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了教学过程所涉及的要素
“7W”模式

2
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
教学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传播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分析和安排,并充分利用反馈信息,随时进行调整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确定了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

确定教学传播信息
选择教学传播媒体
通道传递
接收和解释
评价和反馈
调整和再传送
4
揭示了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实现机制
教学传播系统的教育功能是通过以下三种教学信息流实现的:
①教学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②学习者反应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③教师对学习者的反应加以评价后再传给学习者。
5
传播过程的功能条件
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所传授的学科领域是与学生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的差距,因此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掌握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二是要有一定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和能力,如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方法,能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设施;
三是要有一定的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对自身、对学生和师生关系的调节和控制。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实现其功能的条件主要也有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使个人的学习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统一;
二是学生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各种接受信息的通道必须畅通无阻,并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三是学生要有自控能力,能够调节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行动,并与教师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修正学习措施,完成学习任务。
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
内容的选择
内容的安排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看:教学方法的选用要注意:
三个“符合”
,即符合教学规律和原则、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三个“考虑”,即考虑学生的适应性、考虑教师的可行性、考虑环境的可能性。
从教学媒体的角度看,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
学习任务的因素
学生特点的因素
教学管理的因素
经济成本的因素
6
揭示了教学传播过程的若干规律
共识律
谐振律
选择律
匹配律
共识是指:
一方面教师要依据学习者已有知识、技能的水平和特点,来建立传递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特点,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媒体来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或材料,以便使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与即将学习的材料产生有意义的联结,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
谐振是指:
是指教师传递信息的“信息源频率”同学生接受信息的“固有频率”相互接近,两者在信息的交流和传输方面产生共鸣
。
选择是指:
是指任何教学传播活动都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媒体等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并旨在以最佳的“代价与效果比”成功地实现目标,即最小代价原则。
匹配是指:
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传播活动环境中,通过剖析学生、内容、目标、方法、媒体、环境等因素,使各种因素按照各自的特性,有机和谐地对应起来,使教学传播系统处于良好的循环运转状态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