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复与创新

(2011-04-07 15:22:00)
标签:

材料作文

重复与创新

吴冠中

达芬奇

重复

分类: 游走天下

重复与创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87岁的中国画家吴冠中先生,2006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文学博士称号时说:“如果画,一定要画出新的想法、新的感受,重复自己是可耻的。”

 2)也有人说“重复是成功之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不就是从一次次画蛋中走向成功的吗?

 要求: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提示:

    表面上看两则材料是绝然相反的关系,仔细分析会发现,其实两者看待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前者强调是在有了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创作时不能重复自己或别人,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艺术生命也就会终结,重复就是可耻的抄袭。我以为,可以把吴冠中的话作为引子,把自己的观点抛出,再通过其他论据进行剖析:为什么“创新”是重要的。而后者强调的是必须夯实基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所以两者不矛盾。材料2)是用来对比的,通过对材料2)的分析得出“一再重复”可以获得经验,但是有经验却不等于成功。达芬奇以重复获得了绘画技术,但是真正让他成功的则是创新,只会画鸡蛋,不可能成就传世经典蒙娜丽莎的。

    因此从立意上看,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如何看待和处理好“重复(模仿)”与“创新”的关系,“打好基础”与“求异创新”,“积累”与“创新”的关系等。

    参考题目:

《创新与模仿》、《“重复”是创新的前提》、《鸿雁是怎么飞上蓝天的》、《厚积而薄发》等。

    例文一篇:

重复成就创新

阿玲

    同样是著名画家,吴冠中与达芬奇的言语,却被截取下来分别作了创新与重复的论据。但我想,这两者并不矛盾。

    难道吴冠中先生当初学画时就未曾对同一幅画反复揣摩,以求心领神会吗?同样,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而并非他所重复画过无数次的鸡蛋。这些告诉我们,重复是创新过程必经的一个阶段。由重复走向熟练,拥有了自己创造出佳作的能力,然后才可以也必须去创新,这才是走向成功的道路。而且不仅仅是文艺创作是如此,在其他各个领域的创造,也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

    重复,是在为创新打下基础。婴儿牙牙学语时,重复每一个教给他的字,日后才能组织起自己的语句;音乐家重复聆听感受前人佳作,然后才能谱写出自己的经典乐章;技术员重复操练从而熟练掌握了技术,才能对工艺做出改进。我们接触事物,都要经历一个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重复虽然看似枯燥,甚至繁琐,我们却在一次次重复中将新知识内化为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为创新做好准备。熟能生巧,而这个在“熟”,正是通过不断重复的练习得以实现的。试想,一个画家要画竹子,如果没有对竹子的反复观察,不能做到胸有成竹,肯定是无法画出栩栩如生的竹子的。所以说,灵感固然重要,但倘若没有经过重复而获得的积淀,灵感也就无所附丽。重复时的沉默,也许正是为了衬托日后创新成功时的一鸣惊人。

    当然,创新才是重复的最终目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不停重复自己与他人,那只不过是将自己置于一个已知的范围内,而创新则是向外面未知世界踏出的重要一步。不断地简单重复不仅仅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更是一种逃避创新的表现。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之所以在创作中有意回避师傅经常画的虾、鱼等素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希望另辟蹊径,走出新路,而不是简单地去重复老师。他在学习时重复的可能是师傅的常见素材,但一旦掌握要领,轮到自己创作时,就画出了自己擅长的鹰等素材,这就是由重复向创新跨出的一大步。创新的过程,虽然可能会孤独、会迷茫、会犹豫,但它一定会引领我们去超越自己,实现自我。

    重复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重复的目的。在重复中,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重复了再去创新吧,重复成就创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