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游五凤山黑水寺

(2018-03-01 15:10:43)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春游五凤山黑水寺

  徐正唯

人们常说,出成都东门,游石经寺后,再往东至蜀中丘陵,就只有简阳黑水寺五凤山森林公园风景为最佳了。

此话不假。五凤山黑水寺至今仍然是一处深藏闺中人未识的蜀中仙境,等待着慧眼去开垦。五凤山黑水寺的清幽、恬静、宁远,正是滚滚红尘中饱受烦嚣之苦的都市人心目中追求渴望的一片静土。所以,当暮春时节我们踏进山门时,就在这里遇见一大群自称“成都四门居士”的老先生老太,也就不会令人觉得奇怪了。

黑水寺在四川简阳市望水乡。从成都至简阳市区,再乘车东南行三十多公里,你正惊叹汽车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就由高速路、国道、县道一直驶上乡村机耕道,仿佛一下子回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际,你的目光就被绵延浅丘麦浪碧波簇拥的那颗璀灿明珠吸引住了。尽管寺院正在大兴土木,维修山门前长长石阶、新建天王殿、客房……你一踏进琳宫,仍然情不自禁沉浸于她的青翠、清凉、清幽。

黑水寺背倚五凤山,寺前九曲河蜿蜒由东、北、西三面环绕流过。自溪水边拾级而上,行一百零八级石阶,山门旧有楹联云:“四面云山浮槛外,一江秋水映禅关。”山门外长石阶梯原是辟开山崖凿造成的,所以两侧仍留残崖峭壁。右侧偌大巨岩上,一株数人合抱的黄檩树巍巍屹立,裸露的巨根紧紧搂抱住石崖。左侧崖壁,摩崖石刻有“五凤山”三个大字。据民国《简阳县志》记载,字是咸丰五年(1855)一位姓周的读书人奉师命书写的。

黑水寺建于明代,原名宝泉寺。据说是因寺左有井,泉水佳美,故名宝泉。当年仅是一座小庙。清道光十三年(1833)新修天王殿、大佛殿、观音殿后,香火旺盛起来。至民国时,又扩建五佛殿、花园、宗师堂、膳食堂等,庙宇占地四千余平米,僧众十数人。有庙产三数百亩,佃户数家、雇工十余人。至于黑水寺的得名,却是因为寺右峭岩之下,九曲河中有黑水沱,大旱之年沱水不涸。因沱得名,附近百姓则俗称之为黑水寺了。九曲河宽不过数丈,深丈余,但却蜿蜒有致,风光旖旎。河对岸是资阳市老鹰乡,下游即是资阳老鹰水库。

黑水寺水好,山更好。环抱寺院的五凤山,海拔不过四百米左右。山不在高,有水则有灵气,有树则有风景。五凤山被当今的简阳人称做“森林公园”。公园面积近两平方公里,九曲河三面环绕,水域长两公里。五凤山植被保护有三数百年历史。清咸丰五年邑庠生(简州州学的生员)欧阳淑撰《五凤山记》说:“简西有溪名黑水,其上有山名五凤。……茂林修竹之中,若藤之大而古、桂之老而芳、石之奇而秀……有目所共赏。……时而好鸟鸣于树颠,时而凉飚来于竹径。秋望之,近则香稻屯云,远则苍山入画。忽焉风霜高洁,坐听夕阳红叶之中,钟声冷冷,萧然于尘埃之外,时动遐思……”这种一两百年前幽旷隽永、世外桃源般的清凉境界,因了黑水寺的远离都市、僻处山偎水畔而风光至今犹存。

五凤山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即由县林业局兴办苗圃,有林地两百余亩。林场实行封山育林,使五凤山植被和森林原始风貌得到很好的保护。今天,当你从三月艳阳天步入山中,置身古树藤萝、野径蔓草、鸟鸣林杪、绿荫蔽日的境地时,真有恍若隔世之慨!

五凤山林场中,还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藤蔓植物——鸳鸯藤。当地人也叫它“无根藤”。如今又被黑水寺僧及居士们叫做“仙藤”。主持慧明特意带领我们到寺后山崖观赏这种奇特植株。只见直径约三四十公分粗细的巨藤,在悬崖迭翠、石畔林梢腾空攀援。时而数丈巨藤凌空攀越峭崖,时而逶迄直上树巅。寺院背后,偌大半匹五凤山,林间枝头,都被这种或粗或细的藤条腾挪攀援着。仔细察看,却始终不见古藤根在何处,所以叫做“无根藤”。更为教人惊奇的,是每年农历三四月间,这些光秃秃的粗硕巨藤上,竟然绽开出一团一簇的晶莹深紫色花朵来!远望,春光照耀下,这些花簇仿佛一串串晶紫葡萄悬在巨藤上。近瞧,这些或大如捧或小如拳的花簇,却是由无数指头大小、花形酷似小小紫色鸳鸯鸟的花束紧紧攒拥在一起的!所以又称它为“鸳鸯藤”。这样奇特的藤株这样奇特的花簇,难怪要被僧众信徒尊之为“仙藤”,誉之为镇寺镇山之宝!

黑水寺就这样以她秀美明静、蜿曲有致、潺潺轻柔的水吸引着游人;五凤山就这样以她古朴葱郁、雅洁幽深、安谧宁远的山招徕着信众。慧明和尚告诉我们,今春菩萨开光时,热闹非常。成都来的数百男女居士,拥着由成都一家企业捐献的一千床棉被,在佛堂各殿整整坐着顶礼膜拜了两天两夜。不久,寺里还将从缅甸迎来玉佛,届时更有一番盛事呢!

黑水寺极俱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已经引起省交通部门以及简阳市政府的重视。目前正积极规划,将望水乡至黑水寺一段五公里机耕道改造成水泥大道,并将开通市区至寺院的公交汽车。望水乡场头至寺庙四十分钟的水程,也将规划安排得更为安全舒适。黑水寺缥渺若仙境的蜀中阆苑风貌,将会令更多的游人为之倾倒。

(原载《简阳报》二00二年三月十六日“阳安周末”,发表时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阳安小考
后一篇:简州马号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