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9-11-24 18:20:52)
标签:

孤独症

自闭症

教育技术学

教育传播理论

应用

教育

分类: 教育学原理

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7W”模式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2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确定教学传播信息

    选择教学传播媒体

    通道传递

    接收和解释

    评价和反馈

    调整和再传送

 

    4 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

 

教育技术学——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以下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的:

    ①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②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③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给学习者。

 

    5 传播过程的功能条件

     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

    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也有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使个人的学习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统一;

    二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各种接受信息的通道必须畅通无阻,并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三是学生要有自控能力,能够调节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行动,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修正学习措施,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

    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安排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注意:

    三个“符合” ,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个“考虑”,即考虑学生的适应性、考虑教师的可行性、考虑环境的可能性。

 

    从教学媒体的角度看,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

    学习任务的因素

    学生特点的因素

    教学管理的因素

    经济成本的因素

 

    6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共识律

    谐振律

    选择律

    匹配律

 

共识是指:

    一方面教师要依据学习者已有知识、技能的水平和特点,来建立传递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体来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或材料,以便使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谐振是指:

    是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传输方面产生共鸣

 

选择是指:

    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并旨在以最佳的“代价与效果比”成功地实现目标,即最小代价原则。

 

匹配是指: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通过剖析学生、内容、目标、方法、媒体、环境等因素,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使教学传播系统处于良好的循环运转状态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