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自驾一日游】开平碉楼
标签:
开平江门碉楼自力村立园 |
分类: 岭南风情 |
一直想去看看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开平碉楼,但一直没能如愿。直到上周六才终于成行。
初冬的珠海,气候温暖舒适,最适宜外出游玩。周六上午天气晴朗,百无聊赖之余跟老大建议出去游玩,刚好老爸看上去也是很无聊,于是一拍即合决定前往我向往已久的开平去看碉楼。那时已经十点钟了,说走就走,三个人简单收拾了一下就出门了。可万万没有预料到那天刚好是航展的民众开放日,加上是周末,去看航展的路上堵的一塌糊涂,江珠高速的入口处刚好在去航展的路上,结果没过南屏就开始堵车,等过了珠海大桥进入江珠高速的入口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多,还没出珠海已经十二点多了。上了高速车很少,路况也不错,限速120KM比经常跑的京珠高速爽很多,大概60多公里后转江鹤高速,再从共和收费站进入佛开高速直到水口站下高速进入325国道,沿着国道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开平市区,这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三个人都饥肠辘辘。
开平市隶属于江门市,地处珠三角西南,有两个市区,分别为三埠及长沙两条街道,因原开平县县城三埠镇被潭江分割为长沙、新昌和荻海三个区域,与武汉三镇有相似之处,故有“小武汉”之称。开平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市,更因闻名遐迩碉楼而闻名天下。
到了市区,先找地方吃饭,老大一心想吃黄鳝煲仔饭,据说这里的这个煲仔饭很不错,黄鳝很滑嫩爽口。因为路不熟,也不知道哪里有那当时觉得想想都香气扑鼻的黄鳝煲仔饭,兜了几圈也没有找到有黄鳝煲仔饭的地方,于是在邻近潭江边的一个茶餐厅里匆匆解决了午餐,可这时已经快下午三点半了。吃饱喝足继续前行,从开平市区绕出去继续上325国道。开平市区看上去不是很大但很繁华,潭江穿城而过。
因为我们是临时决定,所以根本没有做功课,更不清楚具体的碉楼在什么地方,整个开平有许多地方都有散布的碉楼。老大临时在网上查到有个自立村是碉楼比较集中的村落。从开平市区七拐八拐重新回到325国道上不久就看到自力村碉楼的指示牌,已经离我们的目的地不远了。可稍不留神还是给走过了,等到发觉走过了的时候,发现路边指示牌上显示已经离马降龙碉楼群不远了,在犹豫片刻后还是掉头往回前往自力村。这次睁大眼睛没有再走过,拐进一条小巷没走多远,就到了著名的立园(详细介绍请看百度:立园),这时已经快下午四点钟了,除了在路上偶尔从视线中闪过的几个独立的碉楼外,天快黑了我们还没有真真切切的看到碉楼的真面目。为了节省时间遂放弃进入立园,在门口盘旋片刻便直接前往前面不远处的自力村。
大约下午四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自力村口,周围零零散散的矗立着一些建筑式样独特的碉楼,买了门票(每人50元),老大对这个不感兴趣,她只对当地的小吃有兴趣,没有随我和老爸进村,留在车上休息。
开平碉楼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多者一村十几座,少者一村二三座。从水口到百合,又从塘口到蚬冈、赤水,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自明朝以来,开平因位于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会治安混乱;加上河流多,每遇台风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当地民众被迫在村中修建碉楼以求自保。2001年06月25日,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铭石楼,是旅居美国芝加哥的华侨方润文于1925年回乡修建的居楼,楼高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宇院落,自成一体。铭石楼中下部结构简洁,上部较为复杂豪华,五层敞廊,廊柱仿罗马的爱奥立克柱式,六层正前方的山花为巴洛克风格,正中的中式六角攒尖凉亭将绿色琉璃瓦顶与西式的立柱,拱券巧妙的结合在一起。2001年6月国务院将铭石楼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07年6月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