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代帝陵——唐高宗(李治)乾陵

(2013-03-24 10:46:48)
标签:

唐高宗武则天合葬墓

梁山乾陵

郭沫若

毕沅

永泰公主章怀太子

分类: 走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陕西关中地区唐十八陵之一,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乾陵南面朱雀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据说,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沅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苏定方、薛仁贵)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一段故事: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歧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建议:太宗山陵名曰昭陵 ,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乾位,乾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长孙无忌哪里知道,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今定名为乾陵,岂不注定有女人为帝吗?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憾”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

22年后,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严善思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於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现在好多资料都说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两位皇帝的合葬墓,其实不对。乾陵应是唐高宗的陵墓,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将大唐江山归还给李氏皇族。为了死后能有栖身之所,武则天自己宣布废去自己的帝号,请求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将自己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附葬于唐高宗的乾陵。一般来说,皇帝已经先入葬,皇后应该在一旁另挖地宫,别起一陵,陪葬皇陵。但是武则天想与高宗葬在一个地宫,唐中宗答应了她的要求,挖开已经封死的地宫入口,把武则天葬了进去。但这一切都是按武则天自己的意见,以皇后的礼仪来安排的。所以自唐以来一千多年,乾陵一直是高宗皇帝与则天皇后的合葬墓,从来没有两个皇帝的说法。上世纪1949年以后,大才子郭沫若主持新中国的文化工作。由于他个人对强权和独裁的崇拜,所以对武则天非常推崇,因此把乾陵说成是二帝合葬。此后,当地旅游开发部门也借这个说法大做文章,讹传自此开始。

关于乾陵地宫是否被盗和它体内的珍藏一直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古往今来,多少歹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宫墓道口。上世纪50年代末,几个农民在梁山采取石料意外发现乾陵地宫入口填封的石条。1960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512日,墓道砌石全部披露。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http://s8/mw690/4e0f38114d8a2b4beb867&690
                                      乾陵陵山
http://s16/mw690/4e0f38114d8a2b4c8178f&690
                                     毕沅碑
http://s6/mw690/4e0f38114d8a2b4f1a5a5&690
                                  郭沫若的题字
http://s13/mw690/4e0f38114d8a2b50523dc&690
                                    登山
http://s11/mw690/4e0f38114d8a2b52842da&690
                          现在可以沿小路直达山顶
http://s2/mw690/4e0f38114d8a2b54dced1&690
                              梁山的石头很硬
http://s4/mw690/4e0f38114d8a2b5492ef3&690
                                陵山上眺望双乳峰
http://s2/mw690/4e0f38114d8a2b56519b1&690
                                   无字碑
http://s10/mw690/4e0f38114d8a2b5789dd9&690
                                     送葬群雕
http://s15/mw690/4e0f38114d8a2b58a0f8e&690
                                    石像生
http://s3/mw690/4e0f38114d8a2b594f4b2&690
                                    蹲狮
http://s2/mw690/4e0f381107c10455e6681&690
                                  神道
http://s7/mw690/4e0f38114d8a2b5c27ab6&690
                                  章怀太子墓
http://s1/mw690/4e0f38114d8a2b5cb8800&690
                              永泰公主墓
http://s14/mw690/4e0f38114d8a2b5f0f33d&690
                                  石像生
http://s13/mw690/4e0f38114d8a2b5ff831c&690

                                华表
http://s7/mw690/4e0f38114d8a2b62359c6&690
                                    乾陵博物馆
http://s7/mw690/4e0f38114d8a2b62c3f36&690
                                又是郭沫若的字
http://s11/mw690/4e0f38114d8a2b64045ba&690
                                关中唐十八陵
http://s12/mw690/4e0f38114d8a2b64c9efb&690
                              唐三彩  武士
http://s14/mw690/4e0f38114d8a2bb6a630d&690
                            永泰公主墓志盖

一般大家去乾陵,就是在博物馆看看出土文物,然后从朱雀门神道一路看看石雕,再爬上陵山看看就完了。其实前面提到了,乾陵仿长安城建制,四面都有门,也就都有石雕。绝大部分人只见过南面朱雀门石雕,另外三个门都没听说过。陕师大申威隆学长拍有照片,转过来大家看看。
http://s8/mw690/4e0f38114d8a2bb6c26a7&690
                               东面青龙门
http://s3/mw690/4e0f38114d8a2bb6a3902&690
                                   双狮
http://s11/mw690/4e0f38114d8a2bb7a347a&690
                                   西面白虎门
http://s11/mw690/4e0f38114d8a2bb80b27a&690
                                   北面玄武门
http://s13/mw690/4e0f38114d8a2bb87d7fc&690
                                玄武门石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咸阳城隍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