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作文“一对一”辅导实例(之一)——教学手记
| 分类: 点点滴滴——教学手记 |
网上作文“一对一”辅导实例(之一)
——教学手记
两年前,我们曾通过网络,对外地学员进行作文训练辅导,积累了一定的网络教学经验。近期,应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要求,我们在本市组织网上“一对一”作文辅导。以适应因时间不好安排,无法参加青果课堂训练这一部分同学的需要。现转帖一次作文辅导实例,以供有意向参与网上训练的同学们参考。
一、原文、点评及修改建议
那张照片,牵动了我的情思
http://s6/mw690/001qDsobzy7888b7rtX25&690
一次,在收拾毕业前的物品时,无意间眼光瞟到了它的照片。脑海中顿时浮现了一个个和它相处的画面。拿起,久久地凝视着它,仿佛时间静止了般,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
(老师的话:用“一次”开头,是“虚”的。最好写实一些。你看改为什么好呢?)
在一个暑假,我为了充实生活,便去妈妈的店里当个小义工。一次,店里不忙的时候,我正悠闲地翻一本书。突然听见外面有“喵喵”的叫声。便放下书,跑了出去。只见门口的大树下,有一只小猫。全身灰白相间,脸的下巴一直到肚子都是白的。那四只爪子也是如此的白。它应该是一只流浪猫。看起来有2、3个月大的样子。眼睛也并不是多富贵的蓝色、紫色,而是灰色。它望着我,微微瞪大的瞳孔中掺杂乞讨和恐惧。它不断的“喵呜、喵呜”地叫着。看得出,它太饿了。
(老师的话:这一节的开头,和上一节一样。最好把它改实。还有两个小问题,“我为了充实生活”这个理由不太好;行文中间最好不要用阿拉伯数字。)
我迅速从店中用碟子乘(盛)了几块鸡肉端到它面前。刚想放在它旁边,它却本能性的跳起,往后退了几步,眼神中充满了惊恐。这一看就是已流浪了好长时间了。我为了安抚它的情绪,学了几声猫叫,见它没有任何反应,我就把碟子放在地上,躲在一旁。它先是在一个自行车下四处望,眼睛又圆又大。后来见没有动静,它便先伸出前爪,随后伸出后爪,一步一步向碟子移近,当到达目的地时,头又不由得抬起,再次向两边不放心的探看。它保持着与碟子15CM的距离,头慢慢的伸了过去,闻了闻,用嘴从碟子里衔了快鸡肉,然后迅速跑到一棵大树下“咔嚓咔嚓”的嚼了起来,就连坚硬的骨头也不放过。它吃完后,又重复刚才的动作,一块、两块、三块……此时,它脸上的恐惧已经淡去,显然松懈警惕了。但它对我仍有些戒意。我便从碟中拿出一块肉,尝试靠近它。伸出手递到它面前,它仍然往后跳了几步,但似乎应该是戒备少了。过了一会,便从我手中叼起肉放在地上,吃了起来。我激动的看着它吃。这可是我第一次与猫接触。
(老师的话:这一节和上一节写得比较好——细致、具体、生动。)
自此,它每天总是定时定点地来店门前叫几声,也就是要吃饭的意思。吃完后,便离开。我们都不知道它去哪儿了。
很快,冬天到了。天下起了大雪,覆盖了整片大地,白茫茫一片。妈妈早地关了店门。我们刚准备上车回家时,只见那只猫来了。它一瘸一拐的,右前爪好像受了伤,它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爪印。哦,它是有多艰辛呀。可它受伤的爪子并没有流血,只是弯曲。或许是猫真有九条命的缘故吧,伤口自动愈合了,而骨头却没有长好。它又来到那树下,朝我们“喵呜喵呜”地叫。
(老师的话:这一节有点“逻辑”上的问题。从上文看,应该是小猫天天来。但受伤、伤口愈合,要有一个过程,起码不是三五天的事。是这三五天它没来,还是来了你们没发现?请注意,文章有时需要跳跃,但无论跳跃多大,前后文都必须符合生活逻辑。这一节,需要补充和修改。)
我望着妈妈。她无可奈何地说:“可我们都打烊了。没肉啊。哎,这附近也没有什么它能吃的,先饿一晚吧。”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担忧。妈妈又看看这天和小猫的伤,“这么大的雪,它自己在这也不是办法。你从店里拿一个纸箱,让它避避雪,取个暖。”“嗯,好!”我兴奋地点了点头,取来纸箱,想让它进去。可它似乎手到了惊吓,一直往后退,却还时不时的叫唤。还是想吃肉?为了避免把它吓跑,我便把箱子口朝正前方,好让它减少防备,想进时就进。我们便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店门口,箱子里,并没有它的身影,“或许是早晨醒来后走了吧。”我自我安慰道。可是过了好几天,它都没有来。我不免有些焦虑。问遍了隔壁的所有人,但都是一个个的摇头。随而是失落、灰心……
(老师的话:这一节前面写得还可以。后面欠了点——“我”为什么“焦虑、失落、灰心”。)
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它始终都没出现。
哦,它是不是找到宿主了?还是找到了心上猫?还是九条命已用尽……不,不会的,它必定会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继续快活的玩耍……
(老师的话:结尾可以结合前一节,改得更合适些。)
点评:
这篇作文是比较好的。主要是在一个长时间段里,把与小猫的相遇、相识、分离和怀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符合老师讲课的要求。说明你是一个用心学习的好学生。叙事还算流畅。层次也还清楚。描写很形象、具体、生动。
问题:1、小猫的受伤前,没有交代清楚。已有的讲述,显得有点有悖于常理。2、小猫不来了,正是讲述自己心绪和感受的时机,但没运用好。3、少数地方语言运用的还不够好。比如开头(包括每节开头)的虚与实的问题;比如我标出的地方。
为了高标准的要求你,老师先不做细致的修改,只提修改意见,希望你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接受的部分,把这篇作文修改好,再发给我。同时,老师将把修改稿发给你,以供你比较参考。
你说的是否可以加写“小猫晒太阳”?这不是问题。写了,就更丰富生动。是锦上添花。不写,从目前看,不影响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这就看你一有没有时间加写,二看你自己乐不乐意。
二、与家长的交流
家长:老师,在吗?孩子看了你的点评,苦想两天,竟然告诉我写不出来,气炸我了。但我静下心想,是不是这种教学方法,对她这种自学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如直接沟通点评来的更贴切呢?
家长:还是我太急了?还是孩子在语文方面悟性不高呢?
老师:其实,她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几个小地方改改很容易。我来跟她说吧。明天发给你们。
老师:她能看得明白我写给她的话吗?应该是说得再清楚不过的了!
老师:不少同学,无论是青果课堂训练,还是网上联系,我们都是这样给他们批改作文。这种形式比当面讲要好很多——可以反复看,反复理解。即便她上高中了,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足迹,也会有很大好处的。
老师:对孩子不能急。写作文不同于做数学题,解数学题是必须按规定的路子走;写作文,只能按自己的思路走,别人硬扭,会把她带歪。
所以我们批改作文,都最大限度的照顾原文。
家长:你点评的很清晰,她在理解能力上感觉有欠缺,有点钻牛角尖,会在哪个字眼上使劲想,以至到最后想的自己走不出来,心烦了。昨天就是这样。今天上课到2点半后就没课了,让她好好再想想这作文。
三、老师的修改稿
那张照片,牵动了我的情思
(原文:)在一个暑假,我为了充实生活,便去妈妈的店里当个小义工。一次,店里不忙的时候,我正悠闲地翻一本书。突然听见外面有“喵喵”的叫声。便放下书,跑了出去。只见门口的大树下,有一只小猫。全身灰白相间,脸的下巴一直到肚子都是白的。那四只爪子也是如此的白。它应该是一只流浪猫。看起来有2、3个月大的样子。眼睛也并不是多富贵的蓝色、紫色,而是灰色。它望着我,微微瞪大的瞳孔中掺杂乞讨和恐惧。它不断的“喵呜、喵呜”地叫着。看得出,它太饿了。
(修改:)一年前,每天放学后,我都去妈妈的店里看书、做作业。还抽空给妈妈当“小义工”。记得那是个秋后的下午,店里不忙,我正悠闲地翻看一本书。突然听见外面有“喵喵”的叫声。便放下书,只见门口的大树下,有一只小猫。全身灰白相间,脸一下,从下巴一直到肚子都是白的。那四只爪子也是如此的白。它应该是一只流浪猫。看起来有两三个月大的样子。眼睛也不像宠物猫的富贵蓝色、紫色,而是普通的灰色。它望着我,微微瞪大的瞳孔中掺杂乞怜和恐惧。它不断的“喵呜、喵呜”地叫着。看得出,它太饿了。
(原文:)我迅速从店中用碟子乘了几块鸡肉端到它面前。刚想放在它旁边,它却本能性的跳起,往后退了几步,眼神中充满了惊恐。这一看就是已流浪了好长时间了。我为了安抚它的情绪,学了几声猫叫,见它没有任何反应,我就把碟子放在地上,躲在一旁。它先是在一个自行车下四处望,眼睛又圆又大。后来见没有动静,它便先伸出前爪,随后伸出后爪,一步一步向碟子移近,当到达目的地时,头又不由得抬起,再次向两边不放心的探看。它保持着与碟子15CM的距离,头慢慢的伸了过去,闻了闻,用嘴从碟子里衔了快鸡肉,,然后迅速跑到一棵大树下“咔嚓咔嚓”的嚼了起来,就连坚硬的骨头也不放过。它吃完后,又重复刚才的动作,一块、两块、三块……此时,它脸上的恐惧已经淡去,显然松懈警惕了。但它对我仍有些戒意。我便从碟中拿出一块肉,尝试靠近它。伸出手递到它面前,它仍然往后跳了几步,但似乎应该是戒备少了。过了一会,便从我手中叼起肉放在地上,吃了起来。我激动的看着它吃。这可是我第一次与猫接触。
(修改:)我迅速从店中用碟子盛了几块鸡肉端到它面前。刚想放在它旁边,它却本能的跳起,往后退了几步,眼神中充满了惊恐。这一看就是已流浪了好长时间了。我为了安抚它的情绪,学了几声猫叫,见它没有任何反应,就把碟子放在地上,躲在一旁。它先是小心翼翼地四处望望,见没有动静,它便先伸出前爪,随后后爪悄悄跟上,一步一步向碟子移,当到达目的地时,头又不由得抬起,再次向两边不放心的探看。它保持着与碟子十来公分的距离,头慢慢的伸了过去,闻了闻,用嘴迅速从碟子里衔了块鸡肉,然后迅速跑到一棵大树下“咔嚓咔嚓”的嚼了起来,就连坚硬的骨头也不放过。它吃完后,又重复刚才的动作,一块、两块、三块……此时,它脸上的恐惧已经淡去,显然松懈警惕了。但它对我仍有些戒意。我便从碟中拿出一块肉,尝试靠近它。伸出手递到它面前,它仍然往后跳了几步,但似乎应该是戒备少了。过了一会,便从我手中叼起肉放在地上,吃了起来。我激动的看着它吃。这可是我第一次与猫接触。
(原文:)自此,它每天总是定时定点地来店门前叫几声,也就是要吃饭的意思。吃完后,便离开。我们都不知道它去哪儿了。
很快,冬天到了。天下起了大雪,覆盖了整片大地,白茫茫一片。妈妈早地关了店门。我们刚准备上车回家时,只见那只猫来了。它一瘸一拐的,右前爪好像受了伤,它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爪印。哦,它是有多艰辛呀。可它受伤的爪子并没有流血,只是弯曲。或许是猫真有九条命的缘故吧,伤口自动愈合了,而骨头却没有长好。它又来到那树下,朝我们“喵呜喵呜”地叫。
(修改:)自此,它每天总是定时定点地来店门前叫几声,也就是要吃饭的意思。吃完后,便离开。我们都不知道它去哪儿,住在哪里。
很快,冬天到了。天下起了大雪,覆盖了整片大地,白茫茫一片。妈妈早地关了店门。我们刚准备上车回家时,只见那只猫来了。它一瘸一拐的,右前爪好像受了伤,可又看不见明显的伤口,只是有些弯曲。它身后留下了一长串的爪印。哦,它是有多艰辛呀。它为什么受伤的呢?是被野狗咬了,还是被哪个不懂事的捣蛋鬼给打的?或许是猫真有九条命的缘故吧,伤着了骨头还能一瘸一拐地来我们这里。它到那树下,朝我们“喵呜喵呜”地叫。
(原文:)我望着妈妈。她无可奈何地说:“可我们都打烊了。没肉啊。哎,这附近也没有什么它能吃的,先饿一晚吧。”但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担忧。妈妈又看看这天和小猫的伤,“这么大的雪,它自己在这也不是办法。你从店里拿一个纸箱,让它避避雪,取个暖。”“嗯,好!”我兴奋地点了点头,取来纸箱,想让它进去。可它似乎手到了惊吓,一直往后退,却还时不时的叫唤。还是想吃肉?为了避免把它吓跑,我便把箱子口朝正前方,好让它减少防备,想进时就进。我们便走了。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店门口,箱子里,并没有它的身影,“或许是早晨醒来后走了吧。”我自我安慰道。可是过了好几天,它都没有来。我不免有些焦虑。问遍了隔壁的所有人,但都是一个个的摇头。随而是失落、灰心……
(原文:)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它始终都没出现。
哦,它是不是找到宿主了?还是找到了心上猫?还是九条命已用尽……不,不会的,它必定会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继续快活的玩耍……
(修改:)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它始终都没出现。这一年里,我只要到妈妈的店里,一看到店门外的那棵树,就会想那到只曾经在树下等我们喂它的小猫。想它在雪地里一瘸一拐的样子。我就后悔那天没有坚持让妈妈替它去找点吃的。它该不会是怨恨不管它而离开我们吧?或许是在冰天雪地里,因伤、因冻、因饿把九条命都用尽了?如果我们想办法把它带回家,会不会改变了它的命运?越想,心里越失落。妈妈猜出了我的心思,安慰我说,你也该往好的方面想想。或许它找到新的主人,有了温暖的家呢?
是啊,它必定会去一个更好的地方,继续快活的生活和玩耍……在这又一个冬天里,我默默地为它祝福。
四、师生交流
老师:小于同学,老师把你的作文以逐段对照的方式修改了一遍。请你结合上次老师的点评,细细地看看。几处修改的地方,老师都只是用极少的文字做了些修正。
有两处,老师根据原意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一是“小猫受伤”的推测,避免了出现违反生活常理的问题。二是结尾的部分,老师进行了合理的补充。你的题目是“牵动了我的情思”,所以既要有“情”又要有“思”!这样写,是不是一种“美好的情思”?
老师修改和补充的这些文字,都是你作文里应有的意思。在你构思这篇作文的时候,其实你心里已经有了。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你有些急,考虑欠周,表达的就不充分了。这很正常。老师做学生的时候,也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还有,老师要求你修改的时候,你又以为老师的标准有多高,怕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有点畏难。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老师告诉你一个写作的秘诀:从从容容地把心里想好的话写下来,就是好作文了。前提是“先想好”。
老师再告诉你一个改作文的秘诀:自我修改的方法很简单——大声朗读你所写的文章。第一遍读不下去的,是错字、错句。发现了,改正了。上了一个台阶!第二遍,能读出自认为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停下来,把不好的修改好,又进了一步。读第三遍,自己就可以给自己的作文评分定级了!如果还想读第四遍,或者急于想让别人看,八成就是一篇极好的作文了
小于:老师,我看了您帮我修改的文章,我觉得非常好。我想借鉴您的方法,自己再改一遍,好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