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元政策长镜头(9)——强势美元政策牺牲品:被推上祭坛的羔羊

(2007-10-04 14:00:50)
标签:

学习公社

 

   强势美元政策牺牲品:被推上祭坛的羔羊

    鲁宾赢得了尊重。带领美国走出财政赤字困境,出现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在关键时刻没有离开内阁,克林顿尊重他;坚持强势美元政策,让美国金融业重新雄霸世界,为美国金融集团的利益花大把的钱拯救墨西哥,华尔街尊重他;引领强势美元和强势经济良性循环,经济出现自1854年以来最长的景气周期,昔日的荣耀重现,美国人民尊重他。

    然而,这些光环掩盖不了强势美元政策的罪恶。强势美元政策,让鲁宾放手“专注于增强美国的经济政策,提高美国经济的成就”。这一理念让美国有意或无意疏忽其政策的溢出效应,一些国家和货币就此倒下,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首先被推上祭坛的是东亚。美元利率是决定新兴市场经济体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美元利率变动能够解释这些经济体资本流动波动的1/2到2/3。90年代初美元低利率导致资本大量流入东亚和拉美,墨西哥危机没有引起亚洲的足够重视。随着美元走强,货币或明或暗盯美元的亚洲国家普遍遇到出口困难。美联储在危机爆发之前又提高利率,加上美国股市的繁荣,导致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金供给减少,尤其是银行更难以得到离岸资金,从而出现国际流动性短缺。对美国利率和汇率波动周期的漠视,对盯美元的偏好和不恰当的高利率政策,最终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对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最初隔岸观火,坐视不救。鲁宾后来解释道,莱温斯基风波转移了美国人视线,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果真如此吗?事实是,强势美元政策让美国人放任日本诱导日元贬值。1998年6月,鲁宾在国会作证时说:“日元的弱势反映了日本经济的根本弱点。”这导致日元一路贬值,一度达到147,引发又一轮金融风暴,加深和延长了亚洲金融危机。

    欧元也被推上祭坛。欧洲的一体化,不仅创建了一个规模与美国相当的经济体,还造就了一个有能力与美元相抗衡的货币。欧元的横空出世,是美元自成为国际货币以来遇到的最严峻挑战,欧元具备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单极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美国不愿看到国际货币体系由一个中心变成两个中心,也不甘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国需要强势美元来扼制这一趋势,对欧元多方打压,欧元一路走低。2000年10月25日,欧元对美元创下0.8247的新低,与欧元面世之初的1.18相比跌去了30%。即使在经历IT泡沫破灭、9.11事件、公司财务丑闻之后,美元在市场上依然一度保持强劲态势。欧元大幅度贬值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让欧洲人喘不过气来,利率政策被捆住了手脚,资金从世界和欧洲流向美国,欧元区经济陷入低迷,严重打击了区内一体化的信心。一位摩根斯坦利的研究人员这样写道:“1990 年的全球总储备中,欧洲货币占30%。1998 年,美元的比重升至66%,而欧洲货币则跌至15%。2002 年,美元的比重为65%,而欧元则为19%。自欧元1999年面世以来,美元作为全球首选储备货币的地位丝毫没有动摇过。依我所见,即使有机会,欧元也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构成威胁。”美国人的得意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被推上祭坛的是阿根廷。1991年,阿根廷推出著名的“可兑换计划”,实行将货币比索紧盯美元的货币局安排。美元强势严重削弱了阿根廷的商品竞争力, 导致阿根廷经济紧缩,贸易赤字扩大,债台高筑。1998年年中开始,美联储连续6次加息,使本已衰退的阿根廷经济雪上加霜,资本从阿根廷抽逃。在国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阿根廷发生严重的银行挤提,危机爆发。美国此时却明确表示不对阿根廷进行援助,认为应该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削弱人们对比索的信心。阿根廷最终不得不于2002年放弃货币局安排,愤怒的阿根廷人到处焚烧美国国旗,掀起了一阵阵反美浪潮。

    此外,被推上祭坛的还有俄罗斯、土耳其、巴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