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早期开始丹佛模式(ESDM)3——ESDM教学程序(ESDM Teaching Procedures)1
(2013-07-18 20:35:14)
标签:
esdm丹佛模式教学程序来源对立与融合 |
分类: 早期开始丹佛模式(ESDM) |
读书笔记:
ESDM教学程序(ESDM Teaching Procedures)
(一)来自ABA的教学技术
1、吸引注意力
2、提示做出期望的行为
3、管理结果
4、渐隐提示
5、塑造行为
6、链锁行为
7、功能评估或行为分析
(二)
在ESDM中使用的PRT原则
1、
2、
3、
4、
5、
6、
(三)
1、
2、
3、
4、
5、
6、
7、
8、
来源 |
学科或理论概述 |
策略(原理) |
备注 |
|
来自ABA 的 教学策略 (Teaching Strategies from ABA) |
1、
l
l
l 还有一个关键词:泛化,即在范围广泛的适当情境中使用新技能或新行为。
2、
1)
2) 使用这种研究帮助发育障碍儿童和成人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为那些先前被认为不能学习的人提供了成功的教学方法。参阅:Gardner,2006[3],查看发展的历史。 文中并没有指出最早的文献,应为:1959年Ayllon和Michael发表的文章,即《精神科的护理人员担任行为工程师》(The Psychiatric Nurse as A Behavior Engineer)。 其实在之前,Fuller(1949)发表了第一篇以人类为研究被试的操作条件作用的应用报告,该研究探讨多重障碍的青少年,在条件作用下产生举手的反应。[12]
3) 书中特别指出:在那个时期,孤独症儿童通常被称作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而不是患有“孤独症的”,这两个术语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同义词,因为那个时候孤独症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 另可参阅拙作[7][8][9][10],因为中文,而更易阅读。
3、 Cooper,Heron and Heward,2006[11];O’Neill et al.1997[12];O’Neill,Horner,Albin,Storey,and Sprague,1990[13];Pierce and Cheney,2008[14]。
|
1、吸引注意力 2、提示做出期望的行为 3、管理结果 4、渐隐提示 5、塑造行为 6、链锁行为 7、功能评估或行为分析 |
本来书中每条后面都一段解释说明,但绝对“简短”,绝对“概况化”,所以不如请参阅ABA的相关著作,有更加系统的论述。
|
|
来自PRT 的 策略
(Strategies from PRT) |
在上一节中,已经有PRT的相关论述,这一部分,又重新要说明一下,真是不怕麻烦啊!
首先指出PRT基于ABA的原理;首先由Robert和Lynn Koegel(Koegel & Williams,1980[15];Koegel & O’Dill, & Koegel,1987[16];Koegel & Koegel,1988[17])和Laura Schreibman(Ingersoll & Schreibman,2006[18];Schreibman & Koegel,2005[19])发表。 他们发现: 在一种自然互动的框架下,而不是成人主导的、密集试验的形式下,为孩子提供行为治疗,动机、行为、自发性和泛化提高。——按照这种说法,岂非在自然互动框架下加上成人适当主动并达到密集的强化,即符合生活之本质,更可达到练习强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吧! 他们和他们的学生及同事实施了一系列的研究,将几种其他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强化、提示、渐隐、塑造和链锁的基本原理中。见上文。另可参阅:Schreibman & Koegel,2005[20]。 |
1、
2、
3、
4、
5、
6、 |
每一条,都有简短的说明。 在此略。 如果需要,可以看原著。 每一条,看上去都易理解,只要和自然的生活结合起来,和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
|
|
PRT研究表明:在改善范围广泛的行为并且将来提高适应的能力方面,有两种行为似乎是关键的:动机和对多种线索做出反应。参见:Koegel,Koegel & Harrower,& Carter,1999a[21];Koegel,Koegel,Shoshan, & McNerney,1999b[22]. 这两种行为是众多功能的核心,因为这些行为的积极改变应该可以扩展其他行为的效果。参见:Koegel & Frea,1993[23];Koegel et al., 1999b[22]。 |
||||
与回合式试验教学相比较,PRT技术的效果:
l
l
l
l 参见:Ingersoll & Schreibman,2006[18];Losardo & Bricker,1994[25])。
PRT增加动机的工作包括的成分有:
l
l
l
l
PRT培养儿童对多种线索做出反应的能力,通过:
l
l
l
PRT已经被成功地用于孤独症,目标行为包括:
l
l
l
l
l 参见:Koegel & Koegel,1995[21];Schreibman & Koegel,2005[19]。
PRT 发挥作用的关键: 被教授的技能与某种强化物具有某种直接的关系。将在第五章进行讨论。
|
||||
在丹佛模式中发展出来的教学实践 (Teaching Practices developed in the Denver Model |
来自丹佛模式的教学实践: 重点关注:
l
l
l |
1、
2、
3、
4、
5、
6、
7、
8、 |
每条的具体解释,请看原著。
|
[1] Lovaas(2002).Teaching Individuals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s:Basic Intervention Teachniques. Autism,
TX:Pro-ED.——《发育迟缓人士的教学:基本干预技术》,是一本著作,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Teaching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Children: The Me Book”。我正在看这本书,并且将重要的内容以摘要的形式发布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0e69080101cbxk.html。Lovvas出版这本书时已经75岁高龄,关于老先生的介绍,请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Ole_Ivar_Lovaas。
[2] Anderson,2000. Learning and memory: An integrated approach(2nd ed.),New York: Wiley.——《学习与记忆:一种统合的方法》,是一本著作。
[3] Gardner,2006. Assessment and learning. London:Sage.——《评估和学习》,是一本著作。
[4]
Baer
[5]
Lovaas,
O.I.,
[6]
Lovaas,
O.I.,
[7]
[8]
[9]
[10]
图说ABA——ABA的ABC以及它在孤独症早期教育的应用情况
-
[11
Cooper,J.O., Hero, T.E., & Heward, W.L.
(2006).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nd Ed.)
[12]
O'Neill, R., Horner, R., Albin, R., Sprague, J., Storey, K.,
& Newton, J.
(1997).
[13]
O’Neill, R.E., Horner, R.H., Albin, R.W., Storey, K.,
& Sprague, J.R.
(1990).
[14] Pierce,W.D., & Cheney, C.D. (2008).Behavior Analysis and Learning(4ed.).New York: Psychological
Press.——《行为分析与学习》(第二版),是一本书。
[15]
Koegel,
R. L.,
&
[16] Koegel,R.L., & O’Dell, M., & Koegel,L.K.(1987). A natural language teaching paradigm for nonverbal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8(4), 525-538.——《无口语孤独症儿童的一种自然语言教学范式》,发表在《孤独症与发育障碍》杂志。
[17]
[18]
Ingersoll B,
[19] Schreibman, L., & Koegel, R. L. (2005). Training for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Pivotal responses, generalization, and individualization of interventions. In E. D. Hibbs & P. S. Jensen (Eds.), Psychosocial treatment for child and adolescent disorders: Empirically based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2nd Edition) (pp. 605-631).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孤独症儿童父母培训:关键反应、泛化与个别化干预》,来自:《儿童与青少年期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用于临床实践的以实证为基础的技术》。是一本书。
[20]
Koegel, L.K., Koegel, R.L., Harrower, J.K., and Carter,
C.M.
[21] Koegel, L.K., Koegel, R.L. Shoshan, & McNerney, E. (1999). Pivotal response intervention II: Preliminary long-term outcome data. The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Handicaps. 24, 3, 186-198.——《关键反应干预II:长期效果资料》,发表在《严重残障人士协会》杂志。
[22] Koegel, R. L., & Frea, W. D. (1993). Treatment of social behavior in autism through the modification of pivotal social skill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6(3), 369-377. ——《通过关键社会技能的矫正,治疗孤独症社会行为》,发表在《应用行为分析》杂志。
[23]
Losardo,
A. &
[24] Koegel, R. L., & Koegel, L. K. (1995). Teaching Children with Autism.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孤独症儿童教学》,是一本书。
补充参考资料:
PRT相关研究的文献汇总:
http://autismlab.ucsd.edu/research/publication-list/prt.shtml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The Autism Intervention Research Program”的网站。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还有许多相关研究的文献。
里面有许多Schreibman, L发表的文献,自1984年起,担任该项目的主任,要30年啦!
LYNN KERN KOEGEL
简历:http://www.koegelautism.com/Vita_DrLynnKoegel.pdf
该网站,我电脑上的浏览器都不能正常浏览,这是为什么呢?
ROBERT L. KOEGEL, PH.D.
简历:http://www.koegelautism.com/vita_drrobertkoegel2009.pdf
看看上述两人的简历,只有“羡慕”的份。长长的,都是“经历”啊!
密歇根州立大学孤独症研究实验室的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