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妈妈与孩子玩游戏的心得体会

(2013-06-29 20:23:37)
标签:

家庭教育

游戏

学习

母爱无边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备注]
    在QQ上,我与北京的一位妈妈断断续续地聊了很多次。
    上一次,她问我:
    梅知老师,以下是我自己要学习的内容,今年打算开始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了。括号里的课程我等以后有精力再学,关于您提到的自我管理,以下课程,哪些更相关呢?另外,我现在学的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接下来课程学习的优先级,您能给我一些建议么 (一旦选课,3各月之内要求学完,我想先学对女儿最有用的那些,麻烦您了,多多谢哈:
    (普通心理学 心理测量学 心 理 统 计 学 心 理 学 研 究 方 法 )
    儿 童 发 展 心 理 学
    教 育 心 理 学
    社会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儿童脑功能开发及素质训练
    学前儿童游戏与身心发展研究
    学前儿童教育科程研究
    儿童创造力培养
    儿童语言学习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教育管理学
    教 师 心 理 学
    家 庭 教 育 心 理 学
    学前儿童教育模式介绍
    感觉统合理论及应用
    儿童行为问题矫治
    多元智能理论与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课程设置
 
    我推荐的是:
    普通心理学
    儿 童 发 展 心 理 学
    教 育 心 理 学
    社会心理学
 
    以下的文字来自于她最近的心得体会:
    梅知老师,我觉得我和女儿玩得越来越好了。 一位妈妈与孩子玩游戏的心得体会,我自己进步了!我好高兴
    还是先学习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然后就是游戏与儿童发展。 听了课,马上就把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给运用了。学这些真的很好!
    我一点也不后悔现在才开始学这些,正是经过两年的摸索,现在听这样的课,我才能这样有感触。
    和女儿玩,居然玩了整个晚上。
 
    我们的玩,我们的交流很流畅,先把几点感想记下来 
    1、积极的回应就是交流中最好的强化   
    以前总是困惑,为什么介入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挫败感? 那种挫败感来自于女儿不回应我。同样,当女儿和妈妈发起交流,妈妈没有给予回应,那么她的内心同样会有挫败感 
    回应她,特别是在玩耍的时候,不仅要语言回应她,还要用动作回应他,还要在语言和动作之外,给孩子更积极的回应,高质量的回应,这种高质量的回应就包括着air到的细微的交流信息,引导她,回应给她你对这个主题的闪念,充满活力地表现出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表现,才有可能有想追求的“把控”----吸引她接着不离题地回应 

    2、做出NT玩伴的真正状态,帮助孩子提高。 这个需要平时细致地观察NT孩子间的互动(甚至是交流高手NT孩子间的互动),放松心态,就一次次细致地看,让那些反应的模式印在大人的头脑里,用我们的心智去模仿出来,越真实越好,当和自己孩子玩的时候,把这种很好的模式运用出来。 当真正的NT玩伴,是所有和孩子玩的家长的目标 

    3、运用家长的心智和认知,运用我们对自己孩子的了解,运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运用一切可以给予孩子的支持,做好的NT玩伴----这样我们就会表现得善于把握游戏中的契机,善于有新的点子,扩展出有意思的玩的方式,在游戏的回合中快速判断我们的回应该是大量的输入方式还是平衡的对应方式还是等着孩子找我们的等待的方式 

    4、当你和孩子玩得很好,很精彩,你们的玩法必然会吸引有交往意愿的NT孩子加入,他加入,你的真正的助手就来了,他可以配合你,示范给你的孩子,他的加入,他带入的东西,直接就呈现在你孩子的面前,游戏和交流的真实经验就全部出现了 

    5、游戏所玩内容涉及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知道的越多,理解得越多,当玩起相应题材的时候,孩子就会有比较好的把控感,就会表现很好 

    6、游戏需要反复练习,反复理解,在这种重复的活动后,孩子会表现更好----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7、作为爸爸妈妈要玩好游戏,同样是需要学习,练习。实践非常重要,没有切实地投入地去玩,就不会有感受,也不会有进步

    以上几点,是玩过之后自己感受到的,希望您指导或补充。 多多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