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拟是非典:
羚羊熄风汤证、白虎汤证、麻杏石甘汤证、小柴胡汤证、气阴虚高热的新加香薷饮+三甲复脉汤证。辨证属于风热,必须寒凉,而脾胃虚寒者占多数,此时中药辨治实属两难。而且造成诸如:心肌炎、大叶肺炎、胸膜炎、肾炎、积液脓肿、乃至败血症等,中药辨治确实难以控制危象,若遇儿童、闻中药就吐的患者,西药抢救的重要性,尤为占首位。西医处理不下,细菌性炎症高烧者,抗菌素优势,无可置疑。但是,当做过敏感菌试验已采取相对应抗菌素后不能解决的,应该视为还有其他属于物理性质的致病因素,比如风寒、风热、暑湿、暑热、秋燥等,应该予以中西医配合治疗。中西药二者的作用,至今来说,还没有做到可以相互替代。西医研究中药几乎没有能直接杀灭抗菌素的作用,中医认为西药不能解决‘六淫’,这种单方面地以己之长攻其所短,致使中西医之争,喋喋咻咻不止,都是片面的。
让人惊喜的是,民间老中医就有高手发明能杀灭所有微生物的中药精炼的提取物,可是,一直却被压在那里得不到开发,真是悲哀。
但见不少高烧患者,培养不出致病菌的情况下,被用以大量的抗菌素,甚至激素,引起恶性病变,甚至癌变致死的不少。确实检出微生物致病原,也给予了正确的抗生素,还是不能解除症状之际,仍然不与中医配合,导致人间悲剧的,屡见不鲜。在人们相信科学中,多少人又是在过分单独地依赖只有西医才是科学,而被失误治。西医学界无视中医学的长处,可以弥补西医学的不足,即时在禽流感、
史有‘甘温除大热’,未见有‘辛温大热’除大热的提法。临床更少见滋阴能除大热。阴虚潮热,多不会高烧,体温不会达到38.5°。但在暑季,老年人因伤‘阴暑’症,即使素体痰湿阴盛之体,亦会出现阴虚高烧,苦寒、甘寒之品投之反而助其阴暑之邪。抓住时病特点,切中素体内因,临床确实很难。
脉证不符:阳虚面色恍白、四肢欠温,脉当沉细弱,但反而浮紧弦。为何?若属虚阳外越,定当濡芤,重按全无。为何轻中重三部均弦紧有力,此多血管硬化。若阳虚盛,两尺必当沉弱。但下焦湿热、膀胱结石、尿路结石、肾结石、肾积水、肾肿瘤、前列腺肥大见有癃闭、睾丸肿瘤,两尺可见弦紧甚至牢脉,并无虚弱微细涩等脉,又更难鉴别。
两尺中取有缓像,即是常脉。中取过紧,即是病脉。搏击有力,超越寸关,下焦必有病变。妇科癥瘕积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或宫颈癌等,亦多见沉而弦紧,甚至中取、浮取弦紧盛过寸关两部。
脉象虽可早期发现以上病变,确切诊断,依然需要西医检测来定性、定位。良性、恶性,更需诸如病理切片等鉴定。再有经验的西医外科手术大夫,都需要在病理切片后,作出最终判断。所以,脉象诊断出的,定位定性都不可能达到影像学、细胞免疫学的检测。很多对自己脉学很自信的同道,过于自信,往往会闹出笑话的不少。当未经西医检测,脉象怀疑有异常,提醒患者请西医学相关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就如呼吸道感染,以上中西医辨治按常规无法达到临床控制的,就得及早做血常规检测。白血病早期与感冒发烧几乎难辨,不可拖延。出现淋巴炎的,更应提高警惕。越早血检越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