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认为:父母受了高等教育、素质高、见多识广,自然能总结出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教育出的孩子一定又懂事又孝顺。但这次回老家陪老爸做手术,同病房里的两个老人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使我的观念大为改变。
A老人夫妇都是文草前最后一批大学生,抓住了重要的学习机会,毕业后都分配到了高中任教,育有一儿一女。由于本身是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相当紧。两个孩子也都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大学毕业后找到了工作。儿子工作生活在外地,女儿离了婚,如今与他们同住。老人性格很开朗,虽然天天在做化疗,但还是很乐观,经常与我们聊天。谈到他的儿女,尤其是女儿,他却直叹息。不自然的,我们注意到,每天来探望他的只有他的老伴。儿子在外地不方便回来可以理解。女儿就在身边,可从未见她来探望过。要知道,老人患的可是癌症啊,化疗期间痛苦不说,夜里常常咳醒。做为女儿,不应该在老人最需要的时候尽下孝心吗?何况老人为了她已付出了太多太多,到如今还在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我实在是不能理解这个女儿的所作所为。
相反地,B老人是一位一生都在辛苦劳作的农民,他的儿子也一直以耕田为生。就是这样的一位大概小学都没毕业的老人,养出来的儿子倒让我刮目相看。这位儿子粗粗壮壮,可照顾起老人来真的相当细心。白天照顾老人输液、吃饭、大小便,由于老人刚切了一大段肠子,只能吃流食,可耐不住肚子饿,他就想尽办法,让老人靠闻面包香、馒头香来解馋。给老人洗脸、洗脚、大、小便更不在话下。忙了一整天,好容易父子俩睡下了,夜里只要老人一咳嗽,儿子无论睡得多香,都马上翻身找来手纸为老人接痰。就这一举动,我惭愧了许久,想想自己都不一定能做到这样。
看着这样的两对老人,使我明白:家长的教育水平不是子女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关键是家长的教育理念。过于抓学习,孩子长大后虽然有了良好的事业基础,可为人处事、对待父母上必然有缺陷。“德”育教育抓得不好,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