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Weta Digital的自信

(2008-01-29 22:34:54)
标签:

娱乐

分类: 行业
Weta <wbr>Digital的自信



从《极地快车》到《贝奥武夫》,使用运动捕捉技术让计算机虚拟演员表演整部影片的追求成了好莱坞电影吸引观众眼球的一道美味,但最后,大家都发觉这道菜似乎做得并不可口,是菜不好还是厨师不行呢?
早在《最终幻想-The Sprits Within》,Square就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但那时大家关注的是画面的真实性,谈论的是皮肤、毛发,对于动作是否流畅并不过多苛求,况且,以今天的《贝奥武夫》从动作捕捉技术这一点相比较,6年前的《最终幻想》似乎并不逊色,至少不会差一个档次。而Sony Imageworks并没有吸取《极地快车》教训,或者竟以为竟《贝奥武夫》可以帮他一雪前耻,制作前就大谈“All this technology is an artistic tool”,并且顺带在那里夸奖他们自己研发的ImageMotion运动捕捉系统。


Weta <wbr>Digital的自信



结果,如大家所见,《贝奥武夫》并没有比《极地快车》出色。
而Weta在这时候去见卡梅隆更是没给Sony Imageworks留一点面子。
Weta帮ILM(工业光魔)做了4分钟的DEMO,然后说,看!怎么样,干活还得到哥们来!
就这样,Weta获得了《The Avatar》。
 
从《指环王》开始到《金刚》,Weta分三次买了魔神的动捕镜头,总共60个镜头的动捕系统是目前最大的了吧,呵呵,在好莱坞也得讲规模化。
Weta近年的几部影片都取得了成功,在好莱坞真是风光的时候,即使ILM这位老大哥也显得相形见拙。
总所周知,从《极地快车》,也许更早,ILM的就将一些需要用动捕技术的镜头发给Sony Imageworks制作的,而Weta就这样把这个业务给撬了过来。

 

技术,对位于好莱坞的制作公司来说,不仅仅是生产力,是实力,是可以带来业务的,甚至像Frantic Film一样,其灯光部门都快成商业软件开发公司了。
而举眼国内的公司,仅仅意识到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已属难得,徨论其他,这就是差别啊,永远的差别……

 

 

Weta <wbr>Digital的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