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艺也

(2009-09-29 16:58:18)
标签:

医者

神韵

大自然

病种

天地精华

杂谈

医者,艺也

 

    大自然最精美的杰作是什么?就是人体结构。古人非常尊重肤发授之于父母的观念,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宇宙母性的虔服。古代上工、中工、下工之别,说得很清楚。而今对症之肤浅,手术之暴戾,大失敬虔之心,鲁莽应对。对眼见不到潜伏发病的,又‘视而不见’,以为已经很科学的仪器查不到的就是没病。不知道至今又有多少病理改变,我们人类连起码的模式都不清楚。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摆出一副道貌岸然、主宰一切的傲势,即使在很严重的惩罚面前,一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尽。而另一方面,又觉得很自卑,在与微生物决一死战面前,显得战战兢兢,束手无策,一点无法乐观。怎么不知道人类在地球上发展的再多,地球自转的速度就会滞慢了吗?人类无序地增多,大自然维护其规律,就会不时地施展“天威”,来告诫人类。所谓的天灾,就是大自然抑制人类肆意的拓展,又可以说是大自然对人类蛮横糟蹋的报复,愚昧旋转的嘲笑,幼稚无知的警戒。

 

    为什么艺术家能将原来在人们眼里没有韵味的木头石头,经过精雕细刻后其神韵却跃然纸上?而我们的人类医学,却完全相反,误用手术治疗、手术后更激发原位难以激发的病种,这不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吗?将机体的体能损伤在先,对术后有利吗?手术化疗对癌症是徒劳(摘自网络文章:《美国有科学家说化疗对癌症徒劳》  2006.6.14来源《科技日报》5.16),为什么我们还是跟风,还津津乐道、自以为捧到医学真谛?简单化、迅速化、教条化,培养了短期效应短期行为的模式意念,被动医学的局面,何时才能逆转?

 

    面对最精辟的大自然杰作的精品,如何像雕塑家那样,能刻划出神韵?木石等硬件机质,其神韵,何来由可显?人的机体,本就秉神赋魂,形体乃其寄托之所在,医界一直以为主导的剜割手术,为何至今还占居着保卫人类健康的主体地位?是无能还是无奈?

 

    古人之颐养天年,如何才能做到?学科细化,将人体本来完整的功能体系,活生生地分割开来,能研究出其在整体协调下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吗?脱离整体下的细化,以为分科更细更精确,达到质的变化规律的掌握,就以为了解到生命的本质规律,进一步更想掌握乃至控制整体。以为智慧超前的科学家们,在越来越远地背离了传统整体理念面前,为什么不深刻反省一下呢?我们至今的医疗行为,是在增添人类病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精雕细琢’,才是达到将医学行为成为“艺术行为”?什么样才是将被动医学行为转化为主动医学行为?

    雕刻家,能将‘死的’,塑造出活灵灵的,而医学家却将活灵灵的当着死翘翘的来折腾。不要说在经济效益面前,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良性说成恶性,三元钱可以治愈的,非要让你花上三百元不可。就是没有仅以经济杠杆来衡量,就还是以遮掩矛盾实质为己任,谁遮掩的快,谁就代表正确的医疗行为。至于留有后遗症,那都是以后不可预测的变量所决定的。没把古老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西医鼻祖“真正的医生是帮助挖掘病人自身的本能”,这点主体意识作为主流医学,是至今人类医学仍然处于被动状态的最原始的根源。

    如何让生命展示天地精华之神韵,要靠---医者,艺也。

 

                                                               2009、9、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