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与家庭成员的相互影响
在上一节中我们了解到,超常儿童在学业或其他方面会表现出过人之处,这种过人之处就成为家长炫耀心理的源泉,这是特殊儿童对家长的影响,反过来,家长的四处炫耀,会使孩子感觉到自己非同一般,骄傲和自大心理油然而生,这是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影响。因此说特殊儿童与家庭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下面我们进入本节的学习,做些具体分析。
一、特殊儿童对家庭的影响
特殊儿童尤其是残疾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现,可能在家庭内部引起两种不同的反应和结果: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
积极的反应和结果是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夫妻互相体贴,共同商量,共同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任。他们密切地关注和细心地照管残疾儿童,考虑孩子的需要,广泛地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耐心地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就业能力。
消极的反应往往是夫妻之间可能因残疾儿童的出现而相互埋怨,争吵不休,甚至离婚。而单亲家庭的环境,更不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的家庭长时间地处于绝望期,过于悲痛和伤心,对孩子和自己今后的生活丧失信心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残疾儿童的出现往往会造成家庭过重的负担,如果残疾儿童家庭环境不理想,残疾儿童就有可能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
二、家庭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1、家庭环境对特殊儿童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能互敬互爱、欢乐愉快、团结合作、积极向上,使特殊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助于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同时良好的家庭环境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刺激,在丰富的刺激条件下,个体能力(如:感知能力)也能得到改善。反之,特殊儿童的发展就会在原有水平上退后。
2、父母教养方式对特殊儿童的影响。在正常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忽视、冷漠、不关心,抑或溺爱、纵容,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对于特殊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父母只有采取理智、信任的教养方式,才能帮助特殊儿童独立适应社会,并协助特殊教育人员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矫正。
3、父母的修养对特殊儿童发展的影响。“修养”一词在本段中更多地指父母对残疾人的认识和态度。父母只有在特殊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全面地认识残疾人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和态度来考虑子女的教育和发展问题。
回到本节开始部分。本节开篇时的例子是一个反例。特殊儿童的家长教育就是要把这种错误的、不良的相互影响导向积极的、优良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应该是,家长在认识到孩子的过人之处时,应当正确疏导,把这种优势尽最大努力的发挥,给子女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刺激和空间;子女在家长正确的引导下,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更多、更高的自身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