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倪瓒纪念馆(薛汉忠写作并摄影)
标签:
薛汉忠旅游图片散文 |
分类: 旅游散文与摄影 |
http://s8/mw690/001qCYAqgy6RRKAcQRxa7&690
http://s12/mw690/001qCYAqgy6RRKBlKdRbb&690
瞻仰倪瓒纪念馆
薛汉忠
在古代文人中,我最欣赏苏东坡。因为他擅长写散文,写诗,写词;还长于书法,长于绘画,甚至烧菜也有研究,烧出了东坡肉。他博学多能,像一尊巨人,让人仰慕。2015年4月17日,《无锡老园丁》组织我们去无锡东北塘的芙蓉山南麓参观倪瓒纪念馆,我的眼睛却陡然发亮,原来在无锡,在我们身边,居然也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倪瓒,令人仰望,为桑梓里人自豪。
当年读历史的时候,曾听历史老师介绍到倪瓒,说他号云林,是我国古代的大画家,说他的画幽秀旷逸,笔简意远,对后代的画风影响很大。但对他的画作却没能细细品鉴,缺乏直观深刻的印象。现在来到倪瓒纪念馆看到当地政府精心陈列的画展,看了他许多的画作,真是大开眼界。《 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四十多幅名作深深吸引了我们这些《无锡老园丁》的记者和特约通讯员的眼眸。给我们讲解的是东北塘文体中心的美女孙亚楠。随着她语音甜润而充满磁性的讲解,我们对这一幅幅画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有了较清晰的理解。“请看,这画上盖着乾隆皇帝的印章,说明当时的乾隆皇帝曾经收藏过这幅画。”“你看,这幅画上有这么多名人盖着收藏的章,说明它曾经被很多名人收藏过。因为被一个人收藏,就要盖一个章。这么多章,这么多有名的人,这么多语言精美的题跋,可见这幅画曾经多次转手,很有价值,深受喜爱!”“你们看,这幅画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这么美好的晚秋霜晨之景……”孙亚楠脸上洋溢着甜美的微笑,用糯甜的诗一般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使我们这些爱舞文弄墨的老园丁为之心醉。
《江南文化报》社长、被评为“中国好人”的冯军老师,被评为“写作达人”的江南大学退而不休的邵心诚教师,《无锡老园丁》“文化沙龙”秘书长笪章贵老师,来自钱穆、钱伟长故里与六位钱姓院士同宗且有亲戚关系、硕果累累的钱新伟、我的老朋友王培等一批老园丁都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很内行地问:“这里展出的这些画作有几幅真品?”美女讲解员告诉我们,倪云林画作真品,大多收藏在台湾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馆,以及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博物馆。因为大家争相收藏倪瓒的画,它的收藏价格很高,家乡无锡博物馆只收藏了《苔痕树影图轴》这一幅画,而且那还是三十多年前收购的。孙亚楠告诉我们,据以前统计,倪瓒的画存世的大概只有50幅;如果包括民间收藏的没有统计在内的,现在存世也最多只有70幅。我们走进的倪瓒纪念馆,里面都是仿作,没有真作。但就是这些仿作,已经魅力无比,让我们受益匪浅了。
倪瓒是“中国古代十大 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的艺术家、评论家谈到中国画和中国画的创作理论,总要提到倪云林。他长期漂泊在五湖三泖间,是太湖的远山近水、崖石湖礁、松柳兰竹,给了他创作灵感。在他笔下,一幅画就是一幅幽淡、闲旷、俊美、恬雅的风景。倪云林孤僻高傲,寄情山水,隐逸林泉,豁达随意,他将文人山水画推向顶峰,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特有的隐逸文化,对明清乃至现代的中国画画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绘画的风格是:“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写胸中逸气,聊以自娱。”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让后人争相仿效。
我们的美女讲解员还向我们介绍了倪瓒散尽家财,携家远游,最终蜚声画坛,客死异乡的经历。讲了他怒叱无耻官,不肯为平江王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画画,不当王门画师,宁可遭受毒打,也不屈服的故事。倪瓒,当时曾被人称为“倪迂”。正是这个“迂”,成就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使他遭受苦难,却受到了广大百姓的赞美。
倪瓒墓就在芙蓉山麓,在倪瓒纪念馆旁边。据美女讲解员介绍,这是无锡地区现在仅次于泰伯墓那样规模的古墓。虽然它墓道两旁没有石昆仲,也没有苍翠的松柏,但倪瓒卓绝的艺术造诣和闪光的高风亮节却在我们心中矗立一座巍巍的丰碑,使人崇敬、仰望。
字数:1936
QQ:645952787
http://blog.sina.com.cn/xuehanzho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