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医药治好过病吗”的回帖——跳出漩涡

(2012-06-23 10:01:42)
标签:

中国

gb2312

宋体

楷体

中医药

文化

对“中医药治好过病吗”的回帖
跳出漩涡
          ——中国医学该有何样主导意识

“中医药治好过病吗”(http://view.news.qq.com/zt2012/zyy3/index.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首先作者对‘病’和‘治’,没有明确界定。三分治七分养,‘病’,到底是治好的,还是养好的?还是治养结合、寓治于养?感冒,很多用非药物发汗就好了,比如生姜汤、大蒜等,或是多喝水,或是打场球、或是桑拿熏蒸、热浴、刮痧。推拿按摩等。这里的大蒜生姜,此二者,是食品还是药,又是一个争议。可以总结一句话,感冒后,人们采取超越日常生活的方式、方法,对改善病症、减短病程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有的属于‘驱邪’,有的属于‘扶正’或是二者兼有。所有中西医对症、辨证的临床治疗,无论是直接去邪(手术、化疗等),还是调理邪正均势,都是对机体调节能力、恢复能力的一种‘辅助作用’,都得期待机体恢复的本能。所以说,‘中医药治好过病吗?——答案是非常缺乏治好过的证据。’这个问题来问鼎,在人类生老病死这一规律中来衡量,都是五十步笑百步。医学需要逻辑思维,但至今人为意识就代表了真正的大自然规律了吗?同样问题问西医,手术化疗治好过病人吗?几乎所有接受西医方法的患者,抽取健康成本、为另类疾病埋下伏因,不是存在触目惊心的教训吗?所谓治好病没了命的现象,还不值得所谓‘主流’医学反省吗?人类,我们中国人,对生命自然规律的主导意识是什么?西方权威医学专家也发出呼吁,要从东方整体医学的模式和理念中寻找出路。西方的微观,与中医学的宏观,这二者的逻辑思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怎么互补、怎么结合?正如我们所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是我们不懂如何兼容,不懂得如何‘融会贯通’。这些无谓的争议,只能搅浑思维逻辑一直处在漩涡中沉沦。让我们都跳出这种漩涡,共同面对自然规律无穷的奥妙。正是中西医不同的逻辑法,带给我们朝着人类尽力完善的认识生命规律的大道上不断前进。在如今中西医结合仍然还是很幼稚的情况下,不懂得互补长短,都是愚昧的。理论指导者如果都处于蛋鸡之争,还是学者吗? 
 
附:
 
易针-高品山(173438347) 9:45:37
治什么病,养什么病,既不是治,也不是养,是气机变化。调整气机则百病治,实为气机调整也。

南少林武医林宏(793509731) 9:57:13
该篇文章,以己之尺量人长短。
南少林武医林宏(793509731) 9:58:14
自己陷进漩涡,也想引读者卷进去。
南少林武医林宏(793509731) 10:00:13
西方人为意识的概念化、公式化的微观思维逻辑,来套量宏观的中医学整体思维逻辑,就像子孙来质疑先祖。没关系,很好!!
易针-高品山(173438347) 10:07:37
只有整体,才可能出现调动人体自身的四两拨千斤方法,

易针-高品山(173438347) 10:08:10
这是西医难于办到的
南少林武医林宏(793509731) 10:11:24
武医—林宏(793509731) 10:10:57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本身就是以一种单一的方法来进行。一种感冒病,针对每个人具体情况的不同,可以用很多种来解决。不见得都用统一的一种方法来应对。三因制宜,西医学不懂。在以为一种问题只有一种解决方案的前提下,这种对照试验,本身就是局限性的幼稚可笑。

南少林武医林宏(793509731) 10:14:50
对什么是病,什么是症,都很混乱认识的前提下,以症说病,视野角度都还很狭窄的前提下,有何答案来评价治好病的标准?
2012/6/23 10:53:05
引用

野叟 15:49:21
提高健康逻辑思维意识,整个社会需要,医学专家需要,专科专家需要,养生机构需要,
野叟 15:50:59
大样本双盲对照法,是微观理念的人为意识的产物。
野叟 15:53:02
面对复杂的自然规律(发病现象所揭示的原理),人类医学总想单一化、公式化、以至于制定出了沦为教条式的什么‘准则’‘标准’。
野叟 15:56:46
从规律的共性中寻找答案,是中西方共同的逻辑思维的起始。但是,延续这种逻辑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仍然沿用共性规律,却是西方逻辑的致命错误。
野叟 16:05:24
而具有‘博极医源机颖明发’的中医学,所具备的逻辑思维,应该是更符合天然之道。实践发现了规律,而不能局限用发现规律的方法,延用于解决的途径。中医学整体观念告诉我们,疾病有共性,但每个人身上仍有个性。提升到理论上认识的方法,只能是指导制定解决方法的原则,而不能代表具体的方法。比如国家 有国法,地区还得地区的法规。

野叟 16:13:56
总结出的理论,应该要成为指导实践的原则。但,能总结出理论的方法,却不能取代制定临床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应该属于方法lun的问题。
野叟 16:30:50
逻辑思维的差异,引出了方法lun的争辩。没有从源头说起的,就像电视台正反双方在辩论,各有其词。都说不倒哪方。其实判断标准,尊重疗效的具体指标,应该不是仅以人为医学的现有的检测方法,就认为已经足够。
野叟 16:38:56
‘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是一个问题只用一个对应的解决方法,才能进行对照试验。而中医学面对同样问题,在共性中还要找出个性前提下,会有无数种对应方法。哪能套用得上?具体就像一个国家的宪法,来鉴定其他国家的宪法一样。可以借鉴,但,不可能照搬

2012/6/23 17:36: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