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迷信估值,内在价值是个传说——片仔癀估值分析<3>
(2011-03-29 17:07: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财会及估值知识 |
净利润复合增长率13.89%(00—08年),20年后零增长,73.95%分红,15倍市盈率,10%折现率 |
||||||||
序号 |
时间 |
净利润 |
分红率 |
分红 |
留存收益 |
折现率 |
分红折现 |
内在价值 |
1 |
2009 |
1.30 |
73.95% |
0.96 |
0.34 |
1 |
0.96 |
|
2 |
2010 |
1.48 |
73.95% |
1.10 |
0.39 |
1.1 |
1.00 |
|
3 |
2011 |
1.69 |
73.95% |
1.25 |
0.44 |
1.21 |
1.03 |
|
4 |
2012 |
1.92 |
73.95% |
1.42 |
0.50 |
1.331 |
1.07 |
|
5 |
2013 |
2.19 |
73.95% |
1.62 |
0.57 |
1.464 |
1.11 |
|
6 |
2014 |
2.50 |
73.95% |
1.85 |
0.65 |
1.611 |
1.15 |
|
7 |
2015 |
2.84 |
73.95% |
2.10 |
0.74 |
1.772 |
1.19 |
|
8 |
2016 |
3.24 |
73.95% |
2.39 |
0.84 |
1.949 |
1.23 |
|
9 |
2017 |
3.69 |
73.95% |
2.73 |
0.96 |
2.144 |
1.27 |
|
10 |
2018 |
4.20 |
73.95% |
3.11 |
1.09 |
2.358 |
1.32 |
|
11 |
2019 |
4.78 |
73.95% |
3.54 |
1.25 |
2.594 |
1.36 |
|
12 |
2020 |
5.45 |
73.95% |
4.03 |
1.42 |
2.853 |
1.41 |
|
13 |
2021 |
6.21 |
73.95% |
4.59 |
1.62 |
3.138 |
1.46 |
|
14 |
2022 |
7.07 |
73.95% |
5.23 |
1.84 |
3.452 |
1.51 |
|
15 |
2023 |
8.05 |
73.95% |
5.95 |
2.10 |
3.797 |
1.57 |
|
16 |
2024 |
9.17 |
73.95% |
6.78 |
2.39 |
4.177 |
1.62 |
|
17 |
2025 |
10.44 |
73.95% |
7.72 |
2.72 |
4.595 |
1.68 |
|
18 |
2026 |
11.89 |
73.95% |
8.79 |
3.10 |
5.054 |
1.74 |
|
19 |
2027 |
13.54 |
73.95% |
10.01 |
3.53 |
5.560 |
1.80 |
|
20 |
2028 |
15.42 |
73.95% |
11.41 |
4.02 |
6.116 |
1.86 |
|
21 |
2029 |
17.57 |
73.95% |
12.99 |
4.58 |
6.727 |
1.93 |
|
20年末价值 |
263.48 |
—— |
—— |
—— |
—— |
|
|
|
合计 |
39.16 |
|
|
|
|
28.32 |
67.48 |
|
每股估值(内在价值/股本) |
|
|
|
|
|
|
¥48.20 |
现在比较几种计算方法的不同之处:
第一种方法运用了ROE指标,ROE=净利润/净资产,代表单位净资产所能创造的净利润,例如ROE=0.2表示每一块钱净资产能创造0.2元净利润。于是假设净资产增加一倍净利润也会增加一倍。事实证明这个假设是错误的,因为2000—2009年片仔癀的平均净资产增长率是35%,而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仅有16.34%,两者的增长并不同步,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这种方法得出的估值是最大的。个人觉得也是最不靠谱的。当然,如果净利润的增长率真的与净资产的增长率同步,得出的数值是比较靠谱的。
第二种方法避免了运用ROE指标的局限性,而直接运用往年净利润增长率的数学平均值。但是,企业的盈利也是上下波动的。因此,这种方法受到了波动的影响,也不能尽量准确地接近估值。
第三种方法是上面两种方法的结合,既考虑了净利润的真实历史增长率又考虑了波动的因素。个人觉得,价值投资者应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估值而摒弃常用的ROE估值方法。因为价值投资理念就是选择好股,然后持有,忽略短期的波动,关注长期的走势。这种估值方法与价值投资理念是相符的,即忽略了净利润的波动,只关注初始利润值和最终利润值,然后采用复合计算方法得出估值。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有网友留言:估值永远是毛估估的东西,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来的准确。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们去估值是为了获得这种方法的理念而不是刻意去追求某一个特定的数值,就像标题所说的“不要迷信估值,内在价值只是传说”,估计巴菲特也没见过企业的真正内在价值。本文对片仔癀不断进行估值也不是为了一个特定的数值,而是为了尽量地准确,缩小误差范围。况且,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