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特点
(2009-04-13 15:57:21)
标签:
汉语汉语的特点双音节语序单音节 |
分类: 语言研究 |
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也是中国的通用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在海外也有许多人把汉语作为母语或外语使用。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尽管形成的年代无从考证,但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算起,至少已有3500年的历史。汉语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近千年来以汉语的北方方言为基础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一、在语音上的特点。
⑴汉语有声调。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普通话中“妈、麻、马、骂”,声母和韵母相同,声母都是“m”,韵母都是“a”,但声调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在书面上也就写成四个不同的汉字。由于普通话中的声调只有四个,所以它负载的区别意义的任务就比声母、韵母重得多。
⑵汉语音节性强。汉语的音节是基本的表意单位,一般说来,每个音节都有意义,最小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基本上都是单音节的,音节之间界限分明。汉语的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每个音节都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二、在词汇上的特点。
⑴双音节词占优势。古代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占优势。根据对使用频率最高的现代汉语8000个常用词的统计,其中双音节词占71%,单音节词占26%,三、四、五等多音节的词(基本上都是外来音译词)只占3%.不过如果从日常口语中词的使用频率来看,单音节词又大大高于双音节词——单音节词的使用频率为61%,双音节词的使用频率只有37%。
⑵合成词占绝对优势。词的构造方式多种多样。现代汉语在构造形式上也就基本都是合成词。从世界上已知的语言来说,主要有重叠构词、派生构词和符合构词这三种构词方式。这三种构词方式在汉语中都存在。一种是重叠构词,即重复相同的词根构成词。如“妈妈、轻轻、偏偏”等。一种是派生构词,即由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词根加一个意义比较虚的词缀构成词。比如“老鼠、第一、刀子、木头、盖儿”等。还有一种是复合构词。即由两个或多个有实在意义的词根构成词。比如“打造、深造、美丽、缩小、车辆、博物馆”等。派生构词在英语等语言中很多,在汉语中很少,而且也不属于严格的词形变化;复合构词在其他语言中很少,在汉语里却很多,而且内部的构造类型也多种多样,如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补充式、陈述式、附加式和重叠式等。
三、在语法上的特点。
⑴缺少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汉语不是通过谓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时、体、态”的语法意义,也没有像印欧语言那样的定式动词和不定式动词的区别。例如汉语里的动词可以作谓语、带宾语、带补语、作主语、作宾语、作定语,也可以受定语修饰,而在形式上则完全一样。例如:a、他研究(作谓语),b、打算研究(做宾语),c、研究语法(带宾语)d、研究清楚(带补语),e、研究课题(做定语),f、语法研究(受定语修饰)。汉语谓语动词的语法意义是靠一套表示时态的助词(如“着、了、过”等)和表示语气的助词(如“了、呢、吗”等)来表现的。
⑵、只要语境允许,句法成分可以省略。英语的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以随便省略的。可是在汉语里,只要语境允许或不引起误解,很多成分都可以省略。例如回答“你吃苹果吗?”,可以说“我吃苹果”,也可以说“我吃”或者“吃”。汉语里还常常可以见到、听到只有一连串的名词而没有一个动词的句子,例如“明天上午全厂职工大会。”
⑶句子的构造规则跟词组的构造规则基本上一致。在印欧语里,词、词组、句子之间是一层一层的“组成关系”,即由词组成词组,由词组组成句子;而在汉语里,词和词之间是组成关系,词组和句子之间则是一种“实现关系”,即词组加上句调就成为句子。
⑷同一种语法关系可以包含较大的语义容量和复杂的语义关系而没有任何形式标志。比如同样是“动宾结构”,语义关系就很不一样。例如:a、吃桃子(动作-受事),b、(这锅饭可以)吃五个人(动作-施事),c、吃大碗(动作-工具),d、吃食堂(动作-方式),e、吃利息(动作-凭借),f、躲高利贷(动作-原因),g、排电影票(动作-目的)。
⑸汉语语序固定,语序是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修饰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语序变动,结构关系和意义也随之改变。a、眼睛大大的(主谓关系)≠大大的眼睛(偏正关系),b、吃饭了(动宾关系)≠饭吃了(主谓关系),c、客人来了(主谓关系)≠来客人了(动宾关系),d、来早了(动补关系)≠早来了(状语-中心语偏正关系)。外国人学汉语常常会将语序弄错。例如,不说“猪比牛小”,而说“猪小比牛”。
⑹汉语有量词和语气词。汉语在说明事物数量时,不能直接用“数词+名词”来表示,中间一定要加量词。例如不能说“五书、六笔、三狗”,而得说“五本书、六支笔、三只狗”。英语里似乎也有量词,例如:“a piece of chalk、a cup of tea”等,但英语里的”piece cup”是作为名词来用的,而且只出现在不可数名词的前面。汉语里还有系统的语气词,如“啊、吗、吧、呢、呗、了”等,通常放在句末表示一定得语气。用不同的语气词,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例如:a、他不愿意啊!b、他不愿意吗?c、他不愿意吧?d、他不愿意呢?e、他不愿意呗。f、他不愿意了。英语的语气主要靠句调来表示。