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第二次贬值:布雷顿大厦坍塌
美国无限期中止美元的可兑换性,美国人终于可以不用在一只手被绑的情况下进行竞争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根支柱也被撤掉了。独木难支,另一根支柱——固定的货币平价也风雨飘摇,整个体系摇摇欲坠,坍塌只是个时间问题。
国际游资,美国人放出来的老虎,在疯狂成长,本性也越来越暴露无遗。1971年底,在国际间游走的私人短期资本估计高达2680亿美元,仅欧洲货币市场上就有710亿。这些资本已经尝到了投机的甜头,先是黄金,后来是英镑、法郎、马克。力量此消彼长,各国政府对此愈发束手无策。60年代中期苏伊士运河危机引发英镑危机,1967年11月英镑对美元贬值14.3%,在这之前英国工党政府与投机者战斗了3年。1969年,在新的压力下,英国成功地避免了贬值。1972年6月,英国财政大臣关于英镑可能贬值的言论引发对英镑的冲击,英格兰银行在抵抗一个星期后便垮了下来。据说英镑投机受到了垄断集团的操纵,这些人带着巨额资金秘密进入市场,先是抬高一种货币,引诱更多的傻瓜们跟进,然后偷偷溜走,从中渔利。到了70年代,任何一个货币都可能成为投机的对象,一有风吹草动的蛛丝马迹,投机资本就会蜂拥而至。在冲击英镑后,投机者迅速转战意大利里拉、瑞士法郎、美元……狂躁笼罩着整个市场。到1973年2月,只有德国马克、日元和荷兰盾还维持着与美元的中心汇率。
尼克松政府的人事更迭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坍塌。1972年5月,康纳利辞职,接替他的是舒尔茨,不久舒尔茨还被任命为总统助理,被赋予超越内阁的地位。舒尔茨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经济学家,毕业于普林斯顿,在芝加哥大学任过教,并担任过商学院院长,在学术上真正师承的是芝加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理念,是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和浮动汇率的坚定追随者,早在1971年担任预算局局长时就激进地主张实行浮动汇率而不是中止可兑换。舒尔茨还做过劳工部部长,很有耐心,倾向于尽可能通过多边谈判而不是大棒政策来解决国际货币问题。上任伊始,就指示沃尔克拿出国际货币改革方案,并专门成立了一个高级特别小组。
沃尔克的前半生都奉献给了保卫美元运动,对旧体系有着深厚的感情。伺奉两个风格、理念截然不同的上司,沃尔克忍辱负重,用折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念。1972年夏天他主持完成国际货币改革方案,核心是在旧体系下扩大汇率弹性:各国把大部分美元储备兑换成在基金组织新设立的替代账户中的特别提款权;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在特殊情况下允许货币浮动。同年秋天舒尔茨在基金组织年会上抛出这份沃尔克计划,但康纳利风暴的阴影还未散去,美国单边主义做法的后遗症显现出来,这一计划招致了强烈的批评,被讥讽为“就像一层光怪陆离的烟幕”。相反,被美国阻止连任和受康纳利侮辱的基金组织总裁施韦策,被视为抵抗英雄,在开幕式上的发言引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代表们尽情地宣泄着对美国的不满。
面对1973年初的美元投机,美国看来只能屈服于市场压力,而沃尔克却视之为调整平价的一个时机。沃尔克建议,美元对黄金贬值10%,日元对美元升值10%,其他国家按兵不动。舒尔茨和尼克松采纳了沃尔克的建议,指示沃尔克与盟国去谈判。沃尔克随身带了一份舒尔茨给各国政府的信:你们只能选择,要么以第二次贬值方式改变汇率,要么公开浮动汇率。
2月7日,“忍者”沃尔克乘坐军用飞机开始了秘密使命,穿梭于华盛顿、东京、波恩、伦敦、巴黎、罗马,5天之内行程3万多公里。第一站是东京,沃尔克软硬兼施,日本人才同意美元贬值,但坚持通过浮动让市场决定日元汇率。在初步达到目的后,沃尔克不顾军纪连夜飞往欧洲,各个击破,用美国人的方式让欧洲人妥协了。2月12日夜晚,舒尔茨宣布美元贬值10%,1盎司黄金42.22美元。《经济学家》对此评论道,“尼克松又干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还没等沃尔克松口气,市场并不理会此次货币谈判的高超,美元第二次贬值引发了更大的抛售美元兑换黄金的风潮。2月22日,很短的时间里市场金价就上涨了10美元,达到90美元的水平,是官价的2倍多。3月份,欧洲关闭了外汇市场,随后十国集团同意汇率浮动。至此,主要国家货币没有一个再钉住美元。沃尔克无奈地看着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坍塌,心灰意冷,不久之后离开了财政部的办公室,回到普林斯顿大学。1974年6月接替舒尔茨和沃尔克的西蒙和贝内特,更是浮动汇率的支持者,从此美国国际货币政策停留在浮动汇率的航向上。
70年代国际货币问题主宰了许多人的沉浮。1973年活跃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各国财长,后来的命运很是耐人寻味。日本的爱知揆一,靠钻营最终争取到和美英法德财长平起平坐,受到国内舆论诟病却得到美国青睐,于当年11月病逝,最终没能参加他参与策划的五国集团会议。德国的施密特和法国的吉斯卡德,被美国视为欧洲强硬路线的代表,不久都担任了各自国家的首脑。
一场轰轰烈烈的货币战造就了一代政治枭雄。但货币战并不因这些主角的迁升、沉浮而硝烟散尽,货币政策战略是国家政治大事,新的主题出现了,新的主角要登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