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觉系统与听觉刺激
(一)听觉系统
声波从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振动引起三块听小骨的震动。声波从最后一块听小骨镫骨的骨底板传入前庭阶的外淋巴液,声波变为液波,引起耳蜗中基底膜的振动,基底膜上的听觉毛细胞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使附着在毛细胞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冲动,通过神经纤维、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或内侧膝状体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颞叶听觉中枢,产生听觉。声波在充满空气的外耳道贺鼓室传递,所以这种方式叫做空气传导,简称“气导”。除了空气传导外,声波可直接由颅骨传至内耳,引起淋巴液振动,产生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简称“骨导”。
(二)听觉刺激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物体振动所发出的声波。最适宜的条件下,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这个频率范围的声音通常称为可闻声。在语音分析及听力测验中,最常用的是125~8000Hz这一频率范围。听力损失的程度一般都是以500、1000、2000Hz三个频率纯音的平均听力损失来衡量,因为这三个频率是言语声频率比较集中的区域。
二、听觉障碍的定义
听觉障碍指因听觉系统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或损伤,导致听觉功能减退,造成言语交往困难,也称听力障碍、聋、重听、听力损失。聋未必哑,很多聋人的言语器官并没有疾病,只是由于听觉的障碍致使其说话时出现发音不清等现象。
听觉障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谈论和描述某一听觉障碍学生时,应考虑听觉损伤的程度、性质和发生的年龄三个方面:
(一)程度
听力损失程度(dB)
|
中国标准
|
WHO、ISO标准
|
伤残人奥运会标准
|
类别
|
分级
|
分级
|
程度
|
〉110
|
聋
|
一级聋
|
G
|
全聋
|
可参加世界聋人运动会
|
91~110
|
F
|
极重度
|
71~90
|
二级聋
|
E
|
重度
|
56~70
|
重听
|
一级重听
|
D
|
中重度
|
41~55
|
二级重听
|
C
|
中度
|
|
26~40
|
|
|
B
|
轻度
|
0~25
|
A
|
正常
|
与其它标准相比,我国规定的听力损失起点高一些,而且在诊断听力残疾时,是以双耳中听力损失较轻的一侧为标准。如一个儿童的左耳听力损失为50dB,右耳为70dB,则此儿童的听力损失为50dB。如果一侧为听力健全,另一侧为全聋,那么该儿童仍然不被诊断为听力残疾。
(二)听觉障碍发生的年龄
一般以语言获得的年龄为界,把听觉障碍分为学语前聋和学语后聋。学语前聋的儿童在学习语言特别是口语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或很少获得完整、正确的语言信息。学语前聋还会给儿童造成严重的教育问题,如学语前聋的儿童在阅读方面的成绩逊于学语后聋的儿童。
(三)听觉障碍的分类
听
觉
障
碍
分
类
|
传音性听觉障碍——外耳、中耳病变。
|
感音性听觉障碍——耳蜗及耳蜗后听神经通路病变。
|
感觉性听觉障碍——耳蜗病变引起。
|
神经性听觉障碍——耳蜗以后神经部位病变。
|
混合性听觉障碍——既有传音性听觉障碍,又有感音性听觉障碍
|
三、听觉障碍的流行率
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推算,我国5164万残疾人中,听力言语残疾人为1755万余人,居各类残疾之首。在听力言语残疾人中,0~14岁听力残疾儿童的出现率约占同龄儿童总数的2.8‰,约占同龄残疾儿童的10.8%。全国约有听力残疾儿童86.6万人。2006年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
四、听觉障碍的成因
根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致残原因如下图:
原因
|
残疾儿童数
|
0~3岁
|
4~5岁
|
6~14岁
|
总计
|
2576
|
384
|
401
|
1791
|
家族遗传/近亲结婚
|
234
|
38
|
45
|
151
|
地方病(克汀病)
|
17
|
---
|
2
|
15
|
发育畸形
|
179
|
46
|
34
|
99
|
妊期疾病
|
72
|
16
|
11
|
45
|
药物中毒
|
307
|
34
|
56
|
217
|
高烧疾病
|
334
|
42
|
42
|
250
|
中耳炎
|
450
|
31
|
39
|
380
|
产钳外伤
|
10
|
4
|
2
|
4
|
外伤
|
25
|
2
|
5
|
18
|
噪声
|
2
|
1
|
---
|
1
|
其他
|
225
|
50
|
49
|
126
|
不详
|
721
|
120
|
116
|
485
|
上述分类是从医学的角度进行的。听力损伤既可以发生在出生之前,也可以发生在出生之后。医学上,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前的听力损伤被称作先天性听觉障碍,在后来的生活中发生的听力损伤被称作后天性听觉障碍。但是在教育上,我们关键要看听力损伤是发生在语言发展期之前还是语言发展期之后。
(一)学语前听觉障碍的原因
绝大多数学龄期的聋或重听学生(约95%)的听力损失发生在两岁以前,为学语前听力损伤。学语前听力损伤的原因很多,尽管已经识别出几百种导致听力损伤的原因,但最为常见的原因有遗传、早产或难产、德国麻疹及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其他原因包括怀孕时的并发症和Rh因子。国内一项研究发现,高胆红素血症、卡那霉素注射史、庆大霉素注射史、低出生体重、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是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但是,相当比例的学语前听力损伤儿童的致残原因不明。
1、遗传原因
遗传性耳聋是指遗传物质即基因和染色体异常所致的耳聋,使先天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因素,约占所有聋童的35%。遗传性耳聋种类繁多,包括:(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耳聋;(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3)伴性遗传性耳聋,大多数只在X染色体上才会发现的隐性基因产生。
2、早产或难产
围产期一般指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孕妇妊娠毒血症、分娩时难产、早产、产伤引起的新生儿头颅外伤、缺氧等,影响神经及内耳,导致耳聋。另外,如母婴Rh因子不合、溶血性黄疸也会致耳聋。一些出生时体重很轻的早产儿会出现听力损伤,还有一些有脑出血经历或出生时缺氧的婴儿也会发生语言发展前听力损伤。
3、德国麻疹
此种疾病对孕妇非常危险,特别是在怀孕前三个月,因为这种病毒会侵袭正在发育的胎儿,常会导致听力损伤、视觉障碍、心脏病和许多其他严重障碍。
4、先天性细胞巨化病毒
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病毒。母体子宫受到细胞巨化病毒的感染,使美国胎儿造成听觉障碍的主要环境因素。当母亲在怀孕前三个月已经染上该病毒时,胎儿受影响最为严重。目前,可通过羊膜穿刺术技术检查出细胞巨化病毒,但没有预防和治疗该病毒的手段。
(二)学语后听觉障碍的原因
在听觉障碍儿童中,只有5%的儿童是学语后听觉障碍。学语前与学语后听力损伤的区别在教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语后听力障碍儿童有学习语言和用语言交流的基础。
引起学语后听觉障碍的主要原因是脑膜炎和中耳炎。其他原因还有药物、高烧、耳下炎、传染病和出生之后的外伤。但许多学语后听力障碍儿童的致残原因不明。
五、听力评估
(一)、听力评估的目的
1、通过听力筛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达到早期听力语言康复。
2、对筛选出来的听力障碍儿童作进一步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的诊断,为听力障碍婴幼儿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3、为听力障碍婴幼儿的康复和教育提供有关信息。
(二)听力评估的阶段——听力筛选与诊断
1、听力筛选是指用快速而简捷的方法从某个特定的群体(通常指0~6岁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中鉴别出可能存在听力障碍的个体的过程。没有太多听力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也能实施听力筛选,并且能较有效地早期识别未知的听力损伤。沃特金(Watkin,1998)认为听力筛选的方法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敏感性,即能够鉴别听力障碍的个体;(2)特异性,即能够剔除听力正常的个体;(3)经济性:即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便于宣传,易为公众所接受
不同年龄的儿童,筛选的方法不同。婴幼儿的听力筛选可采用高危登记(high-risk
rigister)和唤醒测验。而年龄稍大的儿童可通过身体状况和行为表现来及时发现儿童的听力问题。下面是何华国在期所著《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中列出的听力障碍儿童一般的生理和行为表现。
生理方面:*常感耳部疼痛;*耳朵散发难闻的异味;*耳朵有分泌物流出;*耳朵嗡嗡作响;*外耳道感染;*经常感冒;*常见以棉花等塞耳朵;*经常以口呼吸。
行为方面:*上课易分心;*在构音上有困难;*常要求别人重复;*语音不清,缺乏变化;*不听从或混淆教师的指令;*语音不清且不自知;*常侧头听别人说话;*说话声音过大或过小;*用看比听更容易了解;*在看电视时,常把音量开得过大;*常无故打断别人说话;*回避参加说话的活动;*无法确定教室的声响出处;*常常不理解老师的作业指示。
注:有关高危登记(high-risk rigister)的内容见“知识拓展”
2、听力诊断
听力学专业人员对筛选出的可疑听力障碍儿童作深入而全面的诊断性听力评估,了解儿童损失的程度、损伤的部位、可能的病因,以及儿童的语言、认知、运动等领域的发展。
(三)听力测验的方法
在医学领域,听力测验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很广。在教育情景中,常见的听力测验有纯音听力测验、言语听力测验和行为测听等。
1、纯音听力测验:纯音听力测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儿童听力损失的程度,其结果通常作为助听器选配的重要依据。
2、言语听力测验:言语听力测验可以帮组我们了解个体言语听力的损失程度;个体需要的舒适的响度范围;不同语言声音的辨别能力。言语测听的结果对于选配助听器、评估助听效果和制定个别化的语言训练计划非常有参考价值。
3、行为观察测听法:观察给予儿童声音刺激后的行为反应,如转头、凝视、眼球转动、停止活动等。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其关键在于,测试者应仔细观察和对比儿童接受声音刺激前后俄行为反应。
4、游戏测听法:测试者利用各种会动或发声的玩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以达到测听得目的。
5、其他听力测验方法:如用耳声发射检查耳蜗的生理功能,用电生理测听来检查耳蜗、听神经通路和听觉中枢的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