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州白塔及其传说

(2018-02-24 15:15:06)
标签:

文化

分类: 原创散文

简州白塔及其传说      徐正唯

旧时“简州八景”中的“一塔凌云”,是指四川简阳市城区南外的宋代白塔。沧海桑田,如今,白塔所在的小区,早已成了市区。您从成渝高速公路乘车来到简城,经过宽敞的新民大街时,往南一瞧,大街的南端,那尊巍然矗立的白塔,真有几分凌云的气势。让您仿佛来到苏州观前街,街端同样屹立着一尊巨塔,使人心灵为之一振。

根据明代简州进士戢汝止《重修白塔记》,塔始建自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丁已(1197)夏天,落成于嘉泰四年甲子(1204)之秋。是由惠祖禅师倡修的。塔起平地,计高十八丈。塔顶之周围计六丈。塔底之台基周围计十六丈。虚其中,曲转有梯,可通上下。每级绘佛图,开尺牖通明。顶一级塑有佛像。尺牖交通,举首而望,江山城舍,尽在俯视中。自宋而元,至明代,三百余年间,塔已就圯。明世宗嘉靖戊戌(1538)仲秋,由郡人何本贵等损赀倡众维修,至癸卯(1543)季秋竣工。由于白塔高而险峻,维修时,采取了特殊方法:由第七级塔孔中,透出大木二根,刻以木齿,上置飞梯,维以坚绳,环围树高竹五十余秆,木数条,各长二十余丈,绕塔系竹以为栏干,仍于上下俱设绞车一轮,麻绳一条亦长二十余丈,拽取工料。在维修中,还添置八只铁风铃,与原有的八只古铜铃相间悬挂。并在塔顶加置锡顶,重三十余斤。维修好后,塔更巍焕壮丽。并被当时的堪舆家称为“文笔”,意思是说可以给全州的学生带来“文运”。

史料记载,白塔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874--879)中,原名圣德寺。后因修建白塔,塔身涂粉呈灰白色,故俗称白塔,寺亦改称为白塔寺。据载,白塔原名回澜塔,当时正好是修建在沱江西岸水滨,用以“镇压波澜”的。如今,白塔所在地距离沱江河岸已约二里之遥。真是沧桑变化,令人兴叹!

古人将白塔列为简州“八景”之一,其实还是看中了它作为“文笔”的象征意义。因为在中国文化传统传说中,奎星主管人间生员的考试情形。只有经他手中的朱砂笔点中之人,才有可能考中科举。清成都府学生员张万茂诗云:“百尺凌霄四望通,气机俨在有无中。阳安济济人才盛,文笔由来夺化工。”清温江学生张崇朴诗:“峻级巍然耸巨观,书空彩笔蘸回澜。简池自此开文运,千仞云梯直上蟠。”清简州举人毛于逵诗:“奎星掷笔下人寰,竖在城南雁水间。上出云霄生五色,隔江遥点印鳌山。”清简州知州濮瑗诗:“石幢铁座已成尘,一塔犹留古刹春。人说平原凭点缀,我于特立想精神。空中掷笔书云锦,天外昂头捧日轮。每为登临征造诣,置身绝顶始完人。”

这些诗句,无疑都是将白塔比拟成主管人间“文运”的奎星掷下的那枝“文笔”,由于它的修建,方才使得一州“文运”昌盛,出了几许状元和无数勤奋学习的生员。所以当时人又与白塔相映,在沱东,今天沱江大桥东端南侧位置,修建了一座奎星阁,与白塔遥相呼应,威镇沱江两岸,成为简州城外著名的风景。古人相信堪舆之类风水学说,在今天看来当然无稽而且好笑。但是这种将教化寓于“八景”之中的良苦用心,其实也是不必厚非的了。

也许正是因为白塔与奎星阁隔江遥遥相望,真是引人联翩浮想,就有了姑嫂竞赛打赌修建白塔与奎星阁的民间传说。

那故事说,当年有神仙姑嫂二人,云游天下时,从天上看见简州城外沱江环流,风光猗旎,就想在州城南外临江两岸修建一塔一阁,以增胜境。嫂子在沱江西岸修一座白塔,小姑在江东岸修一座奎星阁。两人约定,以拂晓鸡鸣为准,只用一个晚上时间修建好。天黑后,姑嫂二人各自在对岸点豆成军,调兵遣将,大兴土木,修建起来。嫂子本事十分了得,天不见亮就将白塔修葺成了,却见妹子修建的奎星阁,尚有最高一层的一角翘檐没有竣工。这时东方已经发白,眼见即将鸡鸣。嫂子一时兴起,就学着雄鸡“咯咯喔——”长鸣了一声,本意是想吓唬一下妹子,提醒她抓紧时间施工。殊不知这一声啼鸣不打紧,一时之间天下的雄鸡全都啼鸣起来,天也就跟着亮了!妹子十分无奈地摇摇头,眼睁睁看着自已修葺的奎星阁最高层尚未完工的翘角,草草收工。二人匆匆回到天庭,嫂子却因扰乱时辰,被玉皇大帝处罚,好多年不准下凡间游玩了呢。简州百姓这天早上醒来,却见州城南外沱江两岸突然雄峙着一塔一阁,人人十分高兴,纷纷前往游赏。这时人们才发现,奎星阁顶层的东南角翘檐竟然没有竣工。大家十分奇怪,就有士绅出头募资,很快将缺角翘檐补葺起来。这天晚上雷雨大作,霹雳火闪不断,州人都不知有什么事儿要发生?第二天一早,却见奎星阁顶层那只刚刚补葺一新的翘檐,竟被雷霆击毁了!不久,州人又集资重新将翘檐补葺起来,没几天,又是雷雨霹雳,又将奎星阁顶层翘檐击毁!这样毁了又葺,葺了又毁,许多年后,有一天,方才有一位长者梦见嫂子托梦,告诉他姑嫂竞修塔阁之事,并且说,这只缺角翘檐,正是上天用来警示凡人,不得违反天条的实例,你们不要再枉费心机去补葺了。就算是再修起,也会又被击毁的!简州人这才明白,为何奎星阁东南角缺一只翘檐的原因。这样,直到后来奎星阁被拆除时,这只翘檐也是缺的。

根据民国《简阳县志》记载,奎星阁建于宋代庆历二年(1042),明万历十六年(1588)重修,清代又曾经多次补葺,1945年,东溪士绅又曾进行过培修。阁高五层,每层高约二丈余。清人高士魁《增修奎星阁记》一文中,有句说:“许状元文章尚在,春水鲸铿;刘学士谏草不留,秋霜獬触。”也是从“昌明圣教”、“兴起文光”的教化角度,来评判修建奎星阁与修建白塔一样,是与一州的“文运”攸关的大事。许状元是指南宋宁宗时简州状元许奕,刘学士是指南宋孝宗时直学士刘光祖,两人都是历史上简州人读书成名的典范。刘光祖的家就在东溪,也就是奎星阁附近。他的成名,仿佛正好印证了白塔与奎阁的修建,真能兴盛一方“文运”呢!

清简州知州易家霖《秋日集同人登奎阁诗》:“倚槛秋光暮,浮云一瞬过。清衫迁客老,红树夕阳多。贾谊曾投策,雍陶且啸歌。苍茫还自慨,晚径冷烟萝。”清简州进士傅为霖《九日游东崖登奎阁诗》:“归来湖海气难豪,乌帽凌风首屡搔。老笔竟如秋水渴,好山都比暮云高。东崖古篆余春蚓,北斗文星引巨鳌。今日登临须尽醉,莫将故事拟题糕。”

奎星阁在1964年简阳县纸厂扩建时被拆毁。白塔与奎阁隔江相望,姑嫂竞修阁塔的美丽传说,也就只能存在于父老的口头和后来人的想象之中了。

(原载《中国旅游报》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