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圣经人物介绍(七-1)保罗(Paul)
(2012-07-06 21:18:50)
标签:
圣经耶稣福音文化 |
分类: 圣经学习,信仰和福音 |
新约圣经人物介绍(七-1)保罗(Paul)
(希腊语意思,来自拉丁语:“小的”)
编译:枫雨
在当时的罗马帝国,伟大的使徒保罗凭着不可动摇的信仰和强劲的力量,向外邦人传播福音,使得基督的教会得以发展壮大,组织逐渐完善,在罗马成为一股不可摧毁的力量。保罗长得其貌不扬,“身材矮小,秃顶,罗圈腿,两条眉毛连在一处,一只大大的鹰钩红鼻子。”在2世纪,在作者不明的《使徒保罗和赛克拉[1]行传》(Acts of Paul and Thecla)中,他被一个作家阿尼色弗[2]描绘成这么一付形象。
但是保罗的能力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强有力的建设”,书中写道:“他充满恩典,因为当他看一个人时,他就像一位天使。”在罗马底下墓穴的壁画中,似乎证实了这个说法。他就是带给早期教会勇气和弟兄关系的使徒,当时在巴勒斯坦,叙利亚,希腊各城以及地中海各个地方的教会中,有很多冲突不合,但是保罗竭尽全力使得他们内部建立兄弟关系并给予不断的鼓励。
在主后67年,保罗在罗马殉道之前,他已经帮助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教会,这仅仅是基督上十字架后的37年。其中两件最突出的事实恐怕就是,第一,保罗是罗马公民,第二,他最早接触基督徒是他对基督徒残忍的逼迫。他认识基督是通过一次特殊的经历,建立了个人的信仰。那是在他去大马士革的路上,(即大马色,叙利亚首都)一次大光的照耀,让他完全瞎了眼,这次破碎的经历让他从精神和生活上完全彻底转变,他成了基督徒。
罗马公民,希腊化的犹太人
保罗的故事可以从《使徒行传》知道,他自己在新约里的书信也补充了很多。但一定还有很多关于他的生活事件没有记录下来。很可能路加在他的第二卷书---《使徒行传》中,用了辩解的语气为他在罗马受审而作。的确,路加从耶路撒冷开始用第一人称语气一直结束在罗马,当时保罗还在软禁中。对于保罗的书信的看法,在2世纪发现是一些属于彼得的书信中说:“有些保罗信中所写的事情让人无法明白。”如果没有当时的背景知识、不知道保罗的动机和收信人,这些信是很难懂的。但如果一旦明白这些信是给谁看的,那么对保罗的信息就会立刻完全明白并感受到他的热切。
在使徒行传中,保罗被用称作他希伯莱的名字—扫罗。直到他在塞浦路斯岛(居比路)撞见行法术的假先知巴耶稣。路加写道:“.。。扫罗,也叫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使徒行传13:9)在他的书信中,保罗总称呼自己保罗。作为罗马公民,从出生起很可能他就有两个名字,因为双名当时在散居的犹太人中很普遍。但从“扫罗”被变化到“保罗”也就是从一个希伯莱人到一个希腊罗马人的变化,主要是为了表明他成为使徒开始给外邦人传福音的一个标志性时间。
保罗有三重背景,引导他做以后的一切。他是罗马公民,有希腊文化教育,并且他是有犹太信仰的犹太人。在基督教会初始阶段,他出生在大数[3](tarsus),从他犹太父亲那里继承了罗马公民籍,并且一直以此为荣。他自己说那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大数是一个希腊化的城市,它的大学,体育馆,剧场,艺术学校和体育都非常著名。并且它的地理位置又很有军事作用,它处在地中海东北一个很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在基利家大门(Cilician gates)[4]和海岸中间,常被围城或被毁。这个城市希腊文化气息浓厚,保罗从小在这里长大,言谈和思想都是受希腊和地中海东部文化熏陶,说双重语言。
大数是罗马帝国一个省的省府,罗马公民身份在保罗生活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这个身份让他可以选举;并在很多危机情况下他有特殊尊贵的权利来申诉。他免于降低身份的处罚,即使在受死的时候也可以有些不同:彼得被钉十字架,而保罗是被用剑杀头。罗马公民也有权利向罗马皇帝亲自申诉:当保罗最后意识到他已无法保证安全并获得公义的时候,他的确向凯撒申诉过。
但是保罗比其他犹太人都更有思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对同族的弟兄和亲属保持着深深的坚定不移的爱,“因为我可以希望我自己为了基督的缘故被处死。。。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阿门。”(罗马书9:5)虔诚的犹太人儿子保罗宣布他是纯犹太血统:“希伯莱生的希伯莱人。”他本来叫扫罗,是由犹太人的第一个王扫罗的名字而来,他属于便亚闵支派,并对自己犹太宗教和文化有强烈的意识。
早期生活:基督徒的逼迫者
保罗是法利赛人的儿子,他自幼也是法利赛人,注定以后要当犹太教师。保罗在会堂学校受到严格的教育,他的教育几乎都是建立在旧约条文上的。13岁开始,作为“律法之子”,他在大数和他父亲一起参加会堂里的礼拜活动。在大约公元28年,18岁的时候,保罗来到耶路撒冷在茄玛利(Gamaliel)那里学习神学,茄玛利是犹太最高议会兼最高法院的一名成员,非常智慧也非常温和。保罗一定是一个对圣经条文非常钻研的学生,因为他的书信中引用了大约200条旧约经文。
在耶路撒冷的时候,保罗大概是和他姐姐住在一起。在大约30岁的时候,他是公认的犹太教的捍卫者。也就是在这时,说希腊语的基督徒在犹太--基督徒团体里产生了一些矛盾,引起犹太掌权者的迫害。司提反,最早的希腊化犹太--基督徒就在其中,他用旧约经文支持耶稣是弥赛亚的说法,并控诉当权者们对殿的信赖。司提反的话大大激怒了保罗,他全身心都投入到迫害基督徒的活动中。
司提反在公共场合被用石头打死,他的殉道没有经过代诉,也许暗示了当时比拉丢已经退职,因此应该是在公元36年。在保罗转变期间,统治者是一个阿拉伯长官,他统治大马色,那是在希律安提帕和阿雷塔斯之间的事情,也是公元36年。这期间在耶路撒冷对基督徒有很大的逼迫,随后希腊化犹太--基督徒分散到安提阿和大马色,来到外邦人的世界。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当时有权利管辖到安提阿和大马色,愿意派遣保罗到这两个地方去逮捕基督的跟随者。保罗拒绝耶稣的弥赛亚身份,不承认耶稣从死人中复活,他带着强烈的决心起身去了大马色,拒绝来自神的荣耀,并决心毁灭所有“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