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疑难症与经穴宿瘀

(2010-07-19 11:38:41)
标签:

杂谈

疑难症与经穴宿瘀

                                                        ------  从《内伤疗法》运用谈起

                                                        中华传统武医研究院副院长林宏

摘要:

     《内伤疗法》是笔者将得传于先师魏氏武林治疗练功受内伤的方法,运用到内病变的疑难顽症的治疗上,是一种综合性的自然疗法。

人们均知内伤蓄血至痨至重的危害性。但没将或不知将内蓄血同多种疑难症联系起来同时考虑与治疗。常规疗法(包括手术)无法治愈,反复发作、甚至恶变者,无不与经上要穴有关,至今中医教材及武林各派书籍均没对内伤发病从病理特性、发病特点、规律、正确彻底的治疗方法、诊断标准与治愈标准的判定等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从现行只将内伤划归骨伤科来看,易导致人们将内、妇科、肿瘤中与内伤发病极为密切的疑难症与内伤这个重要病因截然分开,故治不得法成为难矣。笔者衍用内伤疗法对肝硬化、乙肝带毒、进行性瘫痪(增生、椎突综合症),多年反复的胆肾结石,久年胃痛(胃癌前期病变)等进行治疗,常获奇效。在化学疗法非常被动的今天,提倡、发扬传统朴实疗效巩固的自然疗法无疑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守传男之训,众友躜之,唯恐才疏学浅,实乃侥幸偶验。今不揣鄙陋,翼贤哲斧正,同道共讨,完善“内伤疗法”,能为“中医瘀血学”添砖加瓦,此生幸矣!

 
     重点词:内伤瘀血、疑难恶证内伤疗法、自然疗法内科内伤学、中医瘀血学

 
      近年对疑难症均从活血化瘀着手,疗效确实提高不少。但仍见众多无法手术或手术后再多次复发的病患者,其补药、控制病情药、化瘀药长年累月服用仍无济于事,何因乎?活血化瘀漫无目标矣。

      《内伤疗法》认为,内损蓄瘀,是一切疑难顽恶症的罪魁祸首。造成临床常规疗法难以治愈或反复、迁延,如一般肺肝心胃肾等病变,亦知‘久病伤络’予以‘活血化瘀’,见效不显,不少还无法控制其恶质病变者,均认为是该经上有要穴久年深重宿瘀所造成的。即俗语所谓“内伤瘀血”“暗伤”等。(详见《初论内伤疗法的特色及治验》一文,《福州中医》96年第一期)

     内伤之为病,历代医家及武林各派对十四天过后或近期不彻底的误治失治造成留蓄发病者,均认为其瘀深症发重冗难治。发病症状怪异、顽恶,多数是由于初期不重视,或仅以拔火罐、外擦正骨水、喷理通、服些伤药、止痛药等,以止痛为目标。认为痛渐轻就没有瘀血了这种错误的抑制病情其实留瘀遗祸的方法所造成的。许多医学及气功学者均发现按摩胸骨、背部及脊椎骨,对防止胸腺萎缩,提高免疫及造血功能很有益,这就说明器官组织附近的瘀血所造成的危害。然而,至今未见一家对久瘀发病进行系统分析、归纳、辨治之。

      内伤致病不但令周围组织病变,亦随经向躯体远端甚至相对应脏腑影响。如肩胛区域的膏肓穴,此穴武术治伤家均认为难治。其发病症状复杂,病情多沉冗。轻浅者,气候变化、疲劳会令肩酸楚,随经发病者上引头项、下牵背腰,背难伸直,走窜疼痛,不能久立,重捶方舒,久之令颈胸腰椎增生,继发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等。其内应肺脏,抑制肺气输布,因瘀至虚常感冒,中气不能提。重者人萎顿,或发喘哮难愈,或突大量咯血而夭、面色黑黯,现代医学检查不出何病,任何营养无济于事。或瘀罩心包,症见心脏功能性症状如惧悸似临死状,或胸或背或冰冷感或发灼热烫热,日夜烦闷坐立不安,心电图又无异常。就诊各科专家顾此失彼,不耐折腾自杀者有之。此瘀阻经络引躯体、瘀阻内脏引肺心多经并病之内伤综合性发病也。膏肓要穴如此,其他要穴病变亦多繁杂。近年出版的骨伤内伤学,对此虽作了很大贡献,但多局限于急性期并发症的处理,且极易将已造成许多内科、妇科、肿瘤等恶顽症的内伤发病,推给他科,故造成的疑难症。而且也极易造成一种印象:内科病变与体表曾受过的损伤无关。不但贻误患者,甚至不少医者也不知道,久治不愈的顽恶症怎么会与内暗伤有什么关系。至死不悟,痛乎惜乎!?

      西医虽历来重视微生物病原学的探索,而现代西方学者不少也认识到瘀血是许多疾病源的培养基。却不知千年前内经就有‘百脉不利、百病乃生’之训。内瘀之为病,与其当时伤势、治疗是否正确、及时、彻底,自体康复能力等等因素均有关。尚知痛者浅,不觉痛而内病难治者瘀伤深重。不觉痛者危害更重,是在于其病沉坚、积毒、恶变,正气衰无以再复之时仍不知觉。故内伤之为害不仅仅是本身而更在于人们对瘀血致病严重性没有予以充分的早期的认识和重视,把目光、精力投入到继发病变上,不从根本上去探索,几乎让内暗之瘀血这个既凶且顽的杀手,潜伏体内并在无人问津的领域里肆无忌惮地猖獗。其发病特点多呈多经并见,功能型、器质型相互交发,令临床医者无从下手。

    笔者三十几年来,充分运用先师魏氏据称传自南少林治内伤的方法,不但对久年宿伤的痛痹症及骨伤后遗症的治疗,而且将“内伤疗法”直接运用到疑难症的治疗上。躯体运动系统与内病变症同时同步治疗。如对许多患者既有肩周炎或增生等又兼或心、肝等内脏或功能或器质性病变,一日跑几家医院找多科专家仍不见好的这种内伤发病综合症,就需要有内伤综合疗法进行诊治。

    “内伤疗法”从理论指导到临床治疗,充分运用传统中医几乎所有的辨证方法,但并不是对全身进行漫无目的泛泛的无以所指的活血化瘀。“内伤疗法”总的理论根据是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这个传统特色具体运用为“辩证观念、整体施治”;将传统的瘀血致病的病理变化规律“久病伤络”,认为是“络伤病久”,突出经穴上瘀血是造成疑难顽症的重要的根本的原因,直接对经穴瘀血实施攻逐。改变以往以“久病伤络”思想指导下的口服化瘀而其药力泛散全身,即使些微能达病所,亦仅强弩之末这种无可奈何的浪费药物、延误病情的局面。

    “内伤疗法”的“辩证观念”体现于诊断上的“以证验穴”、“以穴验证”、“证穴互参”上。因内伤发病常呈多经并见、躯干内脏同时交错并病,且部位、层次、性质复杂,兼夹其他病因繁复,病机虚实错综,病势沉冗,反复缠绵,特别是长期对恶性肿瘤病因学追踪观察分析中发现,无论是爆发性原发性癌症还是继发性癌症,以及多发性、广泛性转移或兼症多且杂者,不但在本经上无不有要穴宿瘀,而且在其他经上亦有要穴瘀血,提示和预示已转移或将转移。大量病例观察说明,要穴之瘀造成的最终病变几乎是恶病质的。而“症(证)穴互参”为临床治疗起到“擒贼擒首”、提纲掣领指导性作用,在活血化瘀治疗时有的放矢。

      在“以症取穴”找出病经上瘀血之所后,确定原瘀(本病)与其继发病(标病)同治,方法上内服、外力与内药力同步,达到“内可治外”“外可治内”的整场效应的这种“整体施治”。突出强调“内伤疗法”从认知到治则,都不被发难局部所局限,而更强调整体(包括调动十二经脉及其它未病变脏腑的功能)整场协同效应的作用这种宏观调控意识。

      治疗原则上一反常规认识(先有其他“病”,因时“久”才“伤络”这种指导下仍以治所发病为主,次才兼活血为辅的主次标本颠倒的方法),充分强调先“络伤”才“病久”,将瘀血作为所有疑难顽症千变万化、虚实寒热莫衷一是的主导病机来分析。治则决策中始终贯彻应以之为首要病因来认识来处理。特别是在治疗五痨症时,充分认识到瘀留一分,正气则无一分返回之机。祛瘀为先,如祛瘀扶正、祛瘀理气、祛瘀利湿------。瘀乃万恶之首,瘀去清升,瘀去湿化,瘀去阳升、瘀去阴滋、瘀去积消、瘀去新生。瘀去气机枢转,瘀去血濡百骸,瘀去“正气”才能“存内”矣。

      “内伤疗法”的目标治则是:调动百脉、平衡阴阳、调和内脏、理顺生克。

      具体治则是:攻逐顽瘀,尽托于表;

      具体治法是:抓住主经,取穴舍症;

                  内外同步,祛瘀务尽。

      辨证原则是:分清不同时期的缓急主次及充分注意兼邪对祛瘀的影响。

      治愈标准是:瘀尽正安。

     现代疑难症,多数是菌体紊乱、免疫下降、耐药性及社会现代化文明病的综合症,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体内在因素即内环境协调功能下降,关键是自体经络气血因瘀至惰,因瘀至虚引起的。虽然采取了越来越先进的治疗方法,而却一直永远赶不上微生物病种的更新换代。仅从发生问题的局部去探幽,却不知从人的个体小宇宙和人所处的大自然这个大宇宙去研讨,人类将永远只能打被动战。现代医学微观研讨的思路与方法,无疑为人类医学作出巨大贡献。但大整体、大环境、大宇宙的研究,能为微观研讨引导并提供了无尽的更广阔的领域。西方自然疗法学者早亦感到,现行越快捷越见效的所谓疗法,几乎是与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背道而驰,越走越远。提出“当人们治疗或压抑住疾病时,就相当于替慢性病的发展典下基础”。(不正确不彻底的现行不少仅以止痛为目标的治疗内伤的中西医临床以及民间各方法正如此说)。而“内伤疗法”却是把潜伏深久的内瘀重新托出体表予以驱除,正如以下所说的:一般其他的治疗都是针对疾病的影响而抑制其症状,我们而要做的都是把那些被抑制的症状发觉出来”。以及西方医学界认识到“抗生素”应以“维生素”来取代,“化学疗法”应以“自然疗法”来取代,让人体回归自然,强调自体抗病能力环境的完善与提高。这些无疑是与“内伤疗法”强调平衡阴阳和五行,令“瘀去正安”,从本质上调理内环境达到治病的目的相吻合。

     “内伤疗法”既原始又朴素,充分运用经络学说、气功的“振动学说”原理,强调全面调整的整场效应,直接借助外力与内外用的药力同步。这种借助的振动之力来补充药力调整、活血化瘀等的不足,是任何其他方法所难以比拟的。在治即病、防未病、断恶变、测肿瘤等多个医学领域有着难以估量的意义。

      而“内伤疗法”其意义还不但是将治疗骨科扩大到内科领域,而是提示中医宏观整场效应的研究领域,相当广阔。看似简单而现代医学仍难解释的如内伤蓄血造成的本场、近场及远场恶性效应的原理,时辰上的长短效应规律,病质上特异性恶质变的规律及原理,与其他病因兼夹的变性转归规律,体表经穴痛阈值范围内的疼痛性刺激在抗病过程中唤起自体免疫功能如何起作用的机理探讨,------所有这一切,又可谓是中医研究拓展的方向。宏观是范围、领域、方向,瞻顾的是相对的整场动态局势对某局部的作用,微观的是物质、原理、规律,透析局部基础结构变化后的影响。微观得宏观启示,宏观得微观深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集合多种传统自然疗法于一体的内伤疗法如能充分发挥、完善,将原仅骨伤内伤学范畴的内伤疗法,发扬光大,扩大到其他多科疑难症的治疗领域和治愈率的提高,为“中医瘀血学”体系的构想,为人类应用医学更趋自然性、科学性,必将作出应有的贡献。

                                    

 

                                                                      林宏(中医师)

                                                                          1997.6.8

                                                                         福州仓山区退离休卫协会

                                                                         中医内伤专科诊所

                                                                         2008.10.16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