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荣格——分析心理学

(2008-07-12 16:07:26)
标签:

学派

笔记

分类: 学习笔记

    13.荣格人格结构理论:

    荣格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有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及行为。

    人格有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意识: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意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随着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这四种心理机能的应用而不断增强。人的意识发展过程就是人的“个性化”工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或意识到“自我”(Ego)。自我是意识的核心,有各种干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意识能淘汰、筛选各种信息材料,同时不断充实、完善和塑造新自我。

    (2)个体潜意识:对人格及其发展影响最大的是潜意识。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各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个体潜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情结”的形式表现出来。说一个人有某种情结,如自卑情结、性的情结、前的情结,是指他的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占据,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但本人没有意识到。心理治疗目的在于帮助病人解开情结。情结也常常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3)集体潜意识:这是荣格最大的发现。它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如人对蛇和黑暗的恐惧。集体潜意思的主要内容是原形,它是一种本源的模型,其他各种存在都根据原形而成形。它深深地埋藏在心灵深处,只有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一元性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原形有数十种,但最主要的是:人格面具(Persona)、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阴影(Shadow) 、自性(Self)。

 

    14.荣格的人格动力:

    荣格用“心理能量”(Psychic energy)取代了“里比多”。

    (1)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如果心灵完全开放,其结果将是无穷的混乱;若是完全封闭,其结果是停滞和僵化。健康的人格介于两种极端之间。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心理能量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是“一种心理过程的强度,它的心理值”。意识中的心理能量表现为运动和力量,无意识中表现为一种状态。心理能量守恒并可转换。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可以互换。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心理值是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上表现出来。测量方法有:a.观察他对不同活动对象的选择;b.为达到目标而克服障碍所费时间;c.对梦和幻想进行分析;d.心理电装置测量。

    (4)等量原理与熵增原理。等量原理指一种心理能量的减少和消失,以为另一心理能量的增加和产生。熵增原理指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种方向性是为了保持心灵所有结构之间的平衡。来自外界的能量总是使心灵处于不平衡状态,使人产生种种紧张感、压迫感、冲突感和扭曲感,就像热力学能量流动一样,结构间能量极差越大,人所体验到的紧张感和冲突感就越强。正常人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使熵增加,产生相对平衡。

    (5)心理能量的前行和退行。前行指认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退行指通过剥夺对理机能的能量,是对立机能的值逐渐消失,最后用新的机能取代对立机能。其作用是激活那些被意识排除在外的潜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机能。

    (6)能量疏导系统。当一种新的活动模拟本能活动时,本能的能量就会被纳入到新的活动中;心理能量是通过模仿或制作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的。原始部落以各种仪式或舞蹈转换心理能量,现代人通过“有意志的行为”,用科学技术把梦想变为现实,从而实现心理能量的转换。

    (7)象征。象征是一种有意义的意象,是促使心理变化的一种工具。理性源泉不足时,精神就会产生一种象征。它是自发地从潜意识中产生的,是“基建于潜意识原形之上的”。它不仅是一些符号,还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心理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成为象征的“超验功能”。最常出现的象征是“曼达拉”。

 

    15.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

    个性化——在医师的指导下,是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只有达到个性化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他才有一个成分分化了的、平衡的和统一的人格。

    整合——受“超验功能”的控制,也是人生发展所固有的。两者相互独立,相互依存,共促人格发展。

    人生分段: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2)青年时期(青春期到35或40岁)——心灵诞生期。面临人生各种问题,如事业、婚姻、学习等。他们或盲目悲观或盲目乐观,而导致精神失调或自卑。或停留或固守于儿童的原形。这阶段必须努力培养自己意志力量,使自己的心理和外部世界保持一致,生活中作出正确有效的选择,克服无数障碍,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3)中年时期。中年时期,在人生的外部目标获得之后会出现一种心灵的真空,称为中年期心理危机。这个真空需要填补,通过沉思和冥想,把心理能量转向过去所忽略的主观世界,有外部适应转向内部适应。“对于那些已到中年,不再需要培养自觉意志的人来说,为了懂得个体生命和个人生活的意义,就需要体验自己内心存在”。

    (4)老年时期。老年人和儿童一样,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之中。他们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考虑来世生活问题。他承认死后的生命依然存在,但不是单纯从迷信角度盲目地信仰灵魂转世的。

 

    16.荣格心理类型学:

    态度类型: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许多人介于内外之间。

    功能类型:四种功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直觉。“思维”用来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情感”是判断和确定事物的价值是否可以接受。它们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功能,人们用他们来进行判断和评价,可谓智理性观念。“感觉”是一个人确定事物存在与否,但不能指明是什么事物;“直觉”是对过去或将来事务的预感。它们也是一对相互对立的功能,称为非理性判断。

    态度类型和功能类型组合,产生8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喜分析、思考外界事物,生活有规律,客观冷静,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女性多见。思维被情感压制,缺独立性,注重与社会和环境建立情感与和睦关系;

    (3)外倾感觉型:男性多见。喜欢追求快乐,还颇有魅力,对客观事物敏感,精明球时,已变成酒色之徒;

    (4)外倾直觉型:喜欢追求外部世界的新感觉,易变富有创造力,有多种嗜好,难以坚持到底,做事常凭主观预感;

    (5)内倾思维型:喜欢离群索居,独自追求自己理想,常以主观为依据分析事物,待人冷漠,倔强偏执,感情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接近,给人神秘感,内心有丰富的强烈的情感体验;

    (7)内倾感觉型:对事物有深刻主观感觉,喜欢通过艺术形象表现自我,缺思想情感,较被动,安静沉稳,自制力强;

    (8)内倾直觉型:富于幻想,性情古怪,思想往往脱离实际,不易被人理解,常产生各种离奇的幻想和想象,体验奇特怪异。

    许多人的人格再互相交叉,构成千变万化的人格类型。

 

    17.分析心理学评价:

    (1)扩展了心理学研究领域。集体无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他对宗教问题、炼金术、神话、象征、梦、超感知觉能力抱着科学态度进行研究。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人格分为三部分,但它们不是独立毫无联系的,它们在“自性”原形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

    (3)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4)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对西方心理学产生深刻影响。

    (5)研究方法灵活。机械因果论(从病人的过去生活中找病因)、目的论(对现在和未来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推测)、“共时性”方法(用来解释当前事件和许多其它事件的潜意识的因果联系)等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谦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