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古村落——龙口村

(2015-01-19 09:38:32)
标签:

古村落

武举

文举

龙口村

分类: 摄影

    在郭城镇往北行至西古现村右拐过一座桥再右拐行七八里就到了龙口村,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偏远的村庄,可能只因为偏远古迹尚存。在我们说到过去老人有个说词:闯外不管是升官发财还是经商致富都不忘回老家盖房置地振兴家业以求光宗耀祖之名声。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在海阳郭城镇有小瓦房多的村庄当数龙口村,当你穿行在这个古老村庄的街道眼前的一切会带你穿过历史感受古老村庄的文明和历史变迁。

    在过去有这么个传说:南海到北海有四大建筑,是龙口的照壁、嘴子后的桥、望远的西楼和郭城的于家家庙,其中排第一位的龙口村的照壁就出在郭城镇龙口村的武举人家里。

    我们正在为寻找老照壁犯难时恰巧遇到本村79岁姜姓老人,他给我们当了义务讲解员讲述了古村的变迁。龙口村在划成分的时候有36户地主富农,分南北余庆,东西友善,东西积德六大家。古建筑占到了全村民宅的一半多,最老的房子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可见当年是个富裕村。

    海阳市村镇志记载:龙口村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刘姓在此建村。因此处四面环山,内有一块巨石,上下分离,形若龙口,故命名龙口村。龙口村位于郭城镇东北部,地处东经121°10′,北纬37°04′。东与乳山市相接,西北与肖家庄交界,西南与东刘家村接壤,东北与牟平区辽上村相连。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8公里。全村辖区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苹果、干果等。 2002年,全村385户,1120人。有刘、姜、王等3姓,均为汉族,其中姜姓人口较多。[1] 

  光绪年间,郭城镇龙口村出了两位举人,一位文举人,一位武举人,两位举人功成名就后,从京城带来图纸回村建起了豪华住宅和祠堂。他们一直是村里人的骄傲。

http://s8/mw690/001qDkk2zy6PipLeBN5d7&690
http://s14/mw690/001qDkk2zy6PipM2F9bad&690
http://s4/mw690/001qDkk2zy6PipNydGP73&690

武举家门口的上马石

http://s5/mw690/001qDkk2zy6PipSBhCQc4&690

    武举人住宅的大门口安装了踩着上马的“上马石”,拐着迈门槛的“拐枕”和门框上的四个“门簪”,迎面精雕细磨的老照壁,品子门东门楼,处处彰显着武举在当时的身份和地位。

http://s15/mw690/001qDkk2zy6PipTImtM7e&690

武举家的门簪

http://s11/mw690/001qDkk2zy6PipV4LuW8a&690
武举家的照壁

老人讲:光建这个照壁就用了1800个工时。仔细观看,照壁处处精雕细刻。照壁两侧是气派的柱子,下面有底座,顶端被雕刻了精细花纹。曾经有位古董收藏家想一万块钱一个收走,但没被允许。照壁下方是4块用小石头拼起的方盘,照壁通往大门口的道上是用小石头拼起的八卦字,相当美观。


http://s16/mw690/001qDkk2zy6PipWQpEbff&690
武举家的东门楼
http://s12/mw690/001qDkk2zy6PipYD9jR5b&690

http://s13/mw690/001qDkk2zy6Piq0W7Du9c&690

http://s6/mw690/001qDkk2zy6Piq1Xv0175&690

通往武举家的三孔桥

http://s10/mw690/001qDkk2zy6PiqmeRIJ59&690

文举光绪甲午年姜文光的门匾

“凤阁蜚声”的古匾,左边字迹显示“光绪甲午举人姜文光”,(1894年至今120年)右边“海阳县正堂加三级”则清晰地说明了这位文举人的地位,听老人说,“凤阁蜚声”代表的是文举人家里的4个孩子,不过现在文举人的后代都定居台湾了。前几年在台湾开药铺的这家人二十多口子寻根问祖来过村子。

http://s5/mw690/001qDkk2zy6PiqsDFQwa4&690
文举姜文光的老烟囱
http://s4/mw690/001qDkk2zy6PiqufmLx03&690
文举的门枕
http://s7/mw690/001qDkk2zy6PiqvDpmS66&690
文举的祠堂,门外的两个旗杆柱石础
http://s7/mw690/001qDkk2zy6PiqynP3Ed6&690
文举祠堂正厅
http://s6/mw690/001qDkk2zy6PiqzJYqxe5&690

http://s9/mw690/001qDkk2zy6PiqBt43C18&690
祠堂西山墙
http://s13/mw690/001qDkk2zy6PiqDhp0w2c&690

祠堂内大梁结构

http://s8/mw690/001qDkk2zy6Pir3L5iLf7&690
其他古建筑http://s6/mw690/001qDkk2zy6Pir9yhdXc5&690

http://s11/mw690/001qDkk2zy6PirabooO4a&690

http://s3/mw690/001qDkk2zy6Pirb0DT442&690

http://s7/mw690/001qDkk2zy6PirbTarI76&690

http://s9/mw690/001qDkk2zy6Pirczkec08&690

http://s8/mw690/001qDkk2zy6Pird8gWHa7&690

http://s6/mw690/001qDkk2zy6Pirfpl1X95&690

http://s1/mw690/001qDkk2zy6PirggbO870&690
散落的贞节碑http://s16/mw690/001qDkk2zy6Pirl4SXJ1f&690

http://s16/mw690/001qDkk2zy6PirmeU11af&690

http://s16/mw690/001qDkk2zy6PirmQtZlaf&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