,山中溶洞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中国东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发现地,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的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溶洞中。遗址风景区是一个山、水、洞、石兼收并蓄,集考古与旅游、知识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的广东省著名的大型考古旅游胜地。该景区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主洞是“马坝人”化石出土地点。后山有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曾居住过的招隐寺和大型的石灰岩溶洞,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令人惊叹大自然的艺术创造力。
长阳人
“长阳人”化石洞,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钟家湾村,距长阳龙舟坪县城45公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距今19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就出土于这里,“ 长阳人”的发现,证明在远古时期,长阳境内就已有人类生存活动。
“长阳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早发现的远古人类之一。长阳人的化石材料,主要是一件有残损的左上颌骨。颌骨上保存有第一前臼齿材料,上颌骨保存着上颌体的大部分。专家们仔细研究发现,“长阳人”不仅具有现代人的性质,而且也有一定程度的原始特征。1992年4月,在长阳鲢鱼山一洞穴遗址的发掘中,又发现了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古人类用火遗迹。其距今年代为9—12万年。
“长阳人”的发现,不仅给江南动物群增加了新的种属,并为地层的划分提出了新的证据,同时给人类本身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长阳人 ”的问世,说明了长江流域以南的广阔地带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我国古文化发祥地,是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
丁村人
“丁村人”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的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的,这里有旧石器时代直至晚期的丰富文化遗存,其中晚期文化距今7万年左右。化石都发现于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汾河东岸的 54100地点的砂砾层中﹐这层砂砾位于有古土壤条带的黄土内。丁村人的石器分布在汾河两岸﹐主要用角页岩制成。一般石片角都较大﹐打击点不集中﹐半锥体很大﹐且常双生﹐也有小而长的石片。石器中第二步加工的不化石多﹐加工方法用碰砧法或用锤击法。石器一般都较大﹐代表性石器为大棱角尖状器和石球。大棱尖状器有 3面和 3缘﹐横断面近似等边三角形﹐可能作挖掘植物根茎之用。石球制作颇为粗糙﹐被认为可能供投掷之用。
这里发现了3枚牙齿,考古学家在北京的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这是同一个人的牙齿,是个少年,年龄只有十二三岁。臼齿咬合面为椭圆形,纹理比北京猿人简单,比现代人复杂。牙齿的间沟为十字型,而这种十字型结构的牙齿中国人最多,占此类牙齿比例的81%。至于那两枚牙齿,则被定为铲型门齿。它既有北京猿人的特征,也有现代黄种人的特征,而与外国白种人的门齿特征差别却极大。显然,这三枚牙齿是中国人的牙齿。研究在进一步深入,结论在进一步明确,各种特点表明生活在汾河岸边的丁村人距今10万年左右。也就是说:丁村人介于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正好弥补了这23万年到1.3万年间的中国古人类断代牎考古实证向世界宣告:中华大地,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先一脉相承,代代传续,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