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小说-----四大禁毁之《品花宝鉴》
(2010-06-16 23:03:34)
标签:
四大禁毁品花宝鉴红楼国学古文教育 |
分类: 四十以后读书书系列 |
枫雨
说实在的,以前没读过《红楼梦》以外的大型清代情场小说,现在时代变了,虽然不知道是进步还是退步,反正连禁毁都公开发行了,而且大有古文皆宝的味道。(当然我大不认同这种观点,尤其对近几年来的国学风尤其不知如何---除了说明现代人的文化水平越来越低,还能说明什么呢?)好在过了不惑之年,可以有一些鉴赏力,所以想读读也无妨。从这些酸腐之气中嗅到一点奇异之味也未可知。
于是读了清朝陈森所著六十回的《品花宝鉴》,才知道《宝鉴》原来是这样的,也才知道曹雪芹在写红楼之前那个《风月宝鉴》大致也是这个形式和故事了。而且书中不乏吟诗行酒令,猜谜等等,和红楼里那些公子小姐的生活实在很接近,行文语言也颇相近。那为什么只有红楼一书成了部巨著,而此书未成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冠冕堂皇的当然可是说是艺术造诣,结果布局,人物造型,当然还有前八十后四十的千古之谜;而就其内容来说,《品花宝鉴》以优伶为描写对象,同性恋为主题,自然也就只能算《宝鉴》类,绝对无法登上大雅舞台之机会,更无从成为几百年来文人学者研究的热点。
但《品花宝鉴》被列为禁书,而现今又堂而皇之地出版,也正说明它自有它的历史意义,也属于中国古代一部杰作,不然也不会被屡禁,也不会被晚清文人称为第一必读闲书;也不会被鲁迅评论为“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中国小说史略》)
所谓“狭邪”,是指《品》是以乾隆、嘉庆年间北京城中一批梨园名伶和公子书生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反应了当时优伶名旦的现实生活,是第一部所谓同志小说,也是同类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而书中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对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的刻画,和对伶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人格的尊重,都令读者感到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如果撇除其所谓同志关系,但就情字讲,那份痴那份纯,也真令人动容,令人扼腕。
《品花宝鉴》中的花,是男花,是梨园里的妙龄男孩,他们因为长相娇媚,所以都是唱的旦角,在当时叫做相公。五年从师,给师傅买来成为摇钱树,一年给师傅挣个上万银子。而唱戏之余,要陪着王孙公子周旋,供他们饮酒作乐。这也是本书的历史研究价值。比如说道相公一年可以挣多少钱?根据书里说:“钱多钱少是师傅的,我们尽靠老爷们赏几件衣裳穿,及到出了师,方算自己的。”“一年师傅给三四千吊钱是常有的。”(第二十三回)。而在给琴言“赎身”一段,就写了他师傅长庆的话:“这孩子才十五岁,到出师还有五年,怕不替我挣个几万银子?”(第二十六回)。那时优伶地位低下,但经济上却是高出一般人,甚至让官差吐舌头:“比我们作刑钱的束修还多呢!”(第二十三回)。但谁愿意把自家孩子卖与梨园呢?可见当时社会上名还是大于利,功大于钱的诱惑。
究其思想,我认为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很淫,且有其积极意义的。《品》要以一种平等的观念对待同性恋。鼓吹情有两种,“情之正者”与“情之淫者”。书中说,“这些相公的好处,好在面有女容,身无女体,可以娱目,又可以致心,使人有欢乐而无欲念,这不是两全其美么?”(第十一回)。但这也是一些人的谎话,书中恶少奚十一和潘其观,就是玩弄男色的丑恶之人。书中也对他们进行了讽刺和批驳,最后给予恶有恶报的收场。而书中宣扬的所谓“正情”,却不认为男女有别,甚至同性可高于异性之恋,情可至上至美至纯,高于一切。
单就言情方面讲,描写细腻,可以说绝不在钗黛二人之下。书中两位主角梅子玉和杜琴言的情是始终牵挂着读者的心。小旦杜琴言也正像林黛玉一样,心高气傲,动辄伤感落泪,绝不同流合污,而且用情之专之深:“这素兰看他二人相对忘言,情周怡意匝,眉无言而欲语,眼乍合而又离,正是一对佳偶,绾就同心,倒象把普天之下的才子佳人,都压将下来。”(第二十二回)他命运多舛,幼年失去父母,后被亲戚买个梨园,因为长相俊俏,被纨绔子弟垂涎,但他坚持洁身自好,抗击命运,对公子梅子玉一见钟情,痴心不改。二人精神恋爱可谓荡气回肠。后琴言为一高官收为义子,但好景不长,高官在赴任路上病故,行囊被窃,他几乎沦为乞丐,当仍然不随波逐流。
书中穿插了十大名伶的故事,与《红楼梦》中十二金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也都有诗一首赞之成册,还有判词。有的情性风雅,心地聪敏,有的一尘不染,不慕势力,有的温文尔雅,出言有章,有的风度高超,仪秀态妍。。。(第二十四回)。他们都十几岁的孩子,虽流落风尘却洁身自好,用自己的智慧和王孙贵族斗志斗勇,有的碰上真情,有的受到凌辱,有的则机智周旋。最后归宿虽然不同,但其中几个合资开了铺子,也算“从良”了。主人公之一的琴言最后得与爱慕的梅子玉团聚,也算美好结果。可见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和爱护,对他们不为世俗所侵染给予了高度评价。
《品》一书就像一扇窗,让读者可以更多的了解清之社会,看到《红楼梦》以外更多的人情世故。这也是明清小说之所以发达的缘故。时代变化,说不定那天将之拍成电影也未可知。总之,《红楼梦》是四大古典名著,而《品花宝鉴》被列在《四大禁毁》,也说明了各自的功效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